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路运输公司北站有10付咽喉道岔尖轨尖端部位的岔枕间距出现频繁超限变化,采用方正轨枕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提出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技术:研制枕间距固定器,提高了尖轨部分抵抗外力侵害的强度,消除了尖轨不密贴现象,为列车在北站道岔上的安全运行消除了一个事故隐患。
关键词:道岔尖轨;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
1道岔轨件病害
1.1尖轨、可动心轨降低值超限
做好降低值的维护是确保动车组通过高速道岔时安全、平稳的决定性指标,也是高速道岔区别于普通道岔的关键点和难点。日常维护标准是控制降低值平稳过渡,且控制点的实际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得大于1mm。当降低值出现偏差时,应综合分析其原因,及时整治,如“控制点降低值偏小1mm”的整治方法为在基本轨下垫片1mm,同时为几何尺寸高低不受影响,应从硫化垫板下抽片1mm。当调整量大于1mm且小于2mm时,应在控制点间设置过渡,整治后应对降低值进行测量,确保控制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前后降低值误差曲线平稳。对于因钢轨打磨作业不良等导致降低值偏差过大且影响行车平稳性的,应结合动检车数据和动力学指标综合分析,对于不能整治或调整量大于2mm的应考虑更换尖轨或基本轨组件。
1.2尖轨跟端光带不良
导致尖轨跟端光带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两种:①尖轨跟端是道岔大机打磨时“打磨区”和“非打磨区”的分界点,由于开通前和运行中会安排道岔大机打磨,而大机打磨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每次都落在此处,导致此处钢轨轮廓与设计轮廓出入较大,小机打磨的衔接不及时或精度不够会使钢轨在此处形成永久性的病害,这种病害往往也存在于翼轨上。②尖轨跟端是客专系列尖轨轨顶坡和轨底坡的过渡段,由于既有线列车速度低、轴重较大、有砟道床弹性好,轨底坡和轨顶坡的过渡段表现不明显,但高速道岔过渡段钢轨光带能明显反映出变化趋势,沿道岔方向形成一个由光带靠外到光带居中的变化。导致这种病害出现的原因多是在铸造和刨切时没有控制好道岔理论设计精度,但这种病害不是每组道岔都有,一般以个例存在。对于第一种原因造成的轮廓不良可通过提高大机打磨和小机打磨质量来减少,并通过高标准的钢轨小机修理来改善,建议委托专业的高铁道岔打磨队伍进行修理,同时组建自己专业的打磨小组进行日常的维护和预防性打磨。对于第二种原因造成的光带不良可通过改善尖轨跟端间隔铁处的几何尺寸来缓解,一般需要在初夏和初冬季节各进行一次轨距的调整,缩小每年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的尖轨位移,缓解光带不良。
1.3转辙器、辙叉部位离缝
道岔离缝主要集中在转辙器和辙叉部位,按病害表现可分为导致高低和水平不良的尖轨、心轨与滑床台离缝,导致轨距和轨距变化率的顶铁离缝[1]。整治尖轨、心轨与滑床台离缝时可采用上述整治降低值偏差的方式,确保整治后降低值符合要求。整治顶铁离缝时应进行工电联合作业,处理方法为采用在顶铁螺栓下增减备片的方式消除顶铁离缝病害。确保作业后道岔转换良好、表示正常。
2设备概述
尖轨是道岔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也是道岔设备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尖轨的状态决定了道岔的质量。尖轨部位的任何超限都会影响道岔的整体使用效果,严重的还会引起行车事故。铁路运输公司北站有10付道岔是北站的咽喉道岔,列车通过频率高。每次进行方正轨枕作业一个月后,岔枕间距超限的问题会再次出现(即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方正轨枕作业),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1.导致列车在通过该道岔时挤弯或挤断道岔尖轨及其他部件,造成“挤岔子”事故。2.导致列车在通过该道岔时脱轨掉道,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列车颠覆[2]。3.修复被挤坏的道岔设备和起复掉道列车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会使单位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消除事故隐患和减少方正轨枕的作业次数,提出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技术:研制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以提高尖轨部分抵抗外力侵害的强度,使尖轨与基本轨密贴,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
3研制过程
3.1提出方案
我们在总结历年的维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制作材料的选择
根据设计方案和从低成本制作、便于安装的要求考虑,我们决定利用本段现有的废料进行制作。经过调查,发现有三种材料可供选择使用。我们对这三种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3.3试点道岔的选择
在北站目前尖轨尖端轨枕间距数据超限明显的10付道岔中。10#道岔表现最为突出,因此我们选择北站10#道岔作为试点道岔。
3.4实施对策
3.4.1进行测量和选择材料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10#道岔进行数据测量和选择相关材料。
3.4.2进行制作安装
集中人员一起进行制作,并组织维修班组人员对北站10#道岔进行了综合维修,然后将做好的枕间距固定器锚固安装到了10#道岔上。
4取得的效果
4.1目标值完成情况
北站10#道岔固定器安装完毕后,我们利用6个月的时间对其控制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2取得的效益
4.2.1经济效益
尖轨部位的超限会导致尖轨不密贴,而尖轨不密贴又会引起“挤岔子”事故(属于一般事故),处理1付道岔上发生的一起挤岔子事故(按最低损失程度计算),将产生费用支出10473.39元:1付道岔上所发生的1次挤岔子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材料费+起复掉道车辆的费用+修复被挤道岔的费用=8521.39+1152+800=10473.39元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安装试用期间,10#道岔尖轨部位的枕间距始终保持在规定数值范围内,减少了尖轨不密贴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降低了挤岔子事故的发生概率[3]。此项技术可以推广运用到其他10付道岔上,如果再加上其他辅助手段,将10付道岔的挤岔子事故每年都控制在“0”起,就可以减少支出费用104733.9元/年。
4.2.2社会效益
(1)安全性。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的研制安装成功,使尖轨部位始终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减少了尖轨不密贴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证列车在道岔设备上安全、平稳的运行消除了一个事故隐患。(2)制作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所用的均是单位报废的旧料、废料,并且都是依靠我段自己的力量制作完成,没有委外制作,在修旧利废方面效益显著[4]。(3)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使起复掉道车辆、修复被挤道岔、对道岔进行方枕作业等工作的次数相应减少,降低了劳动强度。
结语:
综上所述,这一技术改造并不能消除所有影响道岔尖轨密贴的不利因素,再加上是首次进行研制,其中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对研制出的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不断进行完善,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采取综合检查整治手段,及时处理好道岔尖轨不密贴的问题,以保证列车在道岔处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培俊,吕东旭,陈鹏.高速道岔尖轨点云的复合拼接及数据处理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53(04):806-812+849.
[2]张文仁.道岔尖轨磨耗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6(11):117-119+136.
[3]王平,陈嵘,徐井芒,马晓川,王健.高速铁路道岔系统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51(02):357-372.
[4]王平,马晓川,王健,徐井芒.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J].铁道工程学报,2015,32(11):43-48.
论文作者:崔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道岔论文; 固定器论文; 间距论文; 光带论文; 北站论文; 病害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