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姜昆谈家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孩子论文,家教论文,适合论文,环境论文,姜昆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的姜昆纵然不笑,神情绝对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他透露了自己的家底:一家网站(昆朋网城www.kpworld.com)、一家杂志(《名人》)、一份报纸(《北京娱乐信报》),还有电视制作公司等,姜昆在其中都有股份。尽管成了“网中人”,但姜昆再三声明:“我仍然是个相声演员。对我来说,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相声才是本行。”并发誓要把“笑”的营生进行到底,干到人们不笑为止。
舞台、屏幕上的姜昆,举手投足总是副乐天派的模样,不出三句准逗得人笑痛肚皮。不过私底下,姜昆的嘴远不像舞台上那般“贫”,穿着也很一般,社会的一分子而已。在忙和累之余,怀一颗平常心的姜昆也希望寻得一份轻松和闲适。
幸福美满的家庭
姜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人叫李静民,女儿姜珊在美国南加州读书。李静民有时想女儿了,还去美国陪读。
姜昆和李静民是在去北大荒插队的火车上认识的,后来,同在一个宣传队,一起调到师部、兵团、省里的宣传队,又一块儿进了说唱团。1977年元旦,在李文华、马季等人的恭喜下,姜昆和李静民牵手步上了红地毯。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女儿小时,几乎全是李静民一个人照料。那时候姜昆刚刚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李静民也不指望他做家务,他也很少在家里陪夫人和女儿。
“南南”是姜珊的乳名,这个美丽的乳名还颇有来头呢。1979年4月姜珊出世时,姜昆正在云南老山前线用笑声慰问镇守祖国边关的战士们,当他得知自己晋升为父、喜得“千金”时脱口而出:“我在云南老山,女儿出世,她的乳名就叫‘南南’。这是一个双重的纪念。”姜珊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说起话来很有礼貌。
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说起女儿,姜昆就掩饰不住那份做父亲的骄傲:“女儿长大了!先前在北京41中学读书时,在上千人的学校,她可是个学习尖子,每次考试都在前三名,老师还常常拿她的作文当范文读哩。”可见,姜珊接受了姜家良好的家庭教育。
知识在姜家比什么都重要。姜昆的父亲就是教了一辈子书的小学老师,为人师表,清贫一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他老人家的座右铭。老爷子特别爱孙女,姜珊咿呀学语时,老人家就教她说标准普通话,姜珊蹒跚走路时,老爷子就手把手教她识字写字。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爷子对儿子姜昆说:“你小子……成天只知道你的相声。不要只顾自己的事业,要好好培养南南。”病榻前,姜昆压抑着悲痛,泪流满面地握住老爷子的手说:“爸爸,放心吧,我一定把南南培养成才!”
后来,姜昆改变了许多,且不摆家长的架子,只要女儿需要,再忙都会放下手里的活去服务。“南南小的时候,我忙于演出,在家跟她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只要和她在一起,就爱跟她逗乐,以补偿自己在孩子身上缺失的爱。”姜昆教女儿猜谜语,开始是读小册子上的,后来她全记住了,没办法,姜昆就现攒:“一块大花布,从来不叠齐,挂在铁丝上,挡着太阳光。你猜是什么?”谜语没辙没韵,女儿猜不着,他就告诉她“窗帘”。姜珊乐了,为了逗乐,爸爸竟然想出这种质量的谜语。时间一长,女儿也精了:“远看是小孩子,近看是小孩儿,怎么问他,他都不说话。”姜昆噎住了,女儿得意地告诉他“布娃娃”。民主的家庭环境,是培养人才的最好“学校”。
送女儿“洋插队”
