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国有经济论文,布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确地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方针。目前学术界对为什么要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依据与原则及途径都有不同的认识。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对于顺利实现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从战略上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长期积累的问题很多,加之国民经济总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又使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因而使国有经济改革成为推动整个改革前进的关键和难点。要使国有企业经济改革有新的重大的进展,就必须在改革思路上有重大的突破。十五大报告提出了收缩国有经济过长的战线,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这是一种改革思路的更新,因为这种思路在于不是希望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好,而是“抓大放小”,即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从而达到国有经济“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目的。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基本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目前所有制结构中仍有许多不适应生产力性质的环节和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最关键仍在全民所有制。这是因为:按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全民所有制是生产力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具体体现。但“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到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私人占有发生根本矛盾的产物”(李克穆,1997),而过是“在改革前的数十年间,通过一浪高过一浪的所有制的升级运动”造成的,以致“最终形成了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国有资产遍及各个行业的大一统格局。”(范恒山,1997),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对我国传统体制中国有经济这个核心部分加以彻底的改革,才能实现所有制调整的根本任务。十五大报告指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三)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素质不高,经济效益差,经营亏损面大。(2)企业债务负担重,特别是“拨改贷”后,企业流动资金主要由银行提供。(3 )企业冗员过多,一般估计冗员占国有企业现有人员的30%以上。企业冗员过多,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反映,同时也妨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4)社会负担重。国有企业不但“大而全”、“小而全”, 而且还企业办社会。据统计,企业社会负担占企业总资产的20%左右,折合大约5000—6000亿元。沉重的社会负担使国有企业失去竞争力。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困境,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源于国有企业体制的产权界定模糊、政企职责不分的缺陷,以此导致的经营机制僵化;二是源于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过散。而这两方面的原因又是交织在一起,使国有企业面临的处境更加尴尬,问题更加复杂化。要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和问题,除了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外,主要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二、建立国有经济的依据与调整的总体原则

(一)建立国有经济的依据

越来越多人已认识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十分紧迫。但如何调整或者说调整的依据是什么,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国有经济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

1、建立国有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经济,其依据是“市场缺陷”的存在,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弥补这一缺陷。政府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弥补市场缺陷,其手段是多方面的,包括建立国有经济在内。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考察,政府创办国有企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或工具或派生物,因而这些企业“政府当局可以凭借它对企业的所有权、控股权或管理条例,对其施加直接或间接支配性影响”,是一种特殊企业。之所以说其为特殊企业原因在于它一般不参与市场竞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公共产品;(2)消除自然垄断产生的消极后果;(3)克服外部性;(4)生产私人部门无力或不愿供应的商品和劳务;(5)维持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我国已确立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通行原则,建立一批用以克服“市场缺陷”的国有经济,完全是必要的。换句话说,建立国有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建立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定。 有的学者认为,国有经济的存在仅仅是为弥补“市场缺陷”,即在垄断行业、公益性行业和某些特殊行业等非竞争性领域建立国有经济,除此之外,国有经济应该从其他领域中全面退出。这种认识看到了市场的共同性,但忽视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殊规定性。邓小平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如果我们忽视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那么就抹杀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民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必然要求。且不说传统的计划经济,就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若为私人资本所操纵,整个国民经济必然动荡不安,危机频发。对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来说,国民经济命脉也不能为外国资本所操纵。否则,国家在经济上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必然导致政治、外交上的依附性。因此,只有这样,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保证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才能保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的具体体现。它充分说明,国有经济的建立,就不应仅仅局限于弥补“市场缺陷”的非竞争性领域,还应包括许多竞争性领域。在这些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它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主导作用或导向作用。

3、建立国有经济是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有效途径。 大家知道,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市场残缺”,即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因而不具备发达市场的那种完整的调节功能,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职能之一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发展步伐,但由于市场的残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经济发展,就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残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修正“残缺市场”的信息误导,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这一点上讲,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政府除了要弥补“市场缺陷”外,还要承担起弥补“市场残缺”,因而政府作用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大为加强了。政府通过对能带动国民经济迅速起飞部门的投资,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政府凭借它特有的比较优势,通过在能带动国民经济迅速起飞的部门中建立国有经济,可以迅速改变我国目前这种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党的战略目标。

