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中外出版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中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两项直接关系着出版。早在唐宋时代,中国出版便成为世界出版的辉煌。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西方,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到了近代,西方的出版业奇迹般地超过了中国。虽然中国至今不失为世界出版大国,可从出版的质量和效益方面来掂量,中国如今不能算是世界出版强国。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出版业,急速地向电子化、集团化方面发展,他们的出版物不仅量多,而且质地优良,成为左右国际出版物市场的主要力量。如德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出版业不仅成了国家的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一半以上的出版物出口,在国民经济的总收入中,出版业的收入名列各行各业的前茅。其实力之强,品质之高,以及手段之现代化,在国际出版物市场上,中国出版物特别是音像电子方面的出版物,已经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随着国际统一的出版物大市场的形成,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形势越来越严峻。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孕育了出版;出版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业发达与否,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步程度。中国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在21世纪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出版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刻不容缓。这不仅仅因为,出版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志;更主要的,现代化一刻也离不开出版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舆论引导,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文明既包括着物质,又包括着精神;而精神往往在文明中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推进中国出版的现代化,已成为推进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西方出版业今日的辉煌,始于学习应用中国古老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吸收他人的营养方面,西方比我们中国百倍的贪心,他们绝非谦谦君子。凡是于己有用的,他们不择手段地统统拿来。中国人最大的美德是乐善好施,己有所长,乐施于人;而对于别人的宝贝和财产,往往是不耻于享用。近代也有一些中国人开始警醒,他们颇主张学习西方,却又堕入了“全盘西化”的泥潭。直到当代,中国人才学会了“洋为中用”。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人对于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了一个科学的态度,效应也日渐突出。中国出版要现代化,要跻身列强,必须像当初西方享用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那样,不客气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出版的成功经验,学习西方出版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引进西方的先进出版手段与印刷技术和设备,学习他们如何跻身于国际出版物大市场,走优质高效和集团化、电子化发展之路,在电子和音像出版方面,尽快迈出大的步伐。这不仅仅需要加大投入,需要国家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出版的内部机制,加强管理,深化改革。这样,才能赶上国际出版的先进。出版是一种产业,投之以李,常常会报之以桃。它在经济方面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它对舆论的影响,精神方面的默化,思想上的作用和智力上的支持,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和效果,大大地超过了经济方面的效益。而且,是别的方面不能替代的。
智慧和经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四川大学的李苓同志,长期从事出版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她近年来潜心研究世界出版,颇有见地。如今她出版了这本《世界书业通论》,应是对中国出版的一大贡献,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世界出版的大门。尽管这本书不可能包括了世界出版的细微末节;但对于并非对世界出版了如指掌的中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厚礼了。我们应该感谢李苓同志付出的心血和劳动。并祝愿大陆、台湾、香港的出版同仁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中国出版现代化的进程。祝愿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同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拓展华文出版,大力弘扬中华文明。
(《世界书业通论》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