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
孔子隐忍观的认知与践行
卢宝玉, 牟永生
(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面对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孔子舍小我以匡扶正道,赋予其隐忍思想丰富的意蕴,至少有容忍、忍让、忍辱、克制、舍得等内涵。孔子不忍百姓在人心不仁、尔虞我诈中相互倾轧,力挽狂澜,这是其隐忍的原因。孔子的隐忍以知为前提,以求道目标,天命为对象,忍以礼为规范,上合天道,下显人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孔子;隐忍;内容;标准
孔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礼制秩序的理想,要从“仁”做起,知仁行仁,知道行道,义所宜则为,其中每一步都需要“隐忍”;孔子因心中有天下大治的目标,故能不为巧言所惑,不因困厄动摇。“小不忍则乱仁”,圣人见微知著,对于破坏礼制和法制的行为必须防微杜渐;孔子的思想顺天地之序,合人伦之情,故忍辱含垢违背孔子的追求,但他却甘愿以一人的忍辱负重,换取百姓祥和安居,纵然颠沛流离,却言无可无不可。
一、孔子隐忍的内涵
“隐,蔽也”[1](P.734),意为不让人见,不欲使人知。孔子说:“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2](P.430)应当发言,却闭口不言,是心有所隐匿。“忍”的本意是“忍,能也。”[1](P.515)“忍”与心有关,心如刀般坚韧,坚定志向,矢志不渝的探索谓“坚而能行”;忍受诱惑,自我把持谓“坚而能止”。在我国古代“忍”具有忍心与忍耐两意:一作“残忍”,“其民沓贪而忍”,[3](P.268)指心肠坚硬狠戾;二作“忍耐”讲,“忍,耐也。”[4](P.386)
“八佾舞于庭,是忍也,孰不可忍也?”,[5](P.51)中的“忍”同样包含忍心与容忍两意,言季氏用八佾舞僭越天子,蔑视君主,这样的行为都能狠心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做出来;或为孔子不满鲁国君隐忍季氏僭越天子之礼。至于“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5](P.415)根据“忍”的含义,同样有忍心与容忍两种解读。
当“隐”与“忍”合用时,表明既能承受的住,经受得起求道的困苦,而又默默不欲使人知,孔子的忍是为了天下大义,不愿使人知是因“人不知而不愠”[5](P.3)的胸怀,也因“求在我者”,更因他有以一己之力肩负重任的勇气。孔子的隐忍并非不动声色的谋略而是对天命的践行与超越。
以上赋予孔子隐忍思想更为深刻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涵义:首先,隐忍具有容忍的意蕴,孔子为人谦逊,敦厚可亲,善于接物。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5](P.408)讲的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能够容忍他人的小错,并引导其改正;“攻其恶,无攻人之恶”,[5](P.322)胸怀宽广之人,不会专挑别人的过错,也不会抓住他人的旧恶不放;“乐道人之善”,善于发现并称赞他人的优点;有主动帮助别人促成美事的心态;在待人接物上,“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5](P.412)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
其次,隐忍具有忍让的意蕴,子贡评价老师:“夫子温、良、恭、俭、让”,[5](P.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5](P.197)在孔子看来奢侈易于使人丧失逊让的内在,过俭便固陋,宁陷于固陋也不能失掉忍让的品质;孔子在乡里间“恂恂如似不能言”,[5](P.248)谦卑逊顺,不以自己所知揣度前辈,不在先人面前夸耀学识。“非敢后也,马不进也”,[5](P.153)孔子非常欣赏孟之反军败殿后的谦逊自持,赞扬他不居功、不自傲而又隐忍退让。作为国君更要以忍让治国,国家之间相互忍让,不轻易挑起战争;与臣民也要互让,才能得到臣民拥戴,达到上敬下和,举止有礼。
孔子曾言:“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5](P.145)已属难能可贵,可见行仁需要极度的自制能力,非忍念克欲不能行。“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5](P.87)德行高尚者不因外在情况摇其的内心,只因仁者所求在仁,所安在仁。“正己而不求于人。”[7](P.22)所求在己,不怨天亦不尤人,故可隐忍不发,不必使人知。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血清HE4、CA125,并依据计算的ROMA指数,可明显提高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目前ROMA指数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评估卵巢肿瘤的恶性风险,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临床应用中,ROMA指数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加以证实。
二、孔子隐忍的缘由