(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总体原则

结合前面提出的建立国有经济的三个依据,我们提出一个初步的调整原则。这些原则就是按照优先顺序首先考虑在前列的行业和部门的需要。我们考虑这种优先顺序大体上可以作如下安排:

第一,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和大型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较大外部性(即社会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前者如军事工业、造币工业、航天工业,后者如大江大河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重点公益事业等社会效益大、受益广而非国有经济部门目前尚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建设项目。如今,有些国际财团也有兴趣介入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等领域,进行长期投资,但是,国家必须在其中保持支配地位。

第二,大型非再生性资源开发,如石油、天然气、大型煤矿等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目前非国有经济部门没有能力投资,又不适宜于外资控制,国有经济要在这些行业中占支配地位。

第三,国有经济要在全国性或跨省区的骨干流通企业以及金融领域取得控制权。前者如全国性或跨省区的区域性商贸公司,国家通过这些企业可以起到稳定供应、平抑物价、安定人民生活的作用。后者主要是国有银行,国家通过掌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构成的银行系统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小团体或私人操纵而提高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防止“金融危机”。

第四,国有经济要在支柱产业占支配地位。目前的支柱产业为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建筑业和轻纺业等,国有经济在这些支柱产业中占支配地位,其主要作用在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对社会投资起龙头、导向的作用。

第五,对基础科研教育及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的开发。这些领域私人资本不愿投资,而基础教育与科研在现代已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也是现代国防建设的基础,因而在这一方面应由国家重点投资。

三、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途径与配套的措施

为了搞好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必须要求找到切实可行的调整途径,搞好配套改革,以保证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的预期目标。根据我国国有经济的现状、市场化的进程以及改革所处的阶段,笔者提出,以下调整途径与配套措施。

(一)从以行政为主的调整方式,转向以市场为主的调整方式。在调整方式上,我们必须从以行政调整为主转向以市场调整为主。这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历史经验教训决定的。我国早已明确地宣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改革传统的计划思维方式,采取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来讲也不例外。更重要的,那种传统的计划方式的行政调整方式已被几十年的经验反复证明是不成功的。前些年有些地方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进行“拉郎配”式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结果非但没有改善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相反地把有些原本就是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拖垮了。因此,选择以市场为主的调整方式非常必要的。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已有一些成功经验,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中,最好依托现有国有企业的基础或今后陆续建成的优势企业,在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转让,以达到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带动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目的。

(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要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方针就是要求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要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与加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创造条件。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经过几年的探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方针、目标、路子和需要解决的重点正在形成共识。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明确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能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的竞争主体。我国国有企业在建国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了经营单一化、规模小型化、组织分散化以及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组织结构。虽经多年的改革,但总体状况并未根本性扭转。根据十五大报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部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通过明晰产权,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在公司制企业中,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接受所有者的约束,损害所有者的权益,通过多种形式的公司制,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经营机制等形式。

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如果这些调整以后的企业没有必要的技术改造,它们的产品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迟早又要成为政府的包袱。因而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

最后,还要防止“以改代管”、“以调代管”的现象,要切实加强科学管理,要控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层次制度,建立决策、推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能顺利地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中有许多不利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环节和方面,需要进一步对这些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1、加紧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医疗、 事业等社会保险为核心包括政府救济和社会福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顺利实现的必要保障。因为伴随这种调整的进行,必然有许多国有企业的职工要被裁减下来,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使从国有企业游离出来的职工可能找到他们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个时间差问题,需要社会保障。况且,因为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是国有企业改革结合在一起的,经过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不能再承担国有企业原来承担的本应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那部分负担。这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一是加快经济发展,为提高保障水准也创造物质基础,二是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有效地降低失业率,三是充分调整国家、集团、个人及其家庭的积极性,多方筹措社会保障基金。

2、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加快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把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严格区别开来;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有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征税来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通过对国有资产按市场的原则取得资本收益来实现国家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三是严格实行复式预算,把经常性预算与建设性(资本性)预算严格划分。

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客观上要求资金运动按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协作过程全方位流动,要求有健全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因此,我们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一是理清并处理债权债务问题,二是发展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

3、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 伴随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必然有许多职工要失去原来的工作,因而再就业问题就十分突出。为此,要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

标签:;  ;  ;  ;  ;  ;  ;  

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