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武汉 432022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肢体功能锻炼,对急诊大血管术后的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急诊大血管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40例,两组均给予扩管、降压、营养神经等治疗外,干预组还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肢体功能锻炼,判断两组的腓神经损伤情况。 结果 干预组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出现腓神经损伤0例。对照组出现腓神经损伤8例,两组进行有效率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大血管术的患者因病情较重,术时较长,术中体位摆放欠佳,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导致腓神经损伤。早期行肢体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诊大血管术;肢体功能锻炼;预防腓神经损伤
急诊大血管手术的患者,术前具有起病急,高血压史、肥胖,入院时昏迷不醒等特点。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手术历时较长,易出现脑部并发症。术后延迟苏醒及体胖等原因,在护理操作中为预防压疮发生,予患者翻身时由于缺乏主诉导致双下肢长时间未处于功能位,压迫腓神经并导致其损伤,出现有下肢活动障碍、足下垂等腓总神经损伤表现。术时和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掩盖腓总神经被下肢长时间外旋位压伤等。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关键问题是早发现,及时去除病因,防止损伤加重。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我院2008年至2014年急诊大血管术后患者共90例,年龄在35-65之间,平均年龄在56岁。其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6岁。最短卧床时间为7天,最长为26天,平均卧床时间为15天。患者神经损伤程度为2-4度损伤。根据入院顺序,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平均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 表现为小腿外侧酸胀麻木感,行走、疲劳及受凉后明显,逐渐出现小腿乏力,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踝关节背伸及足外翻无力。查体可见腓骨颈Tinel征阳性,腓总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胫前肌、姆长伸肌、腓骨长肌肌力不同程度下降,严重者可表现马蹄内翻足畸形及行走跨阈步态。肌电图检查可发现腓总神经程度不同的损害和传导减慢。损伤程度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拟定标准分为5度:1(阿拉伯)度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2度损伤(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1级);3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4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3级)5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4级)。
1.3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扩管、降压、护骨、营养神经等治疗外,观察组还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肢体功能锻炼。锻炼遵守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保持患肢的功能体位,加强被动运动和主动训练。
(1)术后早期观注患者主诉,特别是对急诊大血管术后,手术历时较长或出现脑部并发症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缺乏主诉的患者,应于术后早期进行下肢的被动锻炼,包括肌肉按摩及各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和强硬。
(2)对于腓神经损伤的患者特别需要心理护理,应经常安慰病人,对随时出现的消极情绪应及时进行疏导,还要使其了解有关医疗知识,以便理智地把握自己,积极配合治疗。
(3)穿“丁”字鞋或足底蹬床,使踝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4)经常用温水擦洗患肢,轻轻按摩,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
(5)治疗期间定期测试神经功能,了解神经恢复进程。
(6)防烫伤、冻伤、压疮。
(7)当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患者增加主动运动,如用手带动患肢抬高、放下,反复训练,逐日增加次数。
(8)步行训练:随着病情的好转,先进行床边坐位的训练,之后开始训练站立及步行锻炼,先在原地踏步,走时宜缓慢,行走时还应养成正确的姿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过早期干预肢体功能锻炼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干预组总有效率为100%。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讨论
在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中,腓总神经损伤仅次于桡神经伤居第2位,损伤原因很多,伤后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如何避免和预防腓总神经的损伤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1]。根据腓总神经解剖结构上的特点,比胫后神经更容易受损[2]。当神经受重压力达30mmHg时,神经可发生功能性改变,导致受压远端轴突输送蛋白功能障碍;长时间压力达30.0—52.5mmHg时,可引起神经内水肿,纤维瘢痕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丧失[3]。所以腓总神经损伤后,应尽早发现,早期处理,神经功能多在2-3个月内恢复。国内有人报道神经受压力30 mmHg在4h内尚可恢复,否则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为了防止腓总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是否为腓神经损伤的高危人群。若为高危人群,在缺乏主诉时使下肢处于功能位并定期给予被动运动。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尽早施行康复锻炼,对预后有积极作用,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松,项力源.医源性腓总神经常见损伤原因与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 05,5(4):150.
[2]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810.
[3][美]傅兰谷.临床骨科生物力学基础.过邦辅编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112-116
论文作者:范红莉,肖德才,罗丽娟,徐蔓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神经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术后论文; 肢体论文; 急诊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