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题论文,中学生论文,思维能力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旨在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根据题目的特征进行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一道题后再审视题目的特征,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而通过“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训练,加以锤炼,巩固,发散,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1 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但是许多同学易受原题的影响,忽略了盐酸不足这一条件,误选A。
但是有学生受变式Ⅱ思维方式的干扰,忽略了钠与水的反应而错选D。
变式Ⅲ: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比是(选项同例1)(
)
解析 跟例1相比较,题目的条件由“等物质的量”变为“等质量”,则选C。
变式Ⅳ:一定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体积相同,则消耗钠、镁、铝的物质的量比是(选项同例1)(
)
解析 产生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钠、镁、铝失去的电子数相同,那么:n(Na):n(Mg):n(Al)=6:3:2,故选B。
但有学生因为粗心或数学基础不好,误以为n(Na):n(Mg):n(Al)=3:2:1。题目经过如此加工、挖掘,丰富了内涵,扩大了知识面,深化了所学知识,达到了“做一题,通一串”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学生思维上的表面性和绝对性的毛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根据解题的思路进行反思,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从众多的知识领域和多方面的知识出发来解决问题,是思路开阔而全面的品质。解完一道题后,应回头思考,能否根据该题的基本特征与特殊因素,进行反思和联想,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例2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浓度为18.5mo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33.6L(假设浓硫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二氧化硫),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时,测得溶液的pH为1,则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为(
)
A.0.9mol
B.1.5mol
C.1.2mol
D.1.8mol
所以共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1.5mol。答案选B。
反思这种解法是利用反应物的剩余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来求解,是学生的常规思路。该题若换个角度,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角度来解,会更好。
解法Ⅱ: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mol,不论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都是2mol,那么锌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生成气体得到的电子数,所以消耗锌1.5mol。
解法Ⅲ: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可以看出,参加反应①的锌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参加反应②的锌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从而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故答案为1.5mol。
反思解题的思路,就能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加深知识纵横联系,激发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寻求解题的捷径,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简捷,能快速得出正确结果的一种思维品质。在解完一道题后,要认真分析解题的过程,看有没有思维回路,哪些过程可以省略,哪些可以组合,从而达到优化解题过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四、分析解题出错的原因,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在习题教学中,评讲作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拿出学生的错题当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可以加深对正确结论的理解,也可以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现,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判断正误的能力,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例4 含ng硝酸的稀硝酸溶液恰好和mg铁粉完全反应,铁粉完全溶解,若有n/4g的硝酸被还原成NO,则n:m的值不可能为(
)
A.4:1
B.2:1
C.3:1
D.9:2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硝酸强氧化性的定势思维的影响,就会忽略铁过量时的情况,从而误选D;还有同学虽然考虑到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但又忽略了第三种情况的存在,误选成A、B。
通过分析评讲,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习题教学中,采取延伸、反思、拓展、纠错、练习等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习题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