“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但我们夫妻俩从来不溺爱孩子,我们要求她很严格,从不让她有追求享乐的思想。我们一家的穿着打扮都很普通,甚至不少普通市民的衣着也比我们高档。虽然我们家生活条件优越,但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熟练地掌握英语的能力,我们‘忍痛割爱’,把她送到外国去读书。我们把这叫‘洋插队’。这与我们当年到北大荒是有相同的地方的,事实也证明了我们这样做是对的。”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时,姜昆如是说。
现代人都有自危感,认识到新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不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便无法主宰未来社会。姜昆夫妇在女儿出国读书问题上确实是颇有见地。因为当时姜珊刚刚火爆歌坛,如果按此路走下去,早就成红歌星了,但是重视教育子女全面发展的姜昆夫妇,一不把女儿当“摇钱树”,二没叫女儿过早地以荒废学业为代价进入演艺圈,而是毅然决然地让她到国外去孤独地完成学业。
南南在初三毕业时的一次歌唱比赛中,老师说如果她比赛能夺得第一名,毕业就不用考试了。姜珊轻而易举就拿了第一名。随后,她又奔赴外地参加几次演唱会。1984年春节晚会上,她与杜澎合演了一个节目,获得好评。“姜珊在荧屏、舞台上频频露面不断得奖后,心气有些浮躁了,在同龄人中竟有些找不到对手的感觉。这样下去对她的成长很不利,我觉得应该把她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锻炼。”1991年,姜昆把女儿送到澳洲一所私立学校读书。高中毕业时,姜珊的成绩全是A,是全校拿奖学金的10名学生之一。按校规定,在全世界6所著名院校中,她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读书。姜珊选了美国一所大学。
姜昆说,在姜珊去美国读书之前,他特意带她去了一次北大荒。北大荒之行对她影响很大。姜姗去美国后,读书之外还打工,到一个托拉斯餐馆做文秘。早晨6点起床,开车50分钟赶到那里。每周做3天,每天8小时,课程则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打工的8个小时非常忙,紧张得上厕所都一路小跑,还要常常看老板的脸色,有时还遭人误解。
只身在外,姜珊非常节俭。比如,她的住处附近有一个加油站,一公升油1.79元,而在稍远的一个加油站每公升油却要便宜5分。每次没油了,她都开车先到附近的加油站加一点油,然后再到便宜5分钱的那个加油站去续满。姜昆问女儿:“值得吗?这么费事,一公升便宜5分,全加满又省几个钱?”女儿说别小看这5分,时间一长就有账可算了,能节约一分就节约一分。姜珊在南加州读书,寄居于姜昆一个美国好友家里。姜珊总是自觉地帮人家做家务,以补偿父亲的人情债。有时她身体不舒服,如在自己家肯定早就休息去了,但在别人家,依然坚持干完洗碗涮盘子之事后才休息。
不做孩子的君主
姜昆不做孩子的君主,也不做孩子的奴隶。他与女儿以朋友身份相处。他认为成长期的孩子的心理是最脆弱的,生理的变化,心理的逐渐成熟,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的压力,孩子的负荷是很重的,因此,父母就应该从细微之处,特别是从心理上真正关爱孩子。女儿刚去澳洲读书时,常写信诉苦说读书压力大,生活单调辛苦。姜昆回信说:在国内,你有一个会说相声的爸爸,生活条件优越,周围除了爱还是爱,以至于你缺少独自向前闯的劲头。在国外谁知道你是姜昆的女儿。并告诫女儿“学会生存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父亲的鼓励,给女儿以极大的精神力量。女儿在澳洲的学习非常出色。
女儿去美国读书后,相距遥遥,父女俩经常在网上聊天、谈心。一次,学校排演大型话剧《蜘蛛女》,只学了两年英语的姜珊在剧中扮演女主角,还在整个学区获了奖。演出那天,姜昆特意赶去观看。他感觉女儿的表演很到位。演到中途,姜昆跑出去特意为女儿买了一束鲜花。终场的时候,姜昆为女儿献上鲜花,不无幽默地说:以前都是人家给你爸献花,这回可是爸爸给你送花了。
姜昆带女儿初次到澳大利亚时,别人一同她说话,姜珊就立即用手捅他的腰,意思是“老爸快说”。现在他到美国去看女儿,一张嘴,姜珊就踢他的鞋后跟儿,意思是“别开口,您的英语太差劲啦”。如今,姜昆一到美国,大小事儿都由女儿“包办”。姜昆说:“我觉得身为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她发展的环境,尽到我们当父母的责任,至于今后如何发展,就靠她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