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新经济”_新经济论文

论美国的“新经济”_新经济论文

美国“新经济”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美国论文,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

1.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则趋于走低

(1)经济增长率从1996年的2.5%、1997年的2.6%猛增到1998年的3.8%,这一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预测的2.25~2.5%的增长速度。(2)失业率从1995年的5.6%、1996年的5.4%降至1997年的4.7%,1997年美国新增就业岗位1300万个,失业率是美国24年来最低的。(3)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消费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由1996年的2.6%降至1999年的1.9%,形成了美国通货膨胀率3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在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种情况至少在战后以来的美国经济中是不多见的。

2.高科技在“新经济”中的份额日益增大

高科技和信息技术部门由于其所使用的人力和原材料比传统部门少,因而它生产效率高、利润率高,在“新经济”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高科技部门也在美国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例如,从1994年到1997年的3年中,高科技部门在美国生产中的比重已达27%。据美国经济学家预测,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下个世纪初,高科技部门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的份额将达到GNP的近一半。况且,高科技部门因其生产效率高、公司利润丰厚,已成为近年美国股市日益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截至2000年8月,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已突破10900点,创历史最高纪录。股市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它的景气状况预示着美国“新经济”在近期内不会减弱,还有可能继续发展。

3.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拉长

从1991年3月到2000年6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已达111个月,若不发生意外,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将不会出现衰退。这样一来,美国经济就可以持续增长117个月,是美国经济增长史上最长的时期。

二、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原因

1.信息革命是关键因素

90年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成为美国企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到1995年,美国私人固定资本投资增长了2449亿美元,其中有关信息处理和设备投资的增加额占24.1%。1993年全美投入信息产业的资本占资本总量的36.2%,到1996年已占4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产业的投入,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作为固定资本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扩大了美国总资本存量和资本形成规模,构成“新经济”的主导产业取代如汽车、建筑业等传统行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自90年代以来美国计算机软件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比美国整个经济增长率高出数倍。电脑软件业在美国产业排行榜上已越过飞机制造业和药业,从1995年的第5位跃升为第3位,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全美第3大产业。1996年,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信息技术产业所创产值已占当年GNP的33%。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美国劳动生产率。在1996年之前,生产率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不过,1999年11月发表的一些新的修订情况表明了过去四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新的数字表明,从70年代中期到1995年,非农业经济部门一年之中的产业大约以每小时1.75%的速度增长,这个数字的偏差不大。但是,自1996年以来,这个增长速度平均为2.25%,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个数字稍稍超过2.75%。这个数据显示,高技术方面的投资尽管长期以来在生产率的增长上没有得到反映,但是现在似乎终于在经济上产生了效率。技术之所以在生产率增长方面过了如此之久才终于显示效率,是因为历史表明,一般情况下,公司在学会怎样使用这种技术之前需要一段时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生产率的增长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现。

2.经济结构调整是重要原因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结构调整,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发展是这次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

在宏观方面,主要是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特点是并非从制定工业政策或产业政策入手,而是在推动出口、加大科技投资、推动企业兼并改组等方面大作文章。

(1)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促进高科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此次经济结构调整中重点扶持的对象和中心环节。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高新技术工业的强大支撑,据统计,1994年高新技术工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24.2%。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包括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尤其是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化方面,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高新技术工业的长足发展,使美国占据了21世纪产业国际竞争起跑线的有利位置。

(2)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随着高新技术工业的飞速发展,美国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各传统工业部门如钢铁、汽车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其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其竞争力。

(3)以兼并促发展,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企业掀起了二十世纪以来的第四次(1982~1988)和第五次(1993~至今)兼并浪潮。1995年兼并资产额为5180亿美元,1996年又上升长到5370亿美元。在这两次兼并浪潮中,热点行业有航空、通讯、交通、国防工业等各个部门。兼并联合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甩掉了许多赢利欠佳的企业,进一步增加了美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美国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使美国企业成功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

3.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1992年克林顿上台以来,推行克林顿经济学,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干预,即克林顿所说的“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其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不仅仅是将重点放在总量的简单平衡上,而是在考虑总量平衡的同时,更为注意结构的调整。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较为合理的财政政策和正确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克林顿抛弃了以供应学派理论为基础的“里根经济学”,提出了以削减财政赤字为中心内容的“振兴美国经济计划”,因此克林顿执政以来,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2904亿美元减至1996年的1073亿美元,5年内减少了34.5%,1997年又降至千亿美元以下。在货币政策方面,克林顿政府坚决反对通货膨胀,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经济学家认为这种非常和缓的通货膨胀不仅是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强劲的象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它创造了支持增长的长期稳定,这在过去25年是绝无仅有的。

