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安居第一高级中学 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据了解知,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说化学课堂效率低,效果差。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生成课堂效率高的前提,得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化学这门学科和化学老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生成课堂效率高的根本,重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和进行分层次教学;重视课后反思是生成课堂效率高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效率 和谐 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效率低一直是一大难题。课堂的效率低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新的教育形势下更要求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时短高效,追求课堂高效。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为效率高呢?简单地说:“课堂效率高”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标志:1. 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2. 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堂课下来,不仅是对少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3.课堂是“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是融洽的、有效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仅作聆听者,还要做参与者和解惑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效率高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会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会变色的纸花、生活中的“鬼火”等。首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空气污染的防止、金属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喜欢化学教师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愿意听你的课了,他们才会有所收获。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 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所以,我会经常亲近学生,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靠近我,亲近我。但让学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不等同于放任学生。我的课堂是严中有原则,对违纪学生,我会注意方式方法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生成课堂效率高的根本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新的教育形式之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担负的培育新苗,呵护花蕊的神圣职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激励式的肯定,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加以引导,使学生敢想会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多采用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切切实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够真正得以全面地提高。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如果老师引导不当,他们大多会产生厌学心理、逆反心理等,就会自暴自弃,成绩会越来越差。
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在多,而在于适时适当。一个精确而适时的设问可以使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解中恍然大悟。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在备课上狠下工夫,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
2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现目前使用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探究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所以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有关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浅到深的方式进行思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
3. 建立小组,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化学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快乐的, 因为多数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因此 应提倡“人人参与化学课堂”,鼓励所有的学生参加到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中设置开放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分析、类比、归 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同桌共享资料,最后问题汇总,这样提问对象的面就拓宽了,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又可让更多人分享成功,更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用这个反应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这个问题的难度就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课后反思——生成课堂高效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首先,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质疑,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教授方法。倘若教师能自觉地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其次,课后反思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课堂导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理论,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加之新课程要求,学生思维更宽广,更灵活,难以预料的问题更多,这就要求教师用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总结,不断地实践—探索—再实践,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提高质量。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广开言路,善纳雅言,真诚地去与学生交流,乐于倾听其他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建议,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构建高效率的初中化学课堂,这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积极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堂,平等对待学生,充分研究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就一定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澜教授《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叶澜教授《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
3.九年级《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
论文作者:邓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化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后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