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外圈内面”_沟通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的“外圈内面”_沟通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的“外圆内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圆内方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到我所指导的MBA学生毕业之际,我都会把他们邀至茶舍,以茶代酒,与他们话别。望着他们充满朝气和憧憬的脸,自然少不了一番勉励,“外圆内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十分赞赏的处世方式,他为儿子撰写了这样的座右铭:“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老先生以古代的铜钱作形象的比喻,启发人们将“外圆”与“内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战国时期,铜钱曾经有布币、刀币、圆钱等不同的形状,而最终圆形方孔铜钱演变为主流。时至今日,“孔方兄”依旧是“金钱”的代名词。

据专家分析,圆形方孔钱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在于这种特殊的形状具有易于流通和加工的特点。“方”棱角分明,是塑形的基础,代表着根本与原则:“圆”曲线优美,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变通与顺畅。作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管理与中国古代铜钱中所蕴涵的“外圆内方”思想有许多契合点。对于MBA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事管理工作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基本内容,以“外圆内方”作为临别赠言,再合适不过。就像《曾国藩家书》所言:“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如果他们能够真正参透“外圆内方”之道,并不断去实践,就能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为是圆,修养是方

从事MBA教育以来,我结交了很多企业界的朋友。总体而言,与企业老总们交流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但不免也有尴尬的时候。时不时能够遇到这样的老总,他们在对大学教师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表现出由衷敬意的同时,也对大学教师和企业家的职业做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分类,于是“文人”就变成了我们这些大学“教书匠”特定的称谓。言外之意,他们是真正的实践者,而书本、课堂上的东西固然重要,却不免是“空中楼阁”,二者中间隔着一条“鸿沟”。

实际上,我从来不否认“干中学”的价值,而且,作为一名管理系教师,我一直努力确保自己“干中学”路径的畅通,包括:经常赴企业参观、调研:为企业从事相关咨询服务;积极与企业家沟通、交流等,但“干中学”重要并不能否定“学中学”的价值。对于企业家而言,从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中学习,向同行学习,向顾客学习,甚至不断地通过“试错”来学习,诸如此类的“干中学”手段固然必不可少,是企业家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就像海尔的张瑞敏所主张的:“我愿意称自己为中医。中医与西医不一样,中医就是望闻问切”,强调必须亲临现场去管理,才能有鲜活的感觉,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但企业家如果仅仅局限于“干中学”,很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在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中干久了,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导致思路不开阔;知识折旧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导致知识结构老化;对企业的管理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而不能遵循一种自觉的框架,使得企业管理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弟子规》里面的几句话很能说明问题:“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大学“教书匠”,特别是管理学的“教书匠”如果只知道“本本”,自然是夸夸其谈;而企业家如果只知道身体力行,不从“本本”上“务虚”一下,则很容易迷失方向。可悲的是,只知道冲锋陷阵的企业管理者并不在少数。

因此,尽管“学中学”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对那些来自“本本”的知识不能直接实行“拿来主义”,但不断通过“学中学”实现自我提升却必不可少。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是圆,修养是方。有人将书读死了,那是纸上谈兵;有人将书读活了,那是活学活用,二者的差距就在于是否真正领悟了“作为是圆,修养是方”的真谛。

文化是圆,制度是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欧企业界兴起的企业文化建设之风,如今也刮到了中国。文化建设成为众多企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一些企业家而言,甚至是第一要务。理由很简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文化建设越到位,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也就越强。

有意思的是,一些企业在基础管理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谈特谈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如果一把手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更是如此。但在制度建设缺位的大前提下,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却有可能退化为一把手独裁的“幌子”,堕落为企业中“人治”侵蚀“法治”的工具。

作为管理软手段的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管理硬手段——制度建设到位的基础上。事实上,西方企业界所兴起的企业文化热潮,得益于泰罗在20世纪初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使企业制度建设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企业文化热潮使得企业管理者关注的视角从传统的“管理铁三角”转变为“管理7S模式”,即以前企业管理者主要关注战略、结构、系统等三个方面,而如今其关注的重点还包括共同价值观、员工、技能、作风等四个方面。显然,“管理铁三角”只重视管理的硬手段,而“管理7S模式”所增加的四个方面的新内容则涉及管理的软手段。可见,文化是圆,制度是方,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企业的基础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情感是圆,原则是方

如果说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的核心工作,那么沟通就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此时,“外圆内方”的管理之道体现为“情圆理方”,也就是说,在协调人际关系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富有人情味,否则,很难赢得员工、股东、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在讲究情感的同时,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守得住底线,不能一味地妥协、让步,否则,很难建立起必要的秩序,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在沟通过程中,“情圆理方”具体表现为:沟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而这一目标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这一底线是不可逾越的;但沟通的具体路径却是可以灵活自如加以选择的。

既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又要做到圆通灵活,关键在于在沟通的过程中实施换位思考。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原因在于:“秀才”固守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范式。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沟通之“圆”就在于依据不同的沟通对象确定不同的沟通重点,选择不同的语言范式,用不同的沟通对象所熟悉、感兴趣的语言去传达他们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俗话所说的“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强调的就是不同语言范式的选择对“攻心”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家最需要警惕的是其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官腔”,而且越是大老板就越应当小心为妙。

标签:;  ;  

企业管理的“外圈内面”_沟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