对于孔子来说,隐忍的缘由至少有三:一、“忍”能群、能和;二、“忍”为淬炼人格;三、“忍”能够复礼。
首先,“忍”能群、能和。在孔子看来要达到群体和谐要在亲、君、友、民等面前做到互忍互让,以此扩充,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定。
无论是贝多芬还是门德尔松,他们的音乐在西方的浪漫主义时期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他们对音乐创作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学生所学习。
孝顺需要容忍,“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5](P.16)要继承父志,就不得己专,当父母行为失当时,作为子女要气怡色柔以谏,即使父母不从,也要劳而无怨,仍要对父母恭敬,不违逆,等到他们心平气和之时再借机进谏。为人子女惟有克制叛逆之心,才会体会爱亲之情,行孝敬之举。“忍君”从孝悌延伸出来,对父母孝顺必然不会犯上作乱,作为臣民应竭尽所能辅佐君主,使其行为符合道义。“致其身”就是要克制一己之私欲,不做巧言令色、屈己迎合君主的举动。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P.11)对待朋友要耐心真诚,一旦做出了承诺,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履行。至于“忍人”、“忍百姓”须先修己身,从身边的人与事做起,才能扩展至天下。“忍能群”从亲人之间开始扩散到陌生人,达至天下和谐。
其次,忍为锤炼人格。“仁者人也”孔子用仁开辟了内在的上达的阶梯,为人的生命超越性树立了标准,“为仁由己”为不为仁、违不违仁都在于个人能不能发现人的本质,进而从为物所役的状态中剥离出来,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求道行道,必须忍受得住诱惑、克制私欲,坚毅不拔,无怨无尤。
再次,隐忍具有忍辱的意蕴,孔子怀道不仕,自比于美玉,待价而沽,却谈“人不知而不愠”,[5](P.3)人不知他,故不用他,为求有道社会东奔西走,纵使颠沛流离也仍坚毅不屈、忍辱前行,寻求能施展理想的明主;孔子认为上天赋予他复兴周礼的使命,遭受的屈辱愈多,求道之心愈浓,即使遭遇了被困于匡,于陈绝粮的磨难,匡扶正道的决心也未曾动摇分毫;孔子出仕救济天下之心迫切,弟子不理解,隐士讥讽,他虽感慨“莫我知也夫”,却未中道而废,一句“累累若丧家之狗”,[6](P.139)展现了其忍辱负重,踽踽独行的幸酸。
最后,忍能恢复周礼,实现天下大治。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5](P.302)他坚信改变当时诸侯僭越征伐、天下失序的状况,便是恢复西周的礼制。做法便是把克己修德,把“仁”的内涵注入于“礼”,有仁德自然能践行礼仪,道德主体性的提升与社会秩序的恢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隐忍的目标自会实现。
最后,隐忍是义所宜为而为之。“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5](P.49)常人看重小利私欲,为此向他人献媚,致使举止失当;因求福惧惑,义所当为而懦于为,这些曲意奉承,忍辱求生的行为方式是孔子所不齿的。勇于忍只是基础,有勇更需有义,“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5](P.462)君子勇于隐忍的同时更要计其利害,明辨是非,否则容易造成祸乱。孔子认为君子坚守正义,以义作为行事的实质,不为他人意见左右。君子心怀天下,为天下大义才可用忍,纵然自己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也不会背弃道,用不义的方法更改现状。
三、孔子隐忍的标准
知道则是明悟隐忍应用于正道。人道本于天道,天道至诚,人心亦诚,人道由人而显在外,所发的隐忍当不违人道之情,不违天道之理。求道须先求己心,“本立而道生”知孝悌之道,仁者之道,礼之道皆在人心之本,知人心本仁,知仁行仁,知礼行礼,一切所求皆从心而发,所为皆合于道,和而不同,才不会顾忌重重,巧言令色,心怀怨匿,屈己屈人。
首先,要知忍。黄侃义疏说季氏用八佾舞是出于无知而不懂礼制规范作用擅自僭越,也不会预料其邑宰的履次反叛,这便是不知礼、不知道,妄自行事的后果。这与苏格拉底的人作恶是无知造成的,人不会明知是恶仍故意为之,[8](P.77)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验产品为复合纺丝制备的PE/PA6皮芯型复合纤维FDY,皮层为PE材料,芯层为PA6材料。试验纺丝流程如下:
知人可不辱,知人言则识人,识人而不受人侮辱。“御人以口给,履憎于人”,[5](P.112)通常忍人之忍是不识人又言语失当,而不得不忍受对方的侮辱,所以惟知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知道则是明悟忍耐应用于正道。人道本于天道,天道至诚,人心亦诚,人道由人而显在外,忍耐不违人道之情,不违天道之理。求道须先求己心,“本立而道生”知孝悌之道,仁者之道,礼之道皆在人心之本,但并非有此心此道便可显发,必须依赖于学“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4](P.439)知仁行仁,知礼行礼,与人相处之时从心而发,所为皆合于道,和而不同,才不会顾忌重重,巧言令色,心怀怨匿,屈己屈人。
