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偏瘫患者分期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傅琴

傅琴

(溧水区中医院内科;江苏南京2112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护理工作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5年8月份收治的3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对实验组附加分期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积分。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两项指标有改善,但是与观察组相比,改善幅度较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卒中偏瘫患者进 行分期康复护理,能够收到很好的疾病康复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分期康复护理;卒中;偏瘫

卒中偏瘫时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所以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分期康复护理效果,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后遗症、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变得越来越为重要。因此,本院对卒中偏瘫患者采取了分期功能训练促进其康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3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初发脑卒中[1]。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59,平均年龄(51.2±3.1)岁,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3例,左侧偏瘫3例,右侧偏瘫5例。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50.3±2.9)岁,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死2例,左侧偏瘫4例,右侧偏瘫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1.2.2

根据观察组卒中偏瘫患者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卒中瘫痪的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的不同特点进行康复护理:

(1)急性期:这一时期患者不易受刺激,在卧床休息时保持患者瘫肢处于正确的体位①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块长枕,手指伸展平放于枕头上。将长浴巾卷起垫于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展或外旋。将毛巾卷起垫于膝下并保持伸展微屈。②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下肢轻度弯曲放于长枕上。经常变换体位,一般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可根据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局部受压情况调整正确姿势[2]。经常翻身,翻身时应轻柔以防坠积性肺炎发生。(2)稳定期:这一时期患者功能障碍与症状不再加重,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神经症状不再继续后的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正常姿势社饭盒运动模式的形成发展。首先采取如双上肢向后支撑位、俯卧位、坐位等抗痉挛体位,并且可用被动活动首发降低肌肉张力,每日被动活动2次,每次20~30分钟。通过良好的示范讲解,让患者家属明白按摩和被动活动方法,鼓励家属们参与患者康复护理,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强压强拉造成伤害。(2)恢复期:患者病情好转,一般情况稳定,脑梗死 后1~2周,脑出血后3~4周,由康复护士评估患者肌力, 为其制定一份详细的瘫痪肢体训练计划,指导和协助患 者进行床上运动、站立行走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这一时期应该逐步修正错误的运动模式,固定正确的运动模式,强化选择性分离运动,改善精细活动能力和协调活动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取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测量患者运动功能情况。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按照上述两个指标各评价一次[3]。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数据都运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 平均数±s )表示计量资料属正 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x2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及出院时候的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积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项指标有改善,但是与观察组相比,改善幅度较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积分比较

3.讨论

偏瘫时卒中最常见的残疾,但许多卒中患者残疾并不全是由于偏瘫本身所致,更关键的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从而导致患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挛缩畸形等问题产生。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转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以及病灶和其水中带来的某些运动神经元的不完全损伤,使得其功能无法单纯只依靠药物治疗自然获得。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非固定不变的,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在结构上或功能上重新组织的能力。所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达到功能区的转移以及重组,从而恢复受损肢体功能并有效防止瘫痪肢体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分期康复护理的作用下,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期功能训练更能有效地恢复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患者由病痛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促使其生活以及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尽早制定个体化分期康复方案,循序渐进,不断调 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期康复训练护理,通过系统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抑制和控制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4],降低异常肌张力引起的肌痉挛,打破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善肌群间的互相平衡协调的动能,逐渐出现分离且精细的、可控制的肢体功能活动。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于康复训练是一个有 计划、时间长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三者结合 起来,护理人员指导示范,家属协助、保护和督促,患者主 动配合,才能使康复锻炼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对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期康复护理,能够收到很好的疾病康复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荣凤 杨爱兰 田洪德.分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论著,2011,13(16):260—261.

[2]王红清,赵鸿平,马联胜,等.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与脑血流变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6(11):815—817.

[3]王妍.脑卒中中医康复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06,28 (4):31I一313.

[4]高强,关敏,奚颖。等.个体化桥式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803—806.

论文作者:傅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卒中偏瘫患者分期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傅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