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英语素养;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还存在着以词汇学习和语法讲解为主的现象,很多阅读课的活动设计仅止于考查浅层信息,存在阅读文本理解不充分、阅读教学设计碎片化、浅层化等问题,学生缺少思考、质疑的空间和时间。而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其思维能力往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中实现的。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多个教学实例,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在阅读课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标题与图片,“预测”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运用好学习策略中的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四大策略,是教师在为有效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Go for it的八上第7单元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教学时利用标题和文章附带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大意。
当教师抛出“What will this passage tell us, can you guess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问题后,学生有下列几种猜测:It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robots. /It will tell us what robots are used for. / It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robots now and also something about robots in the future.如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收到的效果肯定是意想不到的。此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用英语思考的思维习惯和培养用英语表达的习惯,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分享别人的观点和成功的喜悦并转化成积极的因素,即激起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这类活动,对学生来说,开放性较大,发挥的空间也较大,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缺点是随意性较大,有的学生会漫无边际地猜测。但学生对同一个主题有着非常鲜明而灵活的观点,值得鼓励。若把之前的这种随意性化为积极的因素,那也同样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二、运用语用知识,“猜测”生词含义,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在阅读课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词典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策略猜测生词的含义。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构词法;通过对比;通过定义或解说;通过因果关系;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及相互关联词;利用常识等等。下面重点介绍三种有用的猜词策略:
1.用构词法
初中阶段已经出现了不少加前缀和后缀及合成词的构词形式,因此,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已经成为可能。于是,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法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加前缀改变单词的词义,不改变单词的词性,比如,un-,dis-, im-前缀加在某些单词前构词反义词“非……”“不……”,如uncomfortable,unfair;disagreement, disabled;impossible,impolite等。
一般情况下,后缀改变单词的词性,但不改变其词义。例如,在某些形容词后加-ly后缀构成副词,这类单词在阅读材料里出现的次数是最频繁的,如politely,easily,noisily等。某些名词后加后缀-y构成形容词,如:sleepy;动词后加-er/or构成名词,如:winner;某些名词后加–ful构成形容词,如:wonderful;某些表示地点的名词后加-er指“生活或工作在这个地方的人”,如:villager。
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一个新词,一般根据原来的两个词不难判断出新词的词义,如:earthquake,hometown, friendship, downstairs, schoolbag等。
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有利于降低阅读的难度,增强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
2.用语境
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是阅读中破解生词的必要方法。对语言文字深有研究的李运兴教授在《英汉语篇翻译》一书中曾这样说过:“一个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体的语篇中,它就形成了整个语篇结构的一部分,与其它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编码系统及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所以,词汇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当然,词典为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而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情景判断词性和词义的能力。要确定词性和词义,必须依靠语境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例1:New robots will have many different shapes. 如果仅凭这个句子本身学生可能很难猜测出shape的词义,但根据下文Some will look like humans, and others might look like snakes. 就不难猜出shape是“形状”的词义了。
结合语境学词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3.用释义
释义是指通过文本中上下文的定义、解释、例举及教师的解释等来猜测词义。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中的近义词、反义词、语句解释、定语从句或举例说明等来猜测词义。
如:The aim of basketball is for players to get a ball into the “basket”: a net hanging from a metal hoop. basket是通过冒号后面的定义进行解释的。
4.用词性的转用
英语单词大多是兼词类,但由于很多学生掌握的词汇词性词义单一,在阅读中造成不小的困惑,鉴于此,学生有必要学习一些词性转换的知识,促使他们在今后的英语阅读中敢大胆设想已知单词的词性转换。
如:However, this usually does not last for long. “last”在这里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作形容词“最后的”意思,从does not学生不难判断出last在这里是动词,通过上文Sometimes they have disagreements and decide not to talk to each other.也不难判断出该词的词义为“持续”。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及因果关系和利用常识猜测词义。以上种种猜测词义的策略的渗透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三读”策略,提高语篇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读”是指“扫读”、“略读”和“细读”。“扫读”是指为寻找文章中的特定信息而忽略其他部分的一种跳跃式阅读技能。教师在要求学生扫读前,首先要告诉学生需要寻找的信息,如回答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方法是学生快速移动目光,查找自己所需信息,与所需信息无关的内容跳过,不作仔细阅读。“略读”是一种寻找文章大意的快速阅读方法。“细读”是指有意识地在某一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关键句仔细琢磨,对所遇到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或已有的背景知识等推测其意思。阅读时,要求学生回答5“W”(What,Which,When,Where,who)和1“H”(How) 问题。阅读课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三读”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当中不断思考,深入了解问题,而不仅仅是语段表面的理解,使学生将“读”与“思”始终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运用“导图”策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刚开始只是作为一种新的笔记方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图案,便于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典型的是九年级第9单元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教材中的mind-map(思维导图)如:
我们不仅在课堂中运用“导图”策略进行教学,还利用“导图”策略布置作业,举一反三,使“导图”策略得到内化。如:要求学生画出足球的mind-map,并写一篇题为Do you know when football was invented?的短文。不少阅读材料都适合运用“导图”进行阅读,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还便于记忆和复述课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阅读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概括总结能力。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一项阅读任务很可能需要多种阅读策略。而策略的学习、运用和掌握不是一日之功,认为通过一堂课的训练可以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大量阅读好比英语学习的加速器,教师要走出题海训练的误区,从阅读中对学生思维培养入手来提升英语教与学的质量。观念的更新不是单靠说教,而是在参与体验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实验中学 315300)
论文作者:杨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学生论文; 词义论文; 思维论文; 策略论文; 词性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