(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科护理安全隐患,并给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本研究患者均选自我院心理科,共选取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2岁,年龄最小的为26岁,患者所对应的平均年龄为(37.58±4.67)岁,对其展开分析工作,对其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明确,并有针对性的给出管理对策。结果:心理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为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认识不足和患者自身问题等。结论:针对心理科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其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理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77-02
心理科患者由于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不协调,常伴有很多怪异行为,所以在住院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安全事件[1]。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心理科护理不安全事件,在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和明确的基础上,给予其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理科患者为例,患者主要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惊恐发作,强迫症,恐惧症,失眠症和躯体形式障碍等。本研究患者均选自我院心理科,共选取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2岁,年龄最小的为26岁,患者所对应的平均年龄为(37.58±4.67)岁。
1.2 方法
对我院心理科患者展开观察研究,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患者出现的不安全事件和频率进行记录,并导致其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2.1 安全隐患
心理科患者中常出现的安全隐患为跌倒、抓伤、自杀和逃跑等。评分最多的为跌倒和抓伤。
2.2 心理科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2.2.1患者自身因素分析 就心理科患者本身来说,由于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其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不协调,常伴有很多怪异行为,所以在很容易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在接受治疗工作过程中,如果其情绪较为激动,甚至会出现打人或是逃跑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患者及其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2.2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低 就护理人员素质来说,在其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其对专业知识理论掌握不扎实等问题的发生[2]。同时,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应的护理质量。但是受到护理人员素质不足,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面对心理科患者的特殊性时,缺少足够的耐心,或是在面对突发问题时,难以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不仅难以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而且会导致问题的恶化,从而导致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发生。
2.2.3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在心理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和病人的接触最多,很多年轻且没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会在与病人的接触中被打伤;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人出现异常状态时,护士不能及时做出预判,实施保护措施;第三个方面是对于物品、药品管理防范意识不足,护士站的危险物品如刀、剪、绳索、打火机,随意摆放,护士站没人时不关门,病人进入拿取后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发药的过程中,由于防范意识的不足,从而发生错服药的护理差错事故[3]。
2.2.4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就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问题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交接班不规范,不严谨,交班过程马虎了事,不能严格按照上不清下不接的原则,造成很多工作的疏漏;不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讲人情,医生夜间在非抢救的情况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有权利不执行,但真正在工作中就有部分护士为了不给医生增添麻烦,造成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
3.管理对策
3.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加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荷
要想保证医院护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就需要医院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心理科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对其工作量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解和有效掌握,并对其进行合理安排,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生活情况,对其展开合理的排班制度,并保证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增加科室护理人员数量,从而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减轻,保证提高其护理工作质量[4]。
3.2 加强监管力度,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促进护理管理制度的有效完善,是减少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需要管理层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有效的把握,将其存在的冲突点进行明确,进而给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并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规范。同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护理工作人员和各项工作进行稳定推进,从而保证能够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促进人员素质提升,首先,需要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工作,将其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增强,同时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熟练的掌握。其次,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考核工作,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对出现错误的人员进行处罚,从而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人员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5]。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养成记录和保存临床资料的习惯,能够保证为改进工作提供有效的证据,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4 重视安全教育,提升法律意识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法律工作,促进其法律意识的提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认识程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凤芹,张长梅.心理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1):30-31.
[2]曹梅.心理科开放病区住院患者入院风险评估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2):131-133.
[3]唐文娟.心理科开放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4,(39):294-294.
[4]胡启梅.心理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医药前沿,2012,(29):19.
[5]周立霞,田明霞,王文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43-44.
论文作者:张荣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不安全论文; 对其论文; 工作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