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宜宾市南溪区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宜宾 644100)
【摘要】 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再骨折;临床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035-02
Clinical analysis of osteoporosis fracture after fracture risk factors
Liu Qiang. Nanxi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Yibin, 644100, China
【Abstract】 Study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fracture after fracture risk factor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risk.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148 cases of senile osteoporosis patients as the study objec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fracture will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fracture, 80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ubsequent fracture (n = 68), the general data and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racture of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The BMD - T value, the spine or hip fracture previous medical history, women, older age, prostrate to stance conversion time > 20 seconds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 first onset of osteoporosis fracture patient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fracture again, still should tell the patients receiving regular review in the evalu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m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especially has a spine or older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hip fracture patients, should actively take drugs,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 and to carry out targeted training in motor coordination skills and fall prevention, effectively prevent fractures.
【Key words】 Osteoporosis; Fracture; To fracture;Clinical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骼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急剧增加,预计到2020年,每两个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是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所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骨折,但骨质疏松症又常常是直到骨折才被发现的静悄悄的流行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骨骼疾病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则是导致骨折最常见的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大约每10个50岁以上的白人女性就有4个可能会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及髋部(股骨近端)骨折。将来随着人的寿命增长,所有各种骨折发生率还会提高。本文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风险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患者年龄>60岁;(2)均属非暴力性骨折;(3)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提示患者骨密度(BMD)T值不超过-2.5SD;(4)均无骨代谢相关疾病病史。排除标准: (1)排除坠落、车祸等暴力性骨折;(2)排除未经本人或者家属同意者;(3)既往存在骨代谢相关疾病病史者;(4)既往有服用抗凝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骨折治疗药物史者。其中男66例,女41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2±2.7岁。骨折分型:58例为桡骨骨折,42例为肱骨近端骨折,28例为髋部骨折,20例为脊柱骨折。其中8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余60例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临床资料与一般资料,观察指标包括BMD-T值、年龄、性别、骨折发生部位、体质指数以及运动协调技能。其中运动协调节能观察指标为患者从平卧位转换至站立位所需要的时间;本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经过功能康复训练骨折部位临床愈合,且主观评价提示恢复至伤前水平时,测定患者站立稳定后步行3m所花费的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并进行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随着HR值升高,危险相关性也相应增加。
3.讨论
在各类老年骨科疾病中,骨质疏松骨折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当前随着国内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社会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高龄患者大多存在脏器功能减退、体质相对较差、骨强度以及骨量减低的现象,因此一旦出现骨折则难以快速恢复,而且在合并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导致较高的死亡率。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量相对较差,发生骨折后往往由于患处植入物缺乏良好固定,有较大几率发生位移或者松动,导致再骨折几率增加。临床研究表明,国内高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群体中,约有16%的患者发生再骨折;而年龄、性别、吸烟史、药物治疗、身高体重比、合并症以及基础代谢率等因素均与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然而现阶段针对高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仍然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次研究则发现,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70岁)、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同时随着HR值升高,危险相关性也相应增加。此外,研究结果表明,高龄以及女性2个因素具有最高的危险系数,这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相符。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往往存在相对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大导致身体机能退化,运动能力减弱导致肢体协调性减弱,因此跌倒概率随之增加;同时绝经期女性普遍存在骨量流失较高的现象,因此,女性骨质疏松程度通常更甚于男性,其再骨折发生率较男性更高,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此点。除此之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样缺乏肢体协调性,而且行动过于迟缓,这也可视为导致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总的来说,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参考文献】
[1] 万云虹, 谢晟.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9):789-793.
[2] 高培君, 周建烈.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预防再骨折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12(2):210-214.
[3] 杜浩, 田笑笑, 张晓强,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8):1629-1632.
[4] 钟远鸣, 付拴虎, 张家立,等.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因素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8):1829-1832.
[5] 毛丹, 熊敏, 曾云,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30(10).
论文作者:刘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骨质疏松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高龄论文; 病史论文; 女性论文; 脊柱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