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99)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摘要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医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关注病人安全,共创医患双赢的局面,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护理、风险、安全
1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而护理工作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外,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
1.2.2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4]。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1.2.3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护理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的因素之一[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2 对 策
2.1 把好关键过程 强化护理工作的关键过程管理,例如:碰伤防护措施把好健康教育关,在病人入院时护士必须带领病人熟悉住院环境,按照《健康教育标准操作规程》,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指导病人进行自护能力训练,提高病人自护能力。把好基础护理关,对手术后和卧床时间久后的病人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坐起,坐起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6],要充分预测病人跌倒的危险,病房及走廊通道应保持无障碍物,地面有防滑设施。
2.2 规范护理技术操作,避免病人受伤 操作时要求轻、稳、准,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的技术操作有严格要求,技术操作考核合格才在患者身上操作,这是避免患者受伤和不适的有效方法。
2.3 重视安全教育 规定的教育内容要及时告知患者,避免带来安全问题,通过文件形成,将告知事项规定下来,规范护理人员的告知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安全意识要以细节培养[7],提前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4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护士应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手术患者需由2人准确核对后才能送入手术室;发口服药时应坚持“看服到口”的原则,以避免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发生误吸等意外;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及时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提供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减轻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每个护士的年龄、个性、业务技术、工作能力等合理安排,在节假日实行听班制,随时听从调遣。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2.6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倒、坠床等,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8]。
此外,护士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以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1]杨顺秋,吴剑源.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9, 5(6):173-174.
[4]廖晓英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123-124.
[5] 宗素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09.7(4):914-915.
[6]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2,315.
[7] 李 妮,阎成美,翁庐英,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59~60.
[8]郑雪如,陈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2):273-274
论文作者:陆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病人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因素论文; 工作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