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策略
1机械维修与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种类齐全、性能优越的机械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而先进多样化的机械设备其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的操作水平,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机械设备出现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产生影响。因此,在当下机械化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就显示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进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有效开展。机械设备相比人力而言要更加精准、高效、科学,但是机械设备也只是一种生产工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来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2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的典型问题
2.1缺乏足够的维修管理意识
建筑行业施工进度快、工期紧,因而,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许多企业往往将工作的中心集中在工期安排和进度设置之上,对于设备的使用则是能用即用,伤停补充,往往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临时检查维修,结果反而是大大延误了进度。设备长期处于满负荷工况,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故障率,使得工程成本大大提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2.2缺乏相应的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中成套的工程设备造价高昂,技术复杂且更新换代速度快,许多企业仍然沿用口头管理的固有模式,对于规范设备的维修流程、维修技术指标以及配件采集管理等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呈现一片无序的乱态。企业内缺乏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维修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参差不齐,缺乏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以至于出现大批设备弃之不用的不合理局面。
2.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维修状况混乱
与专门的维修行业相比,建筑行业下属的维系部门建设比较晚,无论在维修的水平上,还是在维修设施的全面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维修管理工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将机械设备的相关参数纳入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的维修状况稍显混乱。随着建筑施工的发展,一些高精尖的机械设备也开始得到应用,这些设备对于润滑油、配件的要求也提升了新的层次,但是企业对这些设备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基础设施。例如在零件的购买环节,企业管理人员将其交给综合素质不高、细心程度不强的人员,使得购买的零件质量不符合设备的要求,影响了维修工作的开展,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4设备维修人才建设不全
建设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司是追求效率经济,致力于建设的机器和设备的可用性和利用不唯一合理的建筑结构、各类人才除了有自己的优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公司在管理中设备必须配备的维护、建设、运营和维修机械工程、机器和材料管理设备,等等的工作人员机的管理。和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尽管个人能力,往往一个人同时多职位,设备材料和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维修等。因为缺乏技术能力和能源缺乏,这类兼职佣工也往往不用对机器的维修工作的需要作出反应。操作机器的维修工程员工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影响施工机械的先进的、对经济和可用性。目前,大部分的机械施工业务高管不是诞生,相信工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只需填写窗体中,这台机器是破碎改变一些组件等。这些简单的工作,因此,服务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是不够的。
2.5未建立详细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
类型、批次、模型、时间采集,数目工程机械的使用,获得数据维护时间,等等维修企业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力学。然而,大多数的公司未能建立维修机器的文件系统管理体系结构来管理此信息供后来机械修理、配件及工艺带来了很多维修困难、没有证据的选择。
3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建立配套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设置各职能岗位,挑选项目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出任管理职位,挑选合适的维修技术人员,注重技术团队的技术培训和实际检查;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分离建筑机械的设备采购、维修和管理权利;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日常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规划和验收,责任到人,奖罚机制明确。
3.2加强对维修与养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在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过程中,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尤为重要,通过监督和管理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对此就需要企业加强对维修工作的监督管理,比如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个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实施责任制,促进维修与养护工作相关责任能够精确到个人。另外,还要对机械维修工作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监督,从机械设备报批开始,一直到维修工作完成,这全过程都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监督维修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在完成维修工作后,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允许机械设备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保证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质量,防止维修工作中出现偷工减料、态度不端正等情况发生。
3.3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
制定维护文件系统施工机械管理保存每个机械设备类型的安排的时候,键入,采集、时间和频率的维修信息监测的使用与维护管理指导。这些技术参数必须与在中建立的设备购买的做“力学力学的文件”,具体的人员的所有文件归类数据管理、归档、机械明确的“情况”;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在数据上,打造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系统洁净,缩短维修信息查询步骤和降低成本的维修管理的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3.4提高建筑机械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企业可以组织对建筑机械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学习。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对设备维修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和维修技术水平与自身素质。
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可以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的薄弱环节,选拔一些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员工参加国家或者建筑行业举办的各种维修人才培训活动。也可以从建筑工程机械的生产厂家、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对本企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再由这些接受过教育培训的职工对本企业的一般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和操作人员培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培训应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的补充,还要密切联系本企业建筑施工的需要来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过硬的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人才。
4结束语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没有先进的设备,再好的施工技术也无济于事。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设备开始应用到建筑施工环节。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力的付出,节省了建筑公司不必要的物资投入,它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加快了建筑施工的进度。加强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对保证设备的健康运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甘良强.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7(10):177-178.
[2]刘玉成.浅谈建筑机械施工与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5):68.
[3]王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1):131-133.
论文作者:池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建筑机械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企业论文; 设备维修论文; 机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