隐忍有度,非一切皆忍,否则易于失范而招致屈辱或为利失义而丧失尊严,唯知忍、明忍才能用忍,知是忍得以践行的前提,也决定隐忍的程度。因为“知”的匮乏,用时便会无度,该忍时冒昧前行,不该忍时又懦弱退却。为大义而忍,忍与不忍合于中道,否则隐忍只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其次,隐忍要心安。在常人看来,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出于己心,故心难安;在孔子看来心安才可为,用忍当不违人心之仁,保持心的原本状态,不为满足物欲曲意用忍,故能怡然自得。常人所谓的隐忍是出于怯懦或私欲,孔子说:“其未得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5](P.455)即患其得又患其失,为名利忍辱含垢,一生奔波,难免心有所怨,有所忿恚。孔子的隐忍由诚心而发,是为修己、是为求道,不为私欲所蔽,是主动而不是被动;顺天道而自强不息,不因隐忍而苦,故无忧无惧。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干预后,该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细节护理能够帮助提高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细节护理过程更能够得到肺栓塞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隐忍为修德,知己之不足,进而求知,知而后思,思天命与人心、天道与人道,体认天命,弘扬人道,用忍修养身心,继而隐忍以求道,踽踽独行以匡扶正道,不抱怨上天,人不知也不愠,以人随天,达至“与天地合其德”[9](P.16)的理想境界。
四、孔子隐忍的践行
孔子的隐忍从知而发,知隐忍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有原则的进取。孔子志在求道,要忍耐求道的艰辛,推行人道的艰难,命由天定,不得不忍命运加诸的种种考验。孔子志在恢复周礼的礼制秩序,对于巧言乱德、违法乱礼之人坚决不能容忍,“礼”是孔子隐忍的限度。
最后,隐忍具有舍得的意蕴,舍得是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做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孔子的舍得是舍己为天下,知世不可为,理想难以实现,因不忍天下处于无道,不舍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中,故能舍得小我,为大义奔波;孔子羡慕隐居弃言者,并称赞他们的选择合于时世,却自言“无可无不可”,[5](P.475)不忍弃百姓而去,却能舍得自己的安危与从事政治的危殆者相周旋;“小不忍乱大谋”,不忍看到乱世无人匡扶,却能舍弃一己之私爱,为变更天下四处奔波。孔子为天下坚而能舍,为求道坚而能行,即勇于舍又勇于行的精神,正是隐忍的精髓。
经过计算,预应力管桩主筋采用13φS12.7,螺旋箍筋采用冷拔低碳钢丝φb5@100,并在管桩吊装一端设置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m,以此满足施工阶段桩体抗拉承载力及抗裂要求。
首先,对于孔子来说,凡是合于道的即可忍,凡是违背道的无需忍,可忍与不可忍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有助于道的彰显。孔子匡扶正道要在人道上努力,人道之大,事关天下生民,必须依德自据守住自己的德行不改。保有天道所赋予人的诚心,外在的诱惑便不能夺走人心中的善念,扰乱求道的志向。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5](P.149)颜回能够安然处于陋巷,忍受得住贫困的折磨并乐在其中,只是因为他诚心求道,抛却一切外在干扰,做了所有应做之事,所学在己,所得在道,所求皆合于心,真实无自欺。
其次,孔子能忍天命,超越天命。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5](P.173)他知道亦知命,有道则有命,因社会处于无道,所以他渴求一个有道的社会,使人各得其性、显发自我,进而超越天命。孔子凭借一己之力逆流而上,因知时运不济所以感慨:“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5](P.383)“君子畏天命”等都是孔子“忍命”的表现。孔子看似是宿命论者,隐忍上天给予的命运,人们虽叹息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5](P.386),却更钦佩他未曾在天命面前退让分毫的超越精神。孔子说他五十岁知天命,知自己的道义与职责,即使改变不了也绝不屈服于命,仍尽职尽责守道,没齿无怨。
1)“一张图”大数据协同管理。针对矿图多专业分离的现状,实现在线协同工作的“一张图”管理模式,基于大数据集中存储及网络服务模式创新,完成多专业、多终端、多人在线的矿图及各类业务数据的采集、录入及编辑,安全、稳定的数据提交,实现多矿井、多专业的“一张图”协同集中管理,如图1所示。
孔子不但“忍命”更能超越命,他在认知的基础上把外在的、消极的天命化为积极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把遭受的种种屈辱当成上天给予的磨练;把匡扶正道视为命运赋予的责任。孔子主动背负天命的考验,清醒的、自觉的努力一生、践行一生,命是孔子不得不隐忍的根源,然而隐忍又为他提供了一件超越命运的武器。
