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老年90例患者的结果对比论文_文云宗

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CT和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进修时选取湖南湘雅医院自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90例,依据不同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对全部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梗死灶面积以及不同梗死部位的诊断结果。结果 就诊时间<24h时,MRI的诊断率82.86%高于CT的28.57%;MRI在≤2mm 体积的梗死灶诊断率为88.57%,CT为17.14%;MRI对小脑和脑干梗死的诊断率分别为90.00%,100.00%,CT为10.00%,11.11%。组间研究数据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 在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方式中,CT和MRI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比分析发现,MRI较CT而言,诊断效果佳,结果明显,尤其表现在对早期微小病灶和后颅凹梗死灶的诊断中。

【关键词】CT;MRI;多发性脑梗死;老年

最近几年,多发性脑梗死疫情呈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死亡病例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国内相关数据显示[1-2],每年我国多发性脑梗死发病人数为70万左右。多发性脑梗死又被称为多发性脑软化,其指脑内出现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据统计,多发性脑梗死常见于50~65岁的男性,发病率在15.0%左右;约有1/2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包含语言和感觉障碍、瘫痪、痴呆等。多发性脑梗死在临床上主要由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及时精确了解其相应症状,如:脑梗死位置、大小、程度等信息,为治疗提供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3]。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CT和MRI进行影像学检查,从而准确定性判断该病,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我们将CT和MRI技术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中,对比分析两者检查结果,现报道本次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90例中,依据不同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对全部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52~74岁,平均(66.5±3.7)岁;发病到医院24h以内就诊的35例,24h~72h就诊的35例,72h以上就诊的20例;高血压30例,动脉硬化45例,颅脑创伤15例。本研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后展开。

1.2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hispeed双螺旋CT机,其扫描矩阵为512×512,基线为10.0 mL,层厚为10.0 cm,采用64排横断位平扫病变区域行薄层,层厚为2.0mm和5.0mm,扫描延迟时间:48~56秒,平均延迟时间:53秒,连续扫描10~12层。由2位影像学专家进行双盲综合评价,观察扫描图像情况,检查结果后确定是否增强扫描;然后进行灌注扫描,找准最佳灌注扫描层面,对4cm范围内的8个层面进行脑血流灌注情况评价。

1.2.1 MRI检查方法

采用英国牛津MARAN—DI 磁共振成像仪器,快速扫描序列依次为TRNS位、CORO位、GI位的T2WI、T1WI成像扫描;之后采用横轴面扫描和自旋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DWI检查,其中TR为7000ms,TE为79ms,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2.0mm,层厚为4.0mm,扫描时间为24s,生成ADC图。同样由2位影像学专家进行双盲综合评价,观察扫描结果,确定扫描强度,有需要时可对特定部位进行加强扫描。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在两种影像学检查下的各种诊断情况:①就诊时间不同,即<24h、24h~72h、>72h三个时间分别对梗死灶的诊断。②对比分析>2mm和≤2mm两种体积梗死灶的CT和MRI诊断情况[4]。③观察两组检查方法下梗死部位的不同。

1.4统计学分析

将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时以“±s”形式将录入数据,计数则用“%”形式将数据录入)。结果使用t/χ²检验,当P<α(α=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就诊时间CT和MRI对梗死灶的诊断情况

经观察对比,就诊时间24h~72h和>72h的CT与MRI诊断数据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而就诊时间<24h的患者,MRI诊断效果高于CT诊断,组间数据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具体分析见表1。

3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属于一类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病例也逐渐增加[5]。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多发性脑梗死可依据体征、诱因、神经系统症状等多方面进行一般性诊断,但这样根据症状诊治,由于有些症状不属于典型范围,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极易混淆于其他相似特征的疾病。同时在临床常见的定性诊断中,依据语言和感觉障碍、瘫痪、痴呆等相关症状的具体情况,进行脑梗死发生位置的推断,提供治疗基础,不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由此可以看出,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精确的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确定脑梗死位置、大小和程度,便于对症诊断;另一方面又能确保治疗顺利进行以及日后康复[6-7]。目前,CT和MRI是影像学检查中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方法,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应用于区分正常组织中的病理组织。特别在脑部检查中具有关键作用,如:对急发性的严重脑梗死患者,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成功率。

本次CT、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研究中,CT通过用X射线束扫描检测部位的厚度层面,获得该层面的X射线,并由探测器传输给计算机形成处理后的检测图像;MRI通过记录脑细胞和脑细胞核中氢元素的共振,形成图像,有效指出脑细胞的活动状态[8-9]。其中CT能指出脑部出血区和脑梗死处血供的密度影像,有费用低廉、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等优势,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MRI在脑梗死发病后1至2小时内可显示病变的清晰影像,对微小病灶的判断准确率高,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等优势[10]。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发病到医院就诊时间不同,总检查率具有明显差异,就诊时间<24h MRI的诊断率82.86%高于CT的28.57%;,MRI在≤2mm 体积的梗死灶诊断率为88.57%,CT为17.14%,而>2mm 体积梗死灶,MRI的梗死灶诊断为99%,CT的诊断率为96%;故MRI分辨率较CT佳,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高。此外,MRI和CT对小脑和脑干梗死的诊断率分别为90.00%,100.00%;10.00%,11.11%。可见CT受机体结构影响,无法清楚显示脑干、小脑等颅凹病变部位,而MRI未受影响,诊断效果优于CT,清楚的指出病变状态。

综上所述,MRI较CT而言,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有明显优势,尤其表现在对早期微小病灶和后颅凹梗死灶的诊断中。MRI技术在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准确、科学的判断脑梗死部位、大小、程度,同时帮助医生选择临床治疗方法,有效恢复患者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文杰,唐云华.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结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52-53.

[2] 刘学聪,刘宝玲,宋丹丹等.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0(10):12-14.

[3] 郭勇.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16):102-103.

[4] 陈金银,汤琅琅,邱清香等.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25):47-49.

[5] 张海青,郑孝群.MRI与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4,14(17):144-145.

[6] 李舒杰.MRI 与 CT 在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0):55-56.

[7] 杨建国.对比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4,25(2):451-452.

[8] 李华.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14-115.

[9] 黄贤会.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6):2443-2445.

[10] 郗金锁.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26(4):503-504.

论文作者:文云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CT、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老年90例患者的结果对比论文_文云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