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论文_赵晓东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论文_赵晓东

身份证号:13042619851106XXXX

摘要:本文以房屋建筑工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为引入点,通过分析控制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技术应用措施,对解决整个裂缝质量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处理技术

1引言

结构裂缝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施工质量问题,由于其裂缝的类型较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好控制,可按照施工裂缝的对应类型进行施工技术的针对性应用与分析。现阶段,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遇到多的就是混凝土的收缩类裂缝,由于混凝土在制作完成后,会进行相应要求的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到施工环节,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相对较快,容易导致整个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形成一定的收缩徐变,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温度型裂缝,水泥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差较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在结构整体强度相对薄弱的地方出现裂缝。另外,结构体型的徐变导致的裂缝也会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相应的伸缩缝产生一定的裂缝。还有支座型钢筋裂缝,在梁上部的支座处产生的裂缝,穿线管裂缝是在施工质量要求及施工控制的力度不同导致的,如外加剂在添加的过程中,由于掺入混凝土的量及相应的质量失去控制,输送管道堵塞,进而形成一定的徐变压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2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原因分析

2.1施工过程因素

(1)钢筋:钢筋绑扎的不合理,直接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如平行梁边的裂缝(板负筋偏低)、保护层不足造成板面开裂、悬挑部分根部裂缝(负筋偏低或间距过大)。

(2)振捣:主要应强调的是振捣的到位和密实性。漏振、过振、分层时结合部位的振捣、振动棒对梁柱主筋的振动等,都可能使混凝土某些部位强度削弱并促使结构裂缝产生。

(3)冷缝: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冷缝的产生是一种常态。常见的冷缝:第一,节点冷缝,如上下楼层在墙柱的接头部位、施工分区(分缝);第二,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时间差造成的冷缝,如梁柱节点;第三,停料、堵泵时间过长产生的冷缝;第四,气温过高、混凝土过早凝结造成的冷缝。各种冷缝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保证结构的一体性,减少结构裂缝。

2.2后期因素

(1)养护:不合理、不到位的养护都有可能促使裂缝产生,而混凝土的养护也不是浇浇水那么简单。除了掌握好养护的时机、时间、方式等,养护和结构所处的地理位置、季节都有一定关系。

(2)拆模:在混凝土未达到强度的情况下进行拆模,后果往往很严重,特别是大跨度及悬挑构件。在结构没有达到设计强度时,任何先拆后顶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3)张拉:对于后张拉梁板,应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张拉,杜绝因盲目张拉造成结构变形甚至出现裂缝。

(4)后浇带:由于后浇带在未完成封闭前,几乎等同于悬臂结构,因此在支撑上需要保证单独搭设、稳定支撑、严禁拆除。后期如果确实需要拆除,也要遵循“先顶后拆”的原则。且应提前形成方案、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5)建筑物沉降:当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上部荷载或地基基础)超过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时,首先在结构的某些薄弱部位会产生裂缝:砖墙→女儿墙→板→梁(墙),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终止这种不均匀沉降并对结构裂缝进行修复,后果将非常严重。

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原理及处理技术分析

首先,房屋建筑结构裂缝的控制应从多方面考虑,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规范要求,合理选择水泥原材料,同时要掺入有效的减水剂或者缓凝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对于整体材料的掺和的过程中,应尽量的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代替,这样有利于整个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在水泥中添加粉煤灰替代,其中粉煤灰要进行充分的研磨,同时能够降低整个材料的水化热。其次应选择相应的粗骨料,增加混凝土自身的抗压强度。其次,在结构裂缝的控制中,应延缓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现象的影响,减量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逐步的降低,延缓降温的速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合理的对结构的模具进行拆模处理,并回填土,防止由于气温的骤变,导致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相应的时效性发生一定的变化,不断的提升抗裂能力。此外,要对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实行分层浇筑,为有效的防止应力集中,应针对性的进行配筋改善,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同时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及应用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的质量管理要求,合理分析施工管理质量的应用,并提升整体建筑结构施工管理水平。

4施工过程控制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措施

对应上述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试着分析一下相应对策。

(1)自收缩:有人提出“保水”这个理念。“保水”和“养护”不能等同,如何在混凝土固化以及强度增长过程中保证必要的水需求,是解决混凝土自收缩的关键。事半而功倍,我们所提倡的“混凝土自防水比任何防水措施都有效”,也间接说明了在“保水”环节确保杜绝混凝土因自收缩而产生裂缝而对混凝土造成伤害的重要性。这可能是“蓄水养护”提出的初衷。

(2)温差:在绝大多数地区,日夜温差超过25℃以上的并不多见,但加上混凝土凝结过程释放的水化热因素,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就很明显,在厚度超过1m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这足以说明严重性。以笔者施工的一个大体积承台为例(2700m3),除了布置@1500、直径50的纵横循环降温管外(降温管同时作为顶层钢筋支架),定时在循环池投入大量冰块也是必须的。经过三天高峰期连续循环降温,效果明显。

(3)钢筋绑扎:除了绑扎的正确性,施工过程的成品保护也是个大问题,大众对于钢筋位置的正确性缺乏一个准确的认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踩踏、破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作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

(4)振捣:同样有待于作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日本据说因为担心混凝土振捣人员达不到技术要求,因此大力推广自密实混凝土(造价高)。行业准入门槛不规范、不提高,混凝土现场浇筑的质量始终无法保障。

(5)冷缝:既然是常态,就讨论一下冷缝出现后的应对措施。一种是必然存在的冷缝,像分层、分段浇筑的节点(接头),包括后浇带。凿毛、凿除松散部分(在接头处不敢充分振捣或垂直构件振捣后上浮粉煤灰的堆积)、充分湿润、涂刷结合剂、充分振捣、充分养护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另一种是施工中偶尔会出现的冷缝,处理方式同上,略简单,如分层部分尚未初凝,振动棒应深入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内,使新旧混凝土更加充分粘合。

(6)养护:养护的时机、时间、方式,简单而复杂。应根据不同混凝土、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构件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正确的养护方式能收到不同的养护效果,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结构裂缝的产生。

(7)拆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着重点应该在悬挑构件和后浇带。悬挑构件首先解决支撑的稳定性和拆模时间,特别是对于3m以上的大尺寸悬挑,支撑基础要求绝对牢靠,要有监测方案、应急方案,防止施工过程构件的下沉变形。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分析及关注显得尤为重要。应充分结合施工实际过程,合理分析裂缝的类型,并对裂缝的产生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紧密结构,重视房屋建筑结构裂缝产生后的补强措施,合理应用水泥、粗骨料等原料。

参考文献:

[1]王春蕾.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230.

[2]汤孟超.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4):3-4.

论文作者:赵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论文_赵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