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为应新形势下给排水工程教学培养的新挑战,建立完善适合当前市政工程技术管网设计培养模式,特别是应对新技术出现带来现场调研在工程现场的新变革,有必要对当前的市政工程教学培养的各个环节做必要的调整。本文从以下方面分别阐述了当前基础建设新条件下市政工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力求通过各个环节的完善,提升市政工程技术教学对各种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市政工程;教学改革
给水排水工程是一个包括供水、排水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工程实际中要很好地完成给水排水工程,首先应该具有给水排水施工图纸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组成结构有深入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施工中把独立的设备、管道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之达到使用要求。因此,本门课程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室外给水排水工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对于给水排水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教师在讲授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中就不能脱离给水排水系统,在课程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一个工程中每个部分应该采用什么施工方法,什么施工工艺,怎样去保证和检验其质量。如讲授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及卫生器具安装时,就应该以一个给水排水系统图为例按照现场施工程序,从引入管、干管、立管、支管的预制加工到放线定位、支架安装最后到管道安装、试验及验收,将完整的系统安装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对于给排水工程施工具有一个完整的掌握,具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并保证质量的能力。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一本教材授课,尽管能保证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由于教材出版的滞后性,而且书本内容也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获取学科最新研究进展,运用最新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把新知识带入课堂、工程实践中。又如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属的单向注入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听课时只忙于作笔记,自己不主动思考为什么,老师也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机会,学习热情不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这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对传统教学从观念、教师角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改革,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改革措施
1.研究重难点,合理分配课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课程两大部分涉及内容较多,全部内容的讲授宜用60~70学时,而实际情况是: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整表现为增加课程门数以扩大知识面,课程的学时数相应减少,目前《给排水工程》课程计划学时已减至48学时。为了在极有限的学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大量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领会并精简教材,充分利用有限学时,把教材变薄。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对其它一些内容,课程要求较低,建议引导学生自学,可略讲,甚至不讲这样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为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院通过信息化课程建设网络平台,随时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学习资料,及微课、资源库、在线测试等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和微信的答疑、问题留言板等功能,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
2.教材、规范标准滞后于技术发展,对教材内容取舍、更新的高要求。教学用教材、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应随之不断更新修订。而实际情况是,教材较长时间有一套系统针对性教材上下册,且教材编写内容虽紧跟时代进步但嫌粗糙;直接相关的规范如未有适应性新版本,由此形成了教材、规范均滞后于当前形势的情况,对教学工作提出了高要求:课堂教学源于教材、标准,同时又要不拘泥于之,要新于之,对教材标准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如交通规划方法中增长系数法,实际应用已不常用,但因其方法简单易懂仍以之作突破口介绍交通规划出行分布预测方法,同时具体讲解其他方法及应用状况,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性内容。
3.《给排水工程》是一门与工程实际有很大联系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城市地下管线的立体形象,这就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模型、挂图、录像及多媒体等,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图文结合,声像结合,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活跃教与学的气氛,使课程变得主体化、形象化。课程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号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辅助资源,课前确定时间、学习主题内容及课件,设计好课程反馈评价问卷,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课程预告;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进行,边讲授边问答、讨论等多种方式,同问卷发放和回收,课堂答疑。课后统计整理问卷,课程实训等实践活动的跟进开展,一定程度上紧密衔接完成学生以下步骤,开课前让学生进入公众号《给排水工程》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登录智能终端公众号进行问题的答复或者案例浏览,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主题设计问题引入,通过设问让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助资源,通过课堂或网络基本知识的平台,启发学生发现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构思;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真正做到心里有数,而不会发生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即学过的构件不知道在桥梁的什么位置应用的情况。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给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岩土与地下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从该门课程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初步的探索,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对卓越工程师能力和技能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湛海.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7(23):24.
[2]梁满光.浅谈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J].工程管理,2007(9):22.
论文作者:刘智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工程论文; 教材论文; 给排水论文; 内容论文; 学时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