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青山1,胡梅2

中医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青山1,胡梅2

1.博山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200

2.博山区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2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本卫生院2008年2月至2016年4月的患者中抽取66例确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鲑鱼降钙素,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医针灸、中医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4.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VAS评分和EVO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费用少、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鲑鱼降钙素;疗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骨骼疾病,典型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相关统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将增加至2.86亿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属于“痿证”范畴[1]。本病为本虚标实,临床常见有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证型。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依据中医理论,给予患者中药辨证施治,再配合针灸、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本院采用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0~71岁,平均(60.41±3.27)岁;其中男11例,女22例;病程1~10年,平均(3.24±0.66)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0~72岁,平均(59.63±3.85)岁;其中男13例,女20例;病程1~10年,平均(3.32±0.65)年。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经过专业临床疾病诊断,均符合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排除哺乳期患者、妊娠患者以及神经异常的患者[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测定T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鲑鱼降钙素100IU,隔日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碳酸钙D3片600mg,1次/天,口服。

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中药辨证施治配合针灸治疗

肾阳虚型:患者主要伴有肢冷疼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症状,以温肾、补阳壮骨为原则;服用中药金匮肾气丸加仙灵脾,当归,肉苁蓉,仙茅,巴戟天等。配合艾灸大杼,肾腧,命门,神阙,关元穴。

脾肾阳虚型:患者主要伴有双膝行走无力、腰背酸痛等症状,以健脾益气、温阳补肾为原则;服用中药补骨脂,锁阳,续断,狗脊,茯苓,白术,木瓜,牛膝,木香,附子,厚朴等。配合艾灸脾腧,肾腧,神阙,关元,足三里,针刺太白,太溪,绝骨[3]。

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伴有腰背酸痛、眩晕耳鸣、下肢乏力、失眠多梦、脉细数以及舌红少苔等症状,以滋阴壮骨、益肾填精为治疗原则;服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加白芍,当归,柴胡,白术,枸杞等。配合针刺脾腧,肝腧,肾腧,太冲,太溪,绝骨。

气滞血瘀型:患者主要伴有腰背胀痛症状,以行气、活血化瘀为原则;服用中药丹参,赤芍,红花,桃仁,泽兰,王不留,元胡,乳香,没药等。配合针刺大杼,膈腧,肝腧,血海,三阴交,太冲,阳陵泉,用电针治疗。

1.2.2 中医推拿 ①患者取俯卧位,轻揉肾腧穴处后掌推法于腰背部;②双手交叉,用双掌根对挤按和交叉揉,慢拨左右两侧腰背部;③按压经穴,肾腧、膈俞、志室、腰阳关、涌泉和太溪等穴;④双手掌各放于背部,大拇指自上向下推经督脉向膀胱推;⑤双手掌擦膈俞、肾俞、八髎穴,以热透胸腹部为宜。

1.2.3 运动和饮食疗法 能运动的患者可早晚散步60分钟,或每天慢跑30分钟,而行动困难的患者可在床边活动,卧床者采用背伸训练;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戒烟酒,睡硬板床,补充维生素。

以上两组患者均接收治疗3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指标:对比观察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差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EVOS评分差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g/cm2)比较

Wards三角区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为(501.13±90.12),治疗后为(555.53±90.26);对照组治疗前为(503.76±92.12),治疗后为(545.54±89.11)。股骨大转子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为(616.24±80.98),治疗后为(672.01±89.20);对照组治疗前为(616.65±81.03),治疗后为(661.56±88.89)。股骨颈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为(705.22±88.01),治疗后为(775.15±97.26);对照组治疗前为(706.86±87.75),治疗后为(764.55±96.5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和EVOS评分(分)比较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为(73.88±10.05),治疗后为(53.43±5.70);对照组治疗前为(73.89±9.33),治疗后为(67.19±5.84)。患者治疗前后EVO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为(44.60±6.98),治疗后为(58.34±7.01);对照组治疗前为(43.73±7.89),治疗后为(46.21±6.88)。治疗前,两组患者VAS、EV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EVOS评分较治疗前都有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主要为轻微恶心呕吐感,食欲缺乏,并伴有轻微瘙痒。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激素调控、遗传基因、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物理因素、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腰背肢体疼痛、骨折[4]。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药物类型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和钙剂等,这些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价格昂贵,疗效缓慢且副作用多,远期疗效不肯定,治疗效果不佳。

在中医学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范畴。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中,肾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脾为后天之本,主百骸,生气血[5]。所以,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骨痿”等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肾亏脾虚”,因此中医治疗将补肾益脾作为关键。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针灸治疗,能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加强骨的形成,针药合用以达到补益肝肾,健脾益胃,壮筋健骨的目的,而中医推拿配合运动和饮食疗法不仅能进一步的提高疗效,还能促进机体调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3.94%,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84.8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VAS评分和EVO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易为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宝忠.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02:116-118.

[2]胡晓东.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64例临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94-95.

[3]姜锦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01:28-30.

[4]胡新喜.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9:39+37.

[5]孙亮.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51-52.

论文作者:周青山1,胡梅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青山1,胡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