11.2.6 防治杂菌:在埋段后如发现裂褶菌、树舌等杂菌,应用利器将污染处刮去,涂上浓福尔马林或波尔多液,感染严重的将杂菌菌段烧掉。细菌性病害首先保持通风,适当降低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温差;第二是发病时及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选择国家规定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本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实施网络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全部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隐忍以礼作为界限。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通过礼仪来处世,才能顺人情,行为中和,不至于使隐忍失度。“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P.161)礼是人做事的规则,立身行道的必需,只有用礼来规范忍,才能保持人的独立性与尊严。凡事过与不及都能导致隐忍的失范,隐忍惟有不离开礼才可以端正心态、约束私欲,持身自立于天下。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5](P.200)在孔子看来恭、慎、勇、直虽然都是美好德行,但若失却礼来节制亦不可行。对人过于谦恭退让,不以礼作为节制,会让他人内心难安,自己也会深感屈辱;待人接物思虑过于谨慎,而不考虑节制,会让人感觉懦弱,自己也会畏怯多惧;勇猛而无礼,会扰乱社会秩序,直而无礼,容易刺伤他人,自己也难免陷于难堪。
借鉴孔子的隐忍思想,要先知“忍”,忍不是对个人的压抑,而是依天道而弘人道,隐忍与否是个体独立的判断,主动的选择,合乎内心之仁,合乎道义;知隐忍有度,衡量在己心,在道义,不为私欲所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承受的住巧言的诱惑,不被物欲所迷,行事有度,义所宜为而为,才能自尊敬人,使隐忍合宜合度。
参考文献 :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黄侃撰.论语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
[3]陈桐生译注.国语·郑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17.
[4]钱大昭.广雅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16.
[5]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6]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文天,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17.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6.
[8]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2015.
[9]杨天才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17.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Confucius 'Ideology of Forbearance
LU Bao-yu, MOU Yong-sheng
(Educ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9, China)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ritual collapse,Confucius devoted himself to stand for the right way by giving rich connotation to his thought of endurance,which contains at least tolerance,forbearance,patience,restraint and willingness. Confucius cannot bear to see people lived in a society without rites. This is the reason for his forbearance. Being based on cognition,aiming at the Dao,taking the destiny as the object and being regulated by rites,Confucius's forbearanc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t is not only in keeping with the Dao of heaven but also shows human feelings.
Key words :Confucius;forbearance;content;criterion
收稿日期 :2018-12-06
作者简介 :卢宝玉(1989-),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牟永生(1964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2-0027-03
(责任编辑 吴明东 )
标签:孔子论文; 隐忍论文; 内容论文; 标准论文;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