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 探讨CT、MRI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6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统计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 术前CT检查对T1-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80.00%、87.50%、85.71%,总准确率为85.00%;术前MRICT检查对T1-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100.00%、87.50%、85.71%,总准确率为90.00%。MRI术前分期准确率略高于CT术前分期准确率,但是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CT诊断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 MRI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略高于CT,但是无明显差异,从成本角度来看CT更高,临床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佳方式。
关键词:直肠癌;CT;MRI;术前分期;临床价值
临床中使用CT诊断具有无创、检查方便及评价等优势,CT检验能清晰全面的将患者颅脑横面的解剖关系及脑组织结构的变化显示出来[1]。MRI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安全性较高,能较为清晰的将患者病变部位显示出来[2]。为了更好的明确上述两种技术在直肠癌当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6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49.6±15.5)岁。
入选标准:存在一定的临床症状,例如腹痛、腹泻、大便性变等;无严重精神疾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其中退出本次研究或研究依从率较差。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CT检查: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LightSpeedCT扫描仪进行检查,层厚5mm,层间距5mm,薄扫描2.5mm。应用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实行扫定位片,在明确扫描范围之后实行横断位扫描,分别以5mm、2.5mm作为层厚进行扫描。增强扫描的对比剂应用100ml的欧乃派克,对比机注射之后30s为动脉期,60至80s为静脉期,240s为延迟期,扫描完成之后将获取的图像传输到专业工作站中处理。
MRI检查:设备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e3.0TMRI进行检查。采用头线圈,T1WI采用SE序列、T2WI采用应用FSE序列。T1WI:TR为540ms、TE为60ms;T2WI:TE为260ms、TE为85ms。采用矢、冠、轴的位置进行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6mm与1mm。采用Gd-DTPA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量为0.2ml/kg,采用肘部静脉注射。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针对少数显示不清的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处理,检查前一天要求患者洗头,不擦任何护发用品,为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听从医生的指挥,耐心配合进行检查。
1.3疗效判定
统计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
分期标准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所制定的TNM分期标准,CT和MRI检查T分期标准为:T1至2期,病变段肠壁外脂肪间隙清晰可见,增强扫描显示肠壁外院光滑,结节影无任何外涂;T3期,病变短肠管周边脂肪间隙内存在小斑片影,CT高密度,MRI显示低信号在,增强扫描肠壁外院不平整或粗横线结节影外突;T4期,病变段肠管或周边脏器脂肪间隙消失,增强扫描边缘模糊。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当中的一般资料、检出结果等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式表达,例如(3.2±1.1)。当P小于0.05表示CT及MRI诊断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
60例患者通过术后病理分期,T1-2期患者15例,I3期患者18例,I4期患者21例。
2.1CT与MRI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结果
术前CT检查对T1-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80.00%、87.50%、85.71%,总准确率为85.00%;术前MRICT检查对T1-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100.00%、87.50%、85.71%,总准确率为90.00%。MRI术前分期准确率略高于CT术前分期准确率,但是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
表1CT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
3讨论
流行病理学研究发现,我国直肠癌患者大多数发生在50至55岁人群当中,同时以男性患者为主,大多数患者的病变部位都是集中在直肠的中下段,发病原因多数是因为直肠癌表面无特异性、患者不重视从而发生。临床中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一般为中晚期,预后效果比较差,3期与4期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不高,一般在40%与12%左右,所以术前的准确分期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疾病复发率、患者死亡率的关键[3]。
MRI具备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同时能够实现多层成像的特征,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的优势,在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有着许多的优势,例如不仅可以清晰的表现出直肠黏膜层、肌层的结构,同时对于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周边组织器官的关系均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CT检查的优势在于检查速度快,借助横断面成像,可以通过图像重建对任何组织、器官进行显示,对于病变显示更加全面可以预防遗漏问题的发生,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属于无创、快速成像为特征的检查方式,在我国临床工作中,因为CT检查时间相对于MRI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所以更普遍应用于直肠癌的原因检查中[4]。MRI与CT两项诊断技术相对比,对于癌变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CT检查,高分辨性能使得MRI及时发现病变现象及具体位置。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术前分期准确率略高于CT术前分期准确率,但是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标准。这一结果也证明了CT与MRI在实际的临床检查中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对于直肠癌均具备一定的检出能力,其能够提供更为突出的诊断效果,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是以直肠前壁的不规则肿块、边界不均匀以及密度不均匀为主,同时表现较为类似,但是根据病理基础其仍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首先,CT检查中大多数患者都呈现出均匀且略高密度或略高、略低混杂密度,MRI检查则呈现出等T1、等T2信号或等长T1或等长T2混杂信号。强化的程度相对于脑膜感染而言更高,同时可以发现明显的迂曲血管影。另外,从“CT诊断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明显低于常规组”研究结果来看,CT的临床成本更低,更利于临床普查,临床中可以对于初次或常规检查患者先采用CT检查,在患者CT检查结果存在异常时可以借助MRI进行联合确诊。
综上所述,MRI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略高于CT,但是无明显差异,从成本角度来看CT更高,临床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雷小林.螺旋CT直肠癌术前分期与三维成像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114-117.
[2]李正军,陈井亚,祝新.直肠腔内置入水囊后MRI检查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102-104.
[3]谭晶文,潘自来,张欢,等.2DMRI和3DMRI序列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26(4):457-465.
[4]唐圣军,吕亚萍,兰庆茂,等.MSCT(多层螺旋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及预后评诂的价值对比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s1):233-234.
论文作者:姚剑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直肠癌论文; 患者论文; 术前论文; 价值论文; 标准论文; 准确率论文; 差异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