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论文_王璇

新课标指导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论文_王璇

(天津师范大学,300200)

摘要:学生进入中学教育的阶段,正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早在2001年起,我国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新课程改革,并且在新课程具体目标的指导下,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相对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本文则是反映在课程改革期间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如何改进与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问题;创新

中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实行完备、科学的中学语文教育方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和尽快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语文教育的创新。中学语文教师也必须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标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是现如今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在开拓创新方面所显露的问题

(一)首先,中学语文的教学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模式,再加上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等因素,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且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意识薄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也相对匮乏且不够全面。就拿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这一方面来说,就没法到达革新的目的。而中学作文有很多值得创新的地方,比如鼓励大家多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在此基础上,开办读书分享会,让同学们在交流中丰富自身的阅读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完善的思维逻辑体系。

(二)其次,课堂内容设置不够人性化,过于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输,缺少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同时忽视了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本身就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现象等各个方面,因此,课堂内容应该是有趣的、丰富的。但现如今的课堂内容过于死板,过于形式化,教师上课方式就是传统的讲授教学,仅仅依靠对教材的解释,简单地说,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将知识单向地传输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不易于接受深层次的语文知识、缺乏相对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等问题。课堂变成了老师是主角,而学生则成了听众,很少有机会去感受课堂丰富多彩的内容。比方中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应对考试,使教学成绩稳定,而采用通用的作文模板,学生可以套用在复杂多变的考题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作文考题直接套用模板。这样的做法,短期内会让学生的分数有所提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并减弱探索创新的兴趣。不利于中学语文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要与实际紧密相连。而现如今,中学语文教师还未从以前的形式中“跳”出来,相对来说,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仍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较为落后。促成教育现代化的焦点便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所以必须要从教师自身能力进行转变,改变落后的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推动个人教学能力提高,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对教学的要求。教学的内容能更直接的展现整个中学语文课程的变革情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多样性的特点,顺应多元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过于单一,使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能力培养。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本该生动、高效的教学工作,呈现的却是枯燥、无聊的教学场面,是双向的损失。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关系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工作,教学则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也是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大多数的教师总是以一种盛气凌人的状态去面对孩子。并且借用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师职业的权威来管制学生,是学生乖顺的听从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对老师产生敬畏心。但这种师生关系表面看似很和谐,其实存在很多实质性的问题。而现阶段,新课标要求师生关系要在人格上保持平等,所以,教师需要从自身做出改变。新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教师和朋友,让学生打心眼里尊重教师、喜欢教师,从而对课堂产生喜欢的情绪,更愿意跟着老师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学会因材施教,有放矢的教学,密切关注班级里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予他们鼓励并进行及时的辅导,对成绩好的同学,要时刻提醒他们不要骄傲,继续努力。总之,一定要与孩子们交心,就像陶行知说的那样:“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真心去感化,而不能总是板着严肃的脸去训斥学生,要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过去的时期,课堂展现的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仅仅依靠教材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缺少系统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存在讲授方式古板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新的教师观要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更快的实现新课程改的目标。

其次,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转变是教师观念的整体变化的核心,也是推动教育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师也在致力于改变以往对教师职业观的认知,老师要认识到所在的这个职业并不只是安身立命,生存生活的手段,其更大的使命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接班人,承担着国家的荣辱兴衰的责任。因此,教师职业的全新认识,促使教师积极的接受新的信息,新的思想,朝着新型教师的发展方向转变。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不能仅仅像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思想道德。智育与德育同等重要,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知识学的透彻,做人也应该正直善良,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三)中学语文的教学要借助现代的科技

科技制约教育的方法与手段,而现如今,科技不断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的教学工具不断更新。而课堂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应用。还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也应改变以往的讲授模式,采用直观式,情感陶冶式,实践等方法,使课堂更加灵活精彩。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创新型课堂

社会政治经济制约教育,而教育也同样发作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创新,不仅对教育自身有意,对社会也有间接促进作用。国家的转型必须要依靠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只有教育的创新才能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社会更需要的人才。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本土学科,因此,语文的课堂一定要在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进而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自主地学习要比被催促着的学习效果好很多。学习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这一学科。老师在课堂上抛开传统的讲课方式,增添了很多新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学习话剧课的时候,改变以往读课文划重点的形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的走进文章的情景,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者一些描写景物的写作课程,可以组织室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真切的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增加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学生爱上学习。

第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借助民主的学习环境。因此课堂的氛围要开放、平等、互助。建立民主型的课堂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乎这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只有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发展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好。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新课改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因此,课堂中,教师要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学习,并且还要多让学生参与,互动,回答问题等。当学生表现出胆怯,懦弱的状态时,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并给与施展自己的平台。譬如著名作家三毛的故事,语文作文课,老师要全班同学写自己未来的远大抱负。三毛写自己想做一个拾荒人,到被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训斥,这件事给三毛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而如果老师夸赞她,鼓励她,可能三毛会更加喜欢语文课堂。所以老师不要墨守成规,不要思想落后,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其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创新。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发展的人,深入挖掘与开发学生的潜力,并通过实施创新型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学习平台等技术推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促进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杜培栋.论中学语文教学创新[J].考试周刊,2011,(20)

[3]宋长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展望(上)[J].铁道师院学报,1987,(3).

[4]戴正兴.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语文教学改革:2004 年语文教学改革回眸[J].云南教育,2005,(Z1)

论文作者:王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新课标指导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论文_王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