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职校教师如何“挖”和“嵌”论文_黄学成,李淑兰

课程资源:职校教师如何“挖”和“嵌”论文_黄学成,李淑兰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美丽邂逅:“下雪啦”

前两年,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唱遍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知道成都这座城市。这首歌里的文化符号当然是成都元素最多。那么,如果深挖成都的文化元素,还少不了另一个字:雪。

2019年元旦,老天为成都平原送来了一场美丽的雪。要赏雪,就要到龙泉山上最妙。

尽管只有3-5厘米厚,但这样的雪,还是引来了不少市民关注,驱车上山的车早已排成长龙。

我们家经商量,带着4岁半(幼儿园中班,女孩)的小宝去山上看雪,准备好小铲子和小桶,出发!

雪地,其实这里是农民的菜地、果园,大人们走在田埂上,忙着用手机拍照。在儿童眼里,随便怎么玩都新鲜,就像他们最爱玩的沙一样。

与雪互动,留住生命里一次最美的记忆!这是6年来成都平原最大的雪,它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来赏雪,必须造出一个雪人,才是对这场雪最大的尊重。虽不能像北方人那样夸张,用雪可以给你造出一艘“航母”,但在此时此地,我们堆雪人是可以的。看看,都有些啥造型?我们怎么做?

我们问小宝,你想造一个什么出来?她说想造爱莎公主。我们说不好造啊,没那么多材料。算了,我们就造小猪佩奇吧。

小孩用小桶装来雪,我们齐动手,花了半小时左右,造型初现,但看起来又像是“马”,那就算是马吧,虽然马上要来临是猪年,可这马宝也说得过去吧,送给我家小宝,因为她生肖属马。带着这样的“成果”,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在崎岖的山地,在公路上,笔者看到了造型各异很有特色的雪宝,女儿在一旁感慨,“或许那人是美术老师吧”。

再看车流里车身上,这个造型应该是一只白猫,好有想象力,它的头、它的身体比例、它躺在地上仰望,它翘着的尾巴多逼真呀。那人在地里抓点黄泥巴,在白猫背上稍作装饰,它的纹理清晰明显,栩栩如生。

有堆出“龙猫”、“小白兔”的雪宝的,还有憨态可掬、微笑着的“猪宝”摆在车尾或车的顶部,各具形态,引吸眼球。当然,也有反映男士心理的,如聚会喝茶聊天的雪人朋友,抽烟的朋友等。

二、信息素养支持,课程中渗透地域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以下简称《指南》)倡导,让家长带儿童多亲近自然,到自然中去感受,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激发思维,激励其自由表达和表现的欲望,满足他们认识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你看,这场雪就是来和孩子们亲近的。借着这场雪,幼儿园老师可以在五大领域中去挖掘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找到契合点。就以语言、健康领域举例,就有发生在冬季、雪天的绘本,如《圣诞老爸》、《北风爷爷我不怕你》、《下雪了》、《雪人》等。艺术领域如美术中各种造型、装饰,构图、色彩。幼儿教师可以带着孩子制作各种挂件、摆件,用超轻黏土做各种人、物、景的造型。

作为家长,也许不懂那么多。但是作为幼儿老师以及作为幼儿教师的师傅,你是否真正读懂孩子心理需求,从儿童视角出发?

教师参与课改实践,正在学习和贯彻《指南》。《指南》强调要最大程度地为孩子提供学习条件和学习材料的支持,满足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欲望,正如陈鹤琴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说“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

我区正实践生本教育,它强调学生为本、生命为本、生动为本、生长(生成、生态)为本。不是吗,这样一个下雪天好机会,抓住了,就是隐形的教育资源。没抓住,那就是人们眼里一场普通的雪罢了。

由此及彼,笔者联想到学前专业的老师如何要捕捉课程资源,具备敏感性这个问题。

什么是敏感性?如何移植进课堂?以什么为抓手?

所谓敏感性,打个形象的比方,它就如菜农“莲花白上捉虫”,就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歌词中唱的那位“光着小脚丫提着大竹筐的小姑娘”在山野里对“蘑菇”的敏感;又如“警察”对“小偷”的职业敏感。

在教育步入信息化2.0时代,师生都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平时要多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源,在幼教班的学生艺术创作中,类似于“雪宝”的创作灵感和动手能力强弱,其实就看你的思维品级高低罢了。

作为成都人,当然要关注成都文创。作为职校艺术审美课程教师,需将教育与产业结合,引领学生关注成都文化元素,融入学习和创作中,如绘画、手工、美术欣赏,无论是布置学生完成美术作业还是在班级环创、校园空间设计与打造,要大胆选取材料,拓展思维,表现地域文化,如“大熊猫”、“太阳神鸟”、“天府美食”“汽车文化”等,发展天府文化软实力,贡献指导教师的一份力,在传承中找到结合点与创新点。

总之,在这个迅猛发展与变革的新时代,职校教师要有效推进课改,就得树立新的课程观,有课程建设的执行力。只有做有心人,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学科中的碎片化的“技术”转换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各学科的学习整合起来。

在大数据时代下,在智慧校园的应用里,在师生的生活圈子里,愿你我携手共进,深挖课程资源,“嵌”入(植入)课堂或社团活动里,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相互补充,变单一为丰富,将课本中的死水生成为不断流动的、开放、立体的活水大空间。

论文作者:黄学成,李淑兰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课程资源:职校教师如何“挖”和“嵌”论文_黄学成,李淑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