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000
【摘要】目的:探究腰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82-01
腰间盘突出症,亦被称之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属于骨科疾病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因腰椎间盘各部分呈现出退行性改变趋势,以髓核表现最为突出,基于外力作用下,致使退变程度逐渐加重,纤维环位置发生破裂现象,髓核组织经由破裂处向后方或椎管内突出,导致相邻的脊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诱发腰部疼痛等症状[1]。临床上,将其分为四大类型,即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和突出型。目前,手术是腰间盘突出症常用治疗方式,并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较佳[2]。为探究腰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本院以30例经手术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到本院参与治疗的3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包括11例男性和4例女性,35岁至57岁为患者年龄区间,(46.96.83)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实验组,包括9例男性和6例女性,37岁至55岁为患者年龄区间,(46.26.35)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腰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例如,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
1.2.2实验组 针对治疗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绝对卧床护理:护理人员保证床铺处于平整、舒适状态下,叮嘱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将小腿适当抬高,促使髋骨和膝盖存在一定弯曲度,在放松腰部肌肉的基础上,促使腰间盘内压处于最低状态下,达到自然吸收突出间盘的目的,迫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需注意的是,绝对卧床时间因控制在4周以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翻身和按摩工作,强化皮肤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现象,防止压疮,为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保障。(2)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表现出消极情绪,例如,恐惧、暴躁、抑郁、焦虑等,影响治疗效果。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心理护理,增加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缓解患者消极情绪,促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主动配合医生治疗。(3)生活饮食护理: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需长期卧床休息,肠蠕动速度缓慢,易出现便秘。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蔬菜、水果等,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等症状,保证患者治疗效果。(4)功能锻炼护理:术后,以患者恢复情况为依据,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功能锻炼,促使其基本功能得以恢复,为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供保障。同时,术后,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疼痛情况,通过多样化方式,例如,看电视、读报纸等,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感。若患者难以承受,需在医嘱的指导下,适当给予止痛药。(5)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坚持水硬板床,维持每日愉悦心情。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长时间站立,防止重体力劳动。针对饮食,以医嘱为指导,多摄取易消化的食物,促使排便达到规律化效果,防止出现便秘现象。与此同时,基于身体状态允许的条件下,适当进行锻炼,促使身体功能得以恢复,并定期到医院参加复诊。
1.3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得以消失,腰部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且不存在复发现象。(2)有效: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呈现出减轻趋势,腰部功能基本恢复,存在复发现象,但休息后,得以缓解。(3)无效: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t用于检查比较,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作用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退行性疾病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为主要表现,以臀部为起点,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前侧,足背以及足底外侧等[3]。打喷嚏、咳嗽、行走等均可能加重疼痛感,导致患者腰部活动受到限制。第4-5腰椎是主要发病区域,35岁至55岁为常见发病年龄段,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腰间盘突出症,具有病程长的特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不断下降[4]。
康复,指综合利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手段,给予患者训练和再训练,增加患者活动量,强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5]。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提下,随之发展。康复护理,即在基础护理内容基础上,联合各科专门护理技术和措施,促使患者相关机能得以恢复[6]。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分组方式作用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4%。
综上所述,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群芳,杨柳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v.23;No.20301:109-110.
[2]朱丽丽.康复护理干预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v.923:174-175.
[3]赵晓辉.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v.717:123-124.
[4]詹丽红.腰间盘突出症分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v.13;No.28323:109-110.
[5]黄金英.早期康复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v.22;No.40720:92-93.
[6]田兰松.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v.21;No.36618:91-92.
论文作者:杨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腰间盘突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基础上论文; 效果论文; 方式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