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引起了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理论角度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进行回顾与思考,以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进一步深入。

一、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发展历程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从80年代中后期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起始阶段(1985——1989年)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开始于80年代中后期。当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学科门类已初步建立,在科学化、理论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者开始认识到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开始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研究环境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公方彬1988年撰写了《简论环境因素的教育作用》一文,认为注重用环境因素教育人是一个历史性的思想,注重用环境教育人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塑造良好的环境,以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他在文中指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有效、更适应当代青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造一种良好的足以潜移默化人的思想的优美环境,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率先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章写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体结构论”。张耀灿教授在接受《社会主义研究》杂志记者访谈时指出:“环境的影响因素、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具有同时作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特点,传统社会中教育者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日益削弱,所以,只是把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在因素已不符合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不仅同时作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而且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抉择方向,因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体结构论’,即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体(即环境)等要素构成。”[2]

这些论文、教材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初步探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体结构论”,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要素之一提出来,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一种突破,引起了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重视。

(二)发展阶段(1990-1995年)

90年代前期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由吴依群主编、团结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指南》一书,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客观环境的关系研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介绍和探讨。陆庆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权威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教材的第七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全文复印了几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论文。这一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蔡福兰:《试论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大庆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段德燕:《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环境》(《新疆日报》1990年8月31日第3版);丁慧民:《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理论学习》1992年第12期)。

这一阶段无论是从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超过了起始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材也普遍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章加以论述。

(三)深化阶段(1996-2002年)

90年代中后期至今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深化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引起了更加广泛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均辟专章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进行论述,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论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开始由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向内部环境研究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视野进一步开阔。

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概念、特点、结构、类型和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如彭庆红《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探索》2000年第1期)一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结构特征、本质特征、外在特征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整体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杨业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层次性探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划分为三个层面,并对三个层面的特点、功能以及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及其作用过程的探索上有新的突破。彭庆红、陈成文《论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998年第6期)一文就思想政治工作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一方面,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制约作用,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对环境又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它通过对环境的建设和优化,通过对人的思想意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确立而对环境产生能动的影响。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作用力》(《江汉论坛》2001年第5期)、《论思想政治工作对环境作用力的反应作用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这两篇文章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作用力和思想政治工作对环境作用力的反应作用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多篇佳作。尹小平《试论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探索》1999年第4期)、杨业华《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原则》(《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6期)这两篇文章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和创造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陈成文《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过程》(《理论与改革》2000年第1期)、杨业华《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探索》2000年第3期)两篇文章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的基本要素、基本特点和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者们还对思想政治工作情境设置给予了高度重视。段胜利《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设置》(《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徐本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设置》(《广西青年干部学院》1999年第6期)就思想政治工作语言描绘情景、典型实践显现情境、集体蕴含情景等情景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张耀灿教授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新的“四要素论”,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要素结构中的“四要素”之一。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生也纷纷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深入探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陈成文教授的博士论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即将出版发行。此外,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戴钢书副教授、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李耀副教授均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选题,即将完成。这三篇博士论文的完成,必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发展。

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有关理论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如杨业华《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求实》2000年第4期)一文就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研究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内涵及其研究角度、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研究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张耀灿、郑永廷等合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工作经过广大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者们十多年来的艰苦探索,初步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但从总体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还处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多集中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部环境和个体环境的研究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且论述多是零散的、自发的和经验的,缺乏对这一极其复杂问题作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落后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需求,影响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急待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1.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意义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动力和保证,这是摆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容否认,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裂痕越拉越大。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乃至革命战争年代那一套老的模式,或者说充其量只是在那些适宜于计划经济和革命战争年代那一套老的模式上小修小补;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尤其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思想问题,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都感到思想政治工作难做,难就难在这里。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弄清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以及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的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和权变性,就成为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我们进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并精辟阐述了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即“四个如何认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当前直接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他希望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意义的认识,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发展。

2.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内涵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内涵,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基础。不研究清楚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内涵,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就难以深入。十多年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内涵的研究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深入,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发展。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内涵,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很明显地只是把环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外在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中,环境不仅作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而且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因此,它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条件,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重要要素。有的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狭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工作对象产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那么到底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内涵是什么?急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3.要重视古今中外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的研究,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思想以及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研究是建立在古今中外人类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研究基础上的。因此,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必须历史地研究古今中外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二是西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四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领域,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极为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的研究应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的研究应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二是列宁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三是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四是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五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

4.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的研究,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视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的探讨上,有不少研究者仍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仅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条件来加以看待,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应拓宽视野,应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重要内部要素来加以研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研究,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重心要由外转向内。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依据一定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即狭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空间、场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对象的关系与心理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应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环境。主要研究时间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时间环境应由哪些要素构成,尤其要重点探讨在什么样的时间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较佳。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环境。主要探讨在什么样的空间、场合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环境。第四,思想政治工作情感环境。第五,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第六,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格环境等。其目的是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5.要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规律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诸环境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环境规律认识越深、越全面,工作的主动权就越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规律的研究,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及其对象思想影响的规律。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规律。只有深入研究探讨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6.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队伍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引起了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发表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未能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队伍。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偶尔写一写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文章,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人不多,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整体水平。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水平,使之深入下去,必须组织一支质量较高、精干稳定的科研队伍。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领导部门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队伍,为他们的科研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方面的人力资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方面的组织与协调,实施课题攻关与合作。在攻关中凝聚力量,提高队伍素质。

标签:;  ;  ;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