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空维修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各种航空工具中使用的技术型设备,通过修理与维护两种行为可以解决这类航空设备存在的技术型问题,提升航空飞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我国自主研发飞机技术设备的能力被不断提升,航空系统日益变得更加可靠,但是内部构造与社会也呈现了复杂化的特点,维修人员应当掌握应用综合化技术的能力,基于全新的维修需求,提出了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维修;保障系统;精细化管理
引言
当前我军航空装备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新机种、新机型持续装备部队,呈现出小批量、多批次、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这就要求航空兵保障单位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对机型的作战保障能力。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已备受关注。在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据具体的维修保障工作,需要对管理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开创性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维修、维护和管理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实现科学化管理,以提高航空维修保障的效能。
1航空维修保障实施精细化内容分析
保证航空维修按计划进行需要对保障工作进行精细化处理,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对项目进行具体落实,同时要对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进行落实,保证准确无误地实施精细化维修。在进行航空维修保障时,需要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指导核心,认真核对每项管理技术,提升维修保障的有效性。以系统化管理方案推动航空维修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全方面管理方案,优化配置不同要素,利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控制方案等,提升维修保障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大提升维修保障的工作质量。在进行全系统维修保障时,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落实,对训练、作业、管理、安全等各方面要素进行全方位控制,保证计划的完整性、管理的全面性、内容的精细化。在整个航空装备的使用周期内均需要将维修保障系统进行落实,有计划的开展不同管理工作,全面实施管理技术,对检查设备、执行管理、处理故障等技术进行精细化落实,保证其与预期标准相适应。在此过程中,同时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高效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理念,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不断优化保障信息,对备件、装备等进行全面管理。在对航空维修保障进行精细化管理时,需要以“精”为基础,不断细化所有的管理内容,针对性落实不同管理内容,强调管理技术,在具体工作中落实精细化管理目标,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与方法,制定一定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品质与效果。
2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2.1满足维修保障系统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与地方企业管理走过了几乎完全相同的道路。当前航空维修保障工作同样也在进行科学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发展阶段,完全适用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符合管理的发展规律。再者,精细化管理虽然源于企业,但其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也是航空维修保障所需要的,吸其精华用于改进我们的维修保障工作,进一步优化维修内容,整合维修资源,创新保障模式,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用精细化管理推动科学维修向精确化、信息化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2.2航空设备内部发展需求
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帮助维修管理工作者完成多种高难度管理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的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具有技术化特征的问题,首先维修决策力欠缺与技术研究不足的问题限制了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机务组织机构的工作围绕日常性的管理工作与外场维修任务展开,不能给单机技术研发工作保留空间,维修管控工作也随之形成了针对性比较差的情况,技术管理模式为粗放型,尽管维修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整体管理效果却相对较差,管理工作效益难以被保障。
3在航空维修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
3.1构建完善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对传统的维修模式进行转变与优化,不断完善定时维修系统,促进其像状态维修转变。首先需要对装备的状态进行逻辑确定,判断其基本维修模式与大纲,并按大纲标准进行维修。其次需要对相关设备的状态进行判进而确定维修的方式与思路,包括对故障的预测、对健康系统的管理、对嵌入式传感器的检测、对外部测试系统的判断。当系统出现面向征兆时在进行维修处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大限度地减少事后维修,避免预防性计划维修。在对维修系统进行保障时,需要转变传统的经验维修方式,向自主维修转变。建立实时更新系统,集合任务规划、维修保障、维修训练等不同要素,实际监控武器系统的运行状态,以监控结果为参考,不断完善维修计划与方案,启动维修任务规划书与维修资源调配系统,保证对武器进行最佳时机的维修,确保平台高效运转。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维修训练,像其培训相关的虚拟维修技术,转变传统的实物维修方式及方案,不断提升技术维修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利用VR技术不断优化信息处理模式,通过三维交互环境设计人员三维图形,并对其运动感知能力、触感接触模式等进行实际演练,帮助受训人员感知仿真世界的物体,进而使其更加真实的感受维修环境,并在其中进行操作练习。与此同时,不断优化传统维修工具使用方案,向智能化使用方式上转变。
3.2构建信息化维修管理平台,实现技术管理需求
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有充分的技术资源的支持,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这一管理工作环节中发挥主要作用,综合各类维修工作任务与基本的维修需求,可形成全新的具有信息化优势的平台,在平台中可组建科学的一线管理模块、航空设备模块以及质量控制模块等,维修人员在接收到维修任务之后,需立即针对存有故障情况的设备展开修理与维护工作,工作期间应当做好记录,并将维修工作的基本信息上传到综合化的维修管控平台中,扩充航空技术资料库,航空管理部门的信息基础网也要给维修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使信息应用与管理平台能够高效运转。
3.3完善维修技术制度系统
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多个维修工作部门融为一体,原来应用的维修保障工作制度的效用水平降低,需形成新的维修管理法规制度,重点需要从体系文件、工作指导手册以及总体规划三个方面来调整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来改变维修管理工程程序,形成具有一法规性性质的文本,技术管理者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航空设备与维修工作任务来形成具体的说明文件;工作指导手册在精细化维修保障工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其需要对基本的操作规程进行限定,必须涉及到所有的作业层面,包括外场、管理层、修理厂以及决策层。根据专业知识来对维修组织工作展开有效划分,实现构建合理化的分工系统的管理目标,形成并有效使用法规体系文件。新的维修管理技术制度还应当具有动态化的使用优势,尤其是在机务组织出现变动与装备保障模式被改变之后,制度内容也要随之被改变,总之精细化管控系统中的制度需长期保持持续改进的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航空维修保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智能化管理。但随着航空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再加上航空维修领域是一个技术高端的行业,其对管理效率、维修质量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思路,不断将各类精细化管理前沿理论实践应用在航空维修的各个环节中,使技术和管理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使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楠,张学锋,姚晓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严文洁,王宁,叶耀祖.航空机务维修保障过程监测、分析与改进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5):21.
[3]徐辉,李响,辛健,于成亮.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192-193.
[4]邹旭凯,王远达.对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0):28-29.
论文作者:蒲高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航空论文; 精细化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装备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