(2)加强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克林顿一上台,力主将科技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大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等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并提出了“以技术促经济”的美国新科技政策。克林顿政府成立了由总统任主任的国家科技委员会,其他位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平等,直接参与某些重大科技发展战备。

(3)强化外贸政策。克林顿政府前所未有地把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置于对外战略的优先地位,制定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并将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转变到更体现实用主义的“公平贸易”上来。为此,克林顿政府对外贸政策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重大调整:一是美国的对外贸易由多年实行的“多边主义”和“双边主义”调整为开放的地区主义(如1994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以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二是从控制进口调整为扩大出口,大力推行出口战略;三是把经济战略目标定在新兴起的充满活力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四是积极推动现有的多边、双边或国际性贸易协议,全线减低关税。

4.风险资本市场功不可没

美国经济的成功并不仅仅是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的故事,它还与使公司得以利用新技术的更广泛的经济条件有关。经济学家认为,灵活的资本市场加上有助于冒险的经济环境至少与投资本身同样重要。

在1993年之前的15年里,美国风险资本公司为投资筹集的资本惊人地稳定,每年都在3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但是过去六年来,风险资本急剧增加,1999年达到250亿美元。1999年的管理基金超过800亿美元,而1993年只有310亿美元。

在公司发展的上层,金融活动同样急剧增加。通过首次公开发股票筹集的资金从1994年的280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约700亿美元。而欧洲的风险资本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三、美国“新经济”的走势

美国政府和企业界为推动“新经济”做了大量努力,但是,新经济绝不排除商业周期的存在,即美国不可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永远“繁荣”下去。恰恰相反: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到现时水平的力量使经济处于剧烈下滑的较大风险中。要不了多久,新经济繁荣很可能会被经济萧条取而代之。这是一场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料的程度要深得多的衰退和股市下跌。

目前,美国“新经济”背后也潜伏着各种危机因素:

1.股市泡沫泛起。

股市出现严重超买现象,其成本收益比为35倍,远远高于过去70年14.5的平均水平。美国的科技股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泡沫,许多盈利并不起眼的科技企业,股价却是每股盈利的70倍,网络服务商雅虎的成本收益比竟高达445倍,其与亚马逊两个网络服务商的股市价值约是700亿美元。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雅虎或亚马逊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况且,是否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步步领先,恐怕连其自己都不知道,股市的风险就更难有人预测了。另外,随着欧、亚经济的恢复,势必会有大量资金从美国撤出,也会给股市带来动荡。许多人都担心,股市的这种“非理性繁荣”将是刺破美国经济泡沫的金针。

2.收入差距扩大。

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美国人口中最富有的20%与最贫穷的20%收入差距悬殊,前者是后者收入的9倍。《商业周刊》的调查表明,1998年美国大公司总裁的年收入平均达到1060万美元,比前一年高出36%,而一般的美国工人平均收入仅22976美元。从收入升幅来看,蓝领为2.7%,白领为3.9%,同36%相比,都望尘莫及。这也说明美国个人储蓄率为何目前降到了最低点,有时甚至还出现负增长。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终将导致社会的有效需求下降,成为整个经济顺畅循环的一大威胁。

3.实物经济不断萎缩

美国经济中的消费需求不足已经表现出了它的效果,其突出例证是实物经济的萎缩。从1970年以来,美国的实物经济以每年2%的速度收缩,至今实物产出量已比那时下降了50%。这期间美国GNP的增长,主要来自非物质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各种金融领域投机活动泛滥,同以前相比有很大水分。实物经济的不景气,极有可能使美国的资本流入金融领域,特别是股市。

4.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

美国目前存在大量经常项目赤字,这是造成美元下跌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其所以没有成为现实是因为,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低廉,亚洲遭受了金融危机,抑制了美国进口价格。一俟这些条件消失,“全球最大的买主”美国将风光不再,通货膨胀也是在所难免。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美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已经开始。通货膨胀还受到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近来,美国失业率连续保持在5%以下,劳动力市场的技术工人短缺,很有可能造成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而推动整个生产成本上升,引发“工资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美国“新经济”尽管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却根本没有解决造成经济危机的固有矛盾。相反,伴随着科技革命、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这些矛盾正在激化。如果美国政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泡沫经济的泛滥、收入差距的扩大、实物经济的萎缩,那么“新经济”就会像20年代的战后经济繁荣那样,孕育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经济还会继续增长一个时期,短期内还看不出会发生衰退和较大震荡的可能性。但是,美国经济也不会直线地一直发展下去,不久将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甚至不排除发生较大震荡的可能性。

在新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新经济”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还很难对它有深入的认识,它的许多特征和规律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透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今后更多地关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变化,研究其规律性,以为我所用,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  ;  ;  

论美国的“新经济”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