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小工厂“蛇吞象”_雨润论文

私营企业小工厂“蛇吞象”_雨润论文

民企小厂“蛇吞象”成正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果论文,民企论文,小厂论文,蛇吞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0年前,雨润还是江苏省一家资产仅300万元、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如今,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是资产18亿元,销售和利税分别由初创时的600万元和60万元增长到31亿元和4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60多人猛增到11000人。公司总裁助理夏重银总经理告诉记者,10年中,雨润先后兼并全国10余个省份的2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天能有这样的规模,靠的就是“蛇吞象”式的高速度低成本扩张。

零资产收购破产国企雨润道义实惠两不误

雨润收购的第一家国有企业是南京

1996年,雨润的产值已经突破亿元,急需扩张生产用地,扩建厂房。但由于当时政策限制,民营企业想要拿到土地批文比登天还难。雨润将目光投向了南京罐头厂。作为国家中型一档企业,南京罐头厂已经停产多年,1400多名职工生活没有着落,超过7000多万元的负债令它难有翻身之日,破产清盘只是时间问题。

夏重银介绍,雨润决定收购南京罐头厂是为了满足自己市场销量迅猛增长的需要。公司自建厂房涉及到征地、盖房、安装等一系列问题,费时费力,显然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利用原破产企业的土地和厂房,再适当增添一些设备和资金,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经过各方努力,江苏省首例民企收购中型国企案获得南京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但在具体操作中,雨润还是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长期

的国企员工观念使南京罐头厂职工难以接受被民营企业收购的现实,公司连续5次遭遇封门事件。面对混乱局面,雨润董事长兼总裁祝义才6天召开5次职代会,与原南京罐头厂职工对话,并当场明确表态:首先,雨润对企业负责,决不拿走现在工厂里的一草一木,投产后全部利润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第二,原罐头厂1442名员工全部接收,并保证工资高于南京市国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第三,原厂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医疗费经核实后分批发放报销。这三条为1400多名员工吃

了定心丸。

南京罐头厂依法破产后,雨润以零资产收购,经评估,账面收购资金4800万元,主要用于代偿1500万元债务以及原厂1400多名下岗工人的安置。

业内人士分析:南京罐头厂是“政策性破产”,债务7000多万元,其中仅欠工商银行贷款就达3000多万元,其实,破产“破”的就是这些巨额债权,工厂是完整保

留下来交给雨润的。雨润名义上出资4000万收购企业,但实际上无需付款。南京市政府要求雨润必须负责1442名职工的安置,按每人2万多元的安置费折算,共计约4000万元,这意味雨润基本不用花现钱,就兼并了这家国企,拿下了几千万元资产,确系超常规的“低成本扩张”。而南京市政府此举实在也是“走投无路”下的最佳选择,如果按照一般的企业兼并收

购程序,应该先拍卖厂里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如果那样,偿债后的罐头厂两手空空,1442名职工的“包袱”谁来背?而雨润的收购实际是一种“置换保值”,即用剩余国有资产换来对企业生产力的保护,更换来一大批职工的妥善安置。

雨润接手后投入1亿多元进口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工厂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1997年7月全面投产,当年5个月就达到销售9600多万元,赢利500多万元,超过原南京罐头厂年销售7000多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这次收购中雨润看似最大的赢家,其实对原国企何尝不是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倒闭国企的潜在价值与新兴民企拥有的市场资源、经营策略以及对市场的把握很好地嫁接,将为新兴民企的迅速发展提供大量机遇。

“破烂厂”变成“金疙瘩”采供销一体

雨润上演市场戏法

阜阳肉联厂是一家国有肉类冷藏加工企业,规模曾位居全国同行前列。但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连年亏损。1998年宣告破产时资产负债率为257%,职工全员下岗。破产前,阜阳市政府曾经引进一家外资企业与阜阳肉联厂联合,但短暂的“跨国婚姻”不久就以分手告终。之后,政府又投入1300万元启动资金帮助企业自救,结果再次失败。其间

阜阳市政府还曾向省内外多家企业抛去

“绣球”,但均因企业人员包袱过重、设备陈旧、启动投入太大等原因搁浅,阜阳肉联厂几乎成了卖不掉的“破烂厂”。亲历了此次收购的夏重银回忆:“我们真诚拿出自己的打算,准备利用阜阳的养殖业优势打造雨润一个新的产业龙头。”8次专题会议,6次谈判,协议9易其稿,数十次与职工座谈对话。1999年12月3日,阜阳肉联厂职工代表们就是否与雨润公司重组进行了民主投票,结果以98.6%的赞成率通过重组动议。第二天,阜阳方面与雨润进行最后谈判并草签协议,至此,阜阳肉联厂和雨润集团的重组工作仅仅用了56天。

2000年3月,重组后公司成立。截止当年9月,雨润集团共注入了8200万元资金,用于企业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生产线,当年实现销售1.6亿元,利润400万元。

夏重银说:“收购地处生猪产区的阜阳肉联厂,是雨润实施‘在原料产区建加工厂’的经营战略的需要,就地采购原料,节约运输费用,可以提高新建项目的实施速度和综合效益。”把握阜阳养殖业的优势适时介入阜阳肉联厂,雨润在自己的快速发展道路上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小鱼”钟情吃“大鱼” 收购助力雨润 长成行业小巨人

几次出手收购成功后,雨润迅速总结经验,确定了“低成本扩张”的基本发展战略。他们对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收购模式、技巧进行归纳提升,以便在以后的扩张中整体复制:对全国的销售网络进行重新调整,划分华东、华南等8大片区,以便未来根据销售需求有选择地分地区收购,让收购企业产品直接进入相应的区域营销网络,从而节约销售成本,使收购企业迅速纳入雨润的运转体系;对外加

紧与全国各地联系,寻找合作机会;雨润收购的另一个原则是地域性,以300公里至500公里为收购半径,保证集团下属企业之间在资源、市场上不发生“内耗”;又满足了产品的原料、市场需求和产品的地方口味要求。夏重银还强调:“我们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对收购企业要反复论证,条件成熟一个,消化一个,不追求规模上的歼灭战;另外我们从来不碰自己不了解的行业,一直争取在我们熟悉的行业内收购熟悉的工厂,生产熟悉的产品。”这大概就是雨润多年来在自己的收购战中“弹无虚发”、愈战愈勇的秘笈。

一系列收购使雨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成本、高速度地快速成长。自1998年起,雨润相继在江苏、安徽、四川、河北、辽宁、甘肃、黑龙江等地收购了20多家国有中型企业,盘活资产6亿多元,投资近10亿元加以改造,收购企业全部当年实现赢利。截止2002年,雨润已经成长为下辖22个全资子公司,年销售额31亿元的国内最大规模低温肉食品生产集团。这其中,收购企业创造的年销售额占到20亿元以上。

雨润的成长故事值得民营经济越来越红火的市场细细品咂。

标签:;  ;  

私营企业小工厂“蛇吞象”_雨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