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作业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程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用体现出兴趣性、生活性、开放性、探索性、培养创新能力的作业代替重复性、单一性、封闭性的数学作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文结合北师大版七、八、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创新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探究类作业
数学探究性作业是指中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长期的作业类型,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这一节的课外作业,学生是在课内解决了“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及一半”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读一读,又换了一个角度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小组成员合作写了表1所示的课题报告。
此作业研究的内容是有关图形性质的问题,而几位学生解决问题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代数”的,即函数知识,但又是从“图形”的角度来研究它的。很好地体现了中学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优化思想。学生们通过“课题研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学习方式从接受性为主转变为接受性和主动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与他人分工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表1 课题报告
二、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当前中学数学课外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题型单一、缺少童趣,常有学生拖欠作业。为了让数学课外作业变得形式活泼、富有趣味,我为此作了如下实践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二十四点牌游戏》这一节的课外作业,学生是在班会课上完成的。将67名学生分成16组,8名实习教师和我作为评委,进行比赛。比赛规则如下:
①抽签决定比赛的次序;
②全组成员都到讲台上,一名组员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J,Q,K分别代表11,12,13);
③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
④总结二十四点牌游戏的方法;
⑤教师进行打分;
⑥评比并讲评。
这个游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果作各种不同的设定,不同的解法可涉及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等数学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运用综合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游戏类课外作业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用游戏的形式,通过学生独立行为或者与同学、家长的合作,使课堂教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的一种短期的课外作业类型。类似的游戏做多了以后,学生就能自己设计游戏了,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因此课后游戏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这样课业负担比每天布置定量的作业要轻松许多,既有趣味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创作类作业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图案设计等不同形式。我所带班级的假期数学作业制作数学小报,开学后,学生们将自己办的数学手抄报都贴在教室的墙上,同学们欣赏作品的积极性很高,一周后的班会课上,大家各抒己见,很快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使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又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图案设计》这一节的课外作业,我要求学生利用全等图形(箭头、三角形、菱形等)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让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来画图,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创意得到了发挥。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可以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抽象出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感受数学美。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体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践类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抽象性强,需实验才能解决的内容,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投针试验》的内容,此实验的操作在课堂上受到限制,我就设计了实验型的课外作业,要求学习小组的组长规定针、木棍的长度,平行线间距的长度,实验次数,让组员在课外进行,记录数据,然后小组在课内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投针试验》作业器材易取,操作也不复杂,实验容易成功,效果却是其他题型难以达到的。初中数学这样动手的实验型作业还有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一定能发挥其作用,而且实践型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极好补充和延续。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要减少课外书面作业,学生课后动起来。因此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应用作为课外实验型作业,或将教材中一些作业改为实验型作业,这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作业学生意识到知识是可用的,注意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听课,为课后的作业做好准备。
五、调查类作业
当前,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信息量很大,但不能进行总结,因此,我把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课外作业类型。调查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实地查看、实人查询,也可以查阅书报、网站,让学生把调查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如让学生调查各个银行的存款方式,进而合理的推断哪种方式最好,并写出书面报告。下面是一名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几个周末时间,到各大银行进行实地调查,在网站查阅资料,通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育储蓄》这一节的学习,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在我们组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的“银行存款方式的选择”调查报告。
1)存款银行的选择。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定期存款方式(整存整取)的年利率,见表2。表2中数据表明:在我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存款年利率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在任意一个银行存款,而存款时间成为获得利息多少的关键!
2)存款方式对利息的影响。下面以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10年为例,讨论不同存款方式对存款利息的影响。
存款方式1:以1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158.4+160.9+163.5+166+167.8+170.5+173.2+175.9+178.7+181.5=1642.4(元)。
存款方式2:以2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360+372.96+386.4+400.3+414.7=1933.7(元)。
存款方式3:以2年和1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360+372.96+386.4+176.1+178.9+181.8+184.6=1840.76(元)。
存款方式4:以3年和1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604.8+641.4+680.2+188.9=2115.3(元)。
存款方式5:以3年和2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604.8+641.4+404.9+419.4=2070.5(元)。
存款方式6:以5年和3年、2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1116+672.3+424.4=2212.7(元)。
存款方式7:以5年为一个存款时段,总共可获利息:1116+1240.5=2356.5(元)。
以上计算结果可用图2表示,可见:利息一直在随着每个存款时段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本金和存款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每个存款时段越长,所获得的利息越多。因此,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10年应先存5年然后再转存5年!
图2 不同存款方式利息比较图
3)结论。在本金和存款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银行存款不会影响存款利息,而存款时间才是获得利息多少的关键!每个存款时段越长,所获得的利息越多。在本金和存款总时间不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存款总时间越长,所获的利息也就越多!y元钱如果存入银行n年(n为5的倍数),应选择5年为一个存款时段,共存(n÷5)个5年。
调查型的课外作业,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多人合作,需要家长、老师的协助,费时又费力。但是,通过调查型的课外作业,把学习内容和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提高了人际交往、获得信息及实践的能力。当今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对外界纷繁的数据、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就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数据进行推断,作出裁决,并利用数学知识恰当的估计生活中的事物和数据。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搜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数学活动等。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只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就应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布置一些巩固性作业、思考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并关注“四点”,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特点,解决疑点。做到高质适量,形式活泼,既起到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数量少、形式活、效果好,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而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将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