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中学生与环保的话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只有一个论文,生与论文,地球论文,话题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9月, 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地理环保小组的同学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信,就我国环保问题提了一些建议。10月20日,朱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实令我等长辈惭愧。”他要求《人民日报》刊登此信,“以促进全国人民提高环保意识。”得知朱总理的批示后,环保小组的同学们非常兴奋和激动。11月12日,他们又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倡议,建议大家“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具体包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保护公共环境;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争取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少用塑料袋,已有的塑料袋争取重复使用,不随便乱扔塑料制品;少买贺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不吃街头烧烤,不燃放鞭炮,不焚烧树叶、垃圾,支持政府改善大气状况的决定;坚决不吸烟并劝阻他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七项内容。
这件事一经新闻媒体披露,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这样评价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地理环保小组的同学:他们以青少年稚嫩的手,拉起了朱镕基总理有力的大手,也拉起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环保的巨手!
的确是这样,目前,在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加入到环保大军的行列。他们以地球小主人的身份,用自己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成年人,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
一
新千年元旦前夕,在苏北某县城中学的宣传栏里贴出了一张倡议书,倡议全校师生元旦不要再寄贺卡。原来,该校高一(5 )班同学从斑里订阅的《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说,每制作4000张贺卡就要毁掉一棵大树,我国每年因生产制作大量精致的贺卡,需要大批木材,毁坏森林、植被,并且还要耗用大量其他能源,排放出大量化学污染物质。这篇文章对同学们的震动很大,班委会和全班同学商量了一下,在班主任的支持下,起草了一份题为《免赠贺卡,保护绿树》的倡议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倡议书在校园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数同学、老师、家长表示赞同、响应,为高一(5 )班同学的环保意识叫好,当地电台、电视台还对此作了专门的报道。
在苏南某城市中学,有这样一个环保小组:他们从书籍、报刊上收集环保知识,集成宣传材料在校内外广为散发;很多同学回到家里,自己动手用易拉罐做浮子,以减小抽水马桶的容积,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有些同学主动参与了家属区的绿地保护活动,有些同学去检测学校旁边河流的水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同学还说服了家人在家里腾出一小块地方,把垃圾分为金属、塑料、纸张之类。这样环卫工人到家里清收时,就会更加方便。
事实上,像上面两个例子中的中学生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尤其是在一些城镇中学。虽然,看起来中学生们所做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事情本身。就拿倡议节日不寄贺卡这件事来说吧,人们一般认为:新年前后印制的这些贺卡,还不足以对我们的森林构成致命的威胁。不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反映了我们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淡薄。诸如一次性木筷之类的问题,虽然有关人士已经呼吁了多年,但至今仍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学生们种种环保行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他们是在倡导一种绿色的观念、环保的观念,他们是在向全社会呼吁和呐喊!
二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合作,组织了一次环保意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环保知识水平普遍很低,并且年龄与环保知识得分总体呈反比。青少年的环保知识水平高于成年人,中年人高于老年人。在“对世界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我国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的排序中,青少年把“环境保护”排在第一位,而成人对“环境保护”的排序则是第四、第五位。青少年中对人与自然关系持错误观念的人数比例比成年人低十二个百分点,持正确观点的比例比成人高二十二个百分点。在公共场所处理废弃物时,青少年选择符合环境道德要求行为的占37.8%,而成年人却为29.4%。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不愿意消极忍受噪声污染,选择采取积极行动与厂方交涉者比成年人高将近二十个百分点。
因此,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明显高于成年人。笔者对一些学生、老师、家长所作的调查也能说明这一点。
中学生甲:我认为几张贺卡、几只塑料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全国有那么多的人在用,如果加起来,那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就说贺卡吧,一个中学生一个节日只寄一张,全国中学生加起来有多少啊!
中学生乙:我经常收看电视上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节目。我觉得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比如西方很多国家在超市、菜市场购物都只用纸袋,严禁用塑料袋,可我们国家用一次性塑料袋却还是司空见惯。如果要说原因,我觉得宣传力度不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生丙:我来自农村。记得几年前,村旁的小河清澈见底,我们常在里面嬉水。但现在,水却又脏又黑,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我心中美丽的小河消失了。我多希望小河水能再变清、变洁啊!
中学生丁:环保实际上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我们中学生,更应该具有环保意识,因为数年后,地球的主人就是我们。
教师A:现在的中学生,环保意识普遍高于一般成年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知识面宽,能够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分不开。虽然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但在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已经渗透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对中学生、对成年人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大。
教师B :我觉得农村中学生在这方面意识比较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中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农村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和城镇中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环境问题在城市比农村要严重得多,像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等。
家长甲:我们也知道环保重要,但我总觉得那与孩子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在这方面搞些小活动也不能起多大作用,有时还会影响学习。
家长乙:我看孩子们的举动就很好。像我家孩子,就常向我们提一些建议,比如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买菜而改用菜篮,把垃圾分类放等等。而这些都不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对我们大人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无形的环保教育。
三
近年来,中学生在学校受到的环保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无论是在环保知识方面还是在参与环保活动积极性方面都明显高于成年人,可见学校组织开展与环保相关的活动,把环保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大有成效。据统计,70.3%的青少年环保知识来自课程,这说明课堂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的环保知识途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环境教育做得还不够,国外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总体上分四大块:一是情感教育,二是知识教育,三是后果教育,四是法规教育。而我国中小学,环保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空气、水和土地是环保的主要对象,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关部门应把相关的环保知识加入中小学课本,比如把著名的环保诗文、演讲加入语文课本,把污染后果的计算加入数学课本,把污染的原因加入化学课本等等。
四
朱镕基总理对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环保建议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家环保总局专门召开了“落实朱总理重要批示座谈会”,会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巴音朝鲁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孩子的环保意识甚至超过了我们成年人。他介绍说,团中央近斯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集中开展一次“我为生态环境做贡献”的主题团队日活动,二是积极响应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同学的倡议,在中小学设立“绿色地球村”、“废弃物品分类回收站”等,积极创建“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教育基地”。三是全面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借鉴“希望工程”十年来的经验,通过“五元钱捐一棵树”、“二百元捐建一亩林或一亩坡改梯”的社会参与方式,保护江河流域。该行动现已收到捐款2000多万元,开工建设全国重点工程8个和省级重点工程98个, 规划面积120万亩。
其实,在此之前,有些部门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目前,全国已有两百多所小学建起了“手拉手地球村”,这些“环保小村民”正积极用行动保护地球,利用课余时间捡垃圾、回收废品,目前已“收足”50多万元,在江西、甘肃、河北建立了34所环保希望小学。
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珍爱地球,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