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作文的特点及启示_新课标论文

美国中学作文的特点及启示_新课标论文

美国中学作文的特色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启示论文,特色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遣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所以,深入探讨美国中学作文的显著特色对于我们构建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将大有裨益。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记得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件比发展科学和文学更值得重视的事。在任何一个国家,知识都是增进民众福利的最可靠的基础。”(注: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美国社会和教育界对作文的这种重视,从学生学业的开始就渗透到了美国学生的思想中,美国学生普遍意识到,作文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是一种需要。美国人这种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在美国教育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得到了准确的反映。该报告向学生家长进言说:“除非你的孩子具有坚强的性格,并在语言、科学和数学的使用方面受到很好的教育,否则,你们就不可能有信心让他进入到今天的世界中去。”(注:《洋作文——美国学生获奖作文点评》(初中生版),重庆出版社,2002)这样,作文对于美国学生已不再是一件令他们苦恼的事,而是他们喜爱、有兴趣、有心理需要的能力训练。这一点,与中国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对作文的认识和态度,尤为值得中国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于一切

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联邦政府不具有管理教育的权限。这种体制决定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全国中等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但是,更深入的调查发现,美国的中等教育并不是没有培养目标的,各州、各校所规定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一般具有很大的共同性。仅以费城喜鹊孩高中为例,这所学校的高中就一再强调:“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注: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这种教育理念反映在作文方面就是美国学生普遍把捕捉个人独特的感受,突出鲜明的个性当做必须的追求,天马行空般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比如在安德鲁·若日克这个17岁少年的习作《韦斯顿之恋》中,我们窥探到少男少女们对异性的好奇,渴望引起对方注意时的心理冲动。作者将镜头聚焦在图书馆中那几个为一个漂亮女生怦然心动的青春少年身上。更精彩的是他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描摹可谓细致入微,即使是一位资深的专业作家也未必能写得如此传神。当看到姑娘不经意的一笑,作者写道,“由于激动,我的左拇指一阵阵发起痒来”(注:《洋作文——美国学生获奖作文点评》(高中生版),重庆出版社,2002);当闻到女孩身上特有的芳香时,“我的拇指已痛得震颤起来,我已竭尽全力忍住不去搔它”。(注:《洋作文——美国学生获奖作文点评》(高中生版),重庆出版社,2002)在我们惊叹于他敏锐的观察力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他对这种细腻感觉的精确表达。安德鲁·若日克所描绘的正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独一无二的一段故事、一种感受。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比尔·尼森用他的笔记录下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情变化的心路历程,从幼时的尊敬到发现父亲文化低而失望,进而发现父亲刻苦自学而敬佩;而比尔·莱斯特所要告诉我们的是人在成长中必然会经历的一种变化: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一天天变老,在现实中,父亲无所不能的强有力的形象像神话一样慢慢地消失……所有这些使我们看到了出自美国学生之手的作文个性化的范例,使我们体会到了“自主”“真实”“创新”才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美国教育界人士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持热忱信赖的态度,体验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注:《洋作文——美国学生获奖作文点评》(高中生版),重庆出版社,2002)因此教师并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和个人好恶,来作评价学生作文的尺度。这种教育理念的好处就是学生不会受教师好恶的影响,他们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他们总是把对新意的追求放在首位,尽力做到与众不同,避免了“鹦鹉学舌”现象的出现。

三、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里根政府时期,国家教育优异委员在《国家处于危机之中》的报告中用‘期望’一词表达了对毕业生的要求。期望即目标与标准,是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也指时间、课业的难易,学生行为、自律以及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动机等。报告对几门基础课程应达到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它指出中学里英语教学应该使毕业生:1.理解、评价和使用他们阅读过的东西;2.写作结构严谨、有力度的文章;3.顺利地倾听并颇有见解地讨论一些观念;4.了解我们的文学遗产,以及这种遗产如何增强想像力和对伦理的理解,它怎样与今天生活和文化中的风俗习惯、观念和价值观发生关系。”(注: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人对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他们对学生占有知识的数量上的关注。有些学校把进行批判性思维、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也写进了办学宗旨。他们提出,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是学校的关键目标之一,应当把它放在教改的重要位置。因此,美国学生的作文敢于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并不断坚持将其转化成一种能力。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名为《自由的美国?》的文章,并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是一个11岁的男孩萨拉一邓肯。他通过对美国著名的哥伦拜因中学校园枪杀案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事件’突出地表明我们国家已经变得多么狂暴。孩子们每天无辜地被别的孩子伤害、强奸和谋杀,这就是许多人想称之为‘自由的美国’的那个国家标记。既然我们的新闻播报的最新‘事件’净是些有人无端被绑架或谋杀的报道,美国又怎样会是自由的呢?这个国家听任年轻人在暴力电影、视频游戏和犯罪故事所制造的兴奋中遭受坑害,国家也受到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损害。这个国家把管教儿童称为虐待,而当真的出现虐待时却又拒绝承认是虐待。这个国家不愿承认第二修正案的错误,而当诺西欧东纳尔进行一个新的武器安全运动时,人们却鼓噪抗议,说什么‘不是枪支杀人,而是人杀人’。美国怎么会是自由的呢?我们全都掉进了暴力的陷阱,不获帮助就逃脱不了。”(注:《洋作文——美国学生获奖作文点评》(初中生版),重庆出版社,2002)在我们眼中,一个11岁的少年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本不是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孩子却对社会敏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此我们除了钦佩他敢于质疑、敢于批评的精神之外,似乎还有些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此时此刻,我的耳畔又响起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注:托马斯·J·比德斯、小罗布特·H·沃特曼《成功之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这个学生就其知识水平而言,恐怕不如我们的学生,但是就他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而言不仅比中国大多数同龄的学生强,甚至比相当一部分成人还要强些。我不禁扪心自问: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他们能否对现代生活处处充斥着的各种宣传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需要解决问题时,他们能否从好几种解决方案中比较、分析和判断哪一种方法最有效?在和他人交往时,他们能否随时识别他人观点中所包含的立场、假设和谬误?

四、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美国中等教育工作者看来,良好的教育是个人成功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准备,因此,中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最终使得学生能适应社会、职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变化,为此,学校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正如贝内特所说:“使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既有共同思想又有共同道德观和知识修养。……使他们掌握数学、科学、历史、文学知识,懂得如何进行思考,如何处理重要问题,解决疑难问题,进行辨证,维护观点,知己知彼,权衡得失……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做好准备。”(注: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所以他们作文时不仅能写出常见的亲情、友情、风景等,更能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和平、环境保护、外星生命、现代科技等特殊领域,从而使其作文呈现出难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国的学生到世界各地频繁交流,这不仅使他们开阔了眼界,而且使他们能用世界的眼光、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16岁的萨拉·哈其逊有机会和“世界视野海外探险队”一道去了非洲的马拉维蒙特加·卡西亚村。正是这次旅行使他知道了缺水给人带来的不便与威胁,也改变了自己的许多观点。就像他在《黄金水源》中写的那样:“在井边的经历,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是啊,既然在非洲和在美国,人们有如此不同的生活,我又怎能不改变呢。对蒙特加·卡西亚的村民来说,那绝不仅仅是一口井,那是他们村的未来。当我回到自己舒适的家时,我为这种差异感到无比愤懑,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啦!”(注:《洋作文——美国学生获奖作文点评》(高中生版),重庆出版社,2002)正是这次亲身经历使他发自内心地关心起贫困的非洲人的生存状况,关心起我们生存的环境来了,同时在他身上我们还看到了美国学生的良知和责任心。萨拉·哈其逊向身边的人们传输着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这也正是学校和教师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去寻找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结果。总之,美国教师认为如果学生能将语文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必然会导致文学经验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对于美国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我们采取的正确方法应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因为作文形式的形成有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同时也与他们的国情密切联系。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有着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正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特级教师赵谦翔提出的“思之吾”与“吾之思”的结合,便是新时期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成功范例。“思之吾”与“吾之思”的结合,亦即思考与创造的统一。具体说来,“思考”就要做到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创造”就要做到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本当做注解,启发学生净化心灵,感悟生活,让他们从封闭的课堂走进开放的社会。这个模型把生活体悟和文学熏陶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两翼,把情感培养与灵性启迪作为语文教育目标的两条主线,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一终极目的。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得到了充分肯定。《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认为,作文这件事情上,教师万万不能做‘难服侍的婆婆’,也不能老做‘医生’,而是要做‘园丁’,他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更注意到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这句话有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批评,更有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殷切希望。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还有另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调动、发挥语文教师创造的积极性,因为只有教师具有创造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遗产,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外,还应学习外来经验,博采众长,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  

美国中学作文的特点及启示_新课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