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走出“内容分析”的“幻境”--以“威尼斯之舟”为例_威尼斯的小艇论文

让阅读教学走出“内容分析”的“幻境”--以“威尼斯之舟”为例_威尼斯的小艇论文

让阅读教学走出“内容分析”的“魔区”——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艇论文,为例论文,威尼斯论文,阅读教学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传统课文,怎样老课新教?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教学:

做法1:在导入课题后,请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抓出“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句,然后以此句为统领,依次讲读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威尼斯白天和晚上的生活。

做法2:在导入课题后,清学生从课题中抓出“小艇”,然后围绕“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小艇的呢”一问,依次讲读课文。

也曾看到过一些老师的教学:

有的老师:第一步,通过录像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以“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艇写”的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初读全文,理清脉络,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威尼斯的小艇的三大特点。第三步,抓住特点,精读三个重点段落,体味作者的写法。第四步,总结课文,并让学生准备“抓住特点,向威尼斯的小朋友们介绍一处最吸引人的地方”,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有位特级教师这样引导:“走进课文,就是来到了威尼斯;走进课文,就是坐到了威尼斯的小艇上。现在,你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到了小艇的旁边,你身边带着啥?照相机,是吧?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先读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最想拍的那个镜头告诉大家。”这样,以“相机”和“镜头”导读下去……(此法后被许多教师仿效。)

几十年了,我们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总也摆脱不了“小艇”的控制,走不出“内容分析”的“魔区”。但是,我们必须从“内容分析”中走出来。为此,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一、在教学思想的定位上,走出“内容分析”的“魔区”

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的前提下,再来关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组织与过程环节的安排,一句话,要“为学而教”。只要我们能“为学而教”,就能真正在“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上下功夫。在备课中,我力求学习数学老师教“应用例题”。我们先来分析数学教师是怎样教应用题例题的。比如教学一道“相遇问题”的应用例题,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只让学生解决这个例题,而是通过这一道例题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题发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教给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语文教师呢?拿到一篇课文,务必要将课文内容讲深讲透,引导着学生在文章的内容里总也走不出来,结果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记住了几个词语,认识了几个人物,知晓了几种道理,方法呢,能力呢,全没有。由此,学生在读了十几年的语文后,仍旧不能很好地读与写,此“咄咄怪事”便不足为奇。因此,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向数学教师学习,彻底走出“内容分析”的“魔区”。

二、在教材的研读上,突破“机械言语分析”的“束缚”

课文仅仅写的是小艇吗?不是。乍看上去,文章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在威尼斯人生活中的作用,内容简单明了,突出的是小艇,但实际不然。作者在写小艇时,没有孤立地去写,而是把小艇放在威尼斯城市的风景画卷中来加以描绘。因为有威尼斯水城,所以才有独特的小艇;因为有了这样的小艇,所以才有威尼斯人别样的生活;因为有了威尼斯人依赖小艇的别样生活,所以才有威尼斯城市的独特风情。如此,小艇、城市与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画卷,独特的“风景”酝酿了富有独特韵味的“风情”。如果我们只是把眼光盯在小艇上,就只能注重通过言语分析来抓小艇的特点,抓小艇驾驶者的技术,抓小艇的作用,如此,我们收获的是枯燥的事物特点,失去的则是丰满的形象、优美的画卷、别致的情调。一些老师的教学就走入了这样的“言语分析”的“点”中。因此,我让自己从“点”上跳得高一些,从“面”上去思考:注意整体联系,抓住“别样风景”,不只是认识几个特点,更重要的是欣赏“风景”,领略“风情”。

三、在阅读的指导上,踩好“教材是例子”的三个“点”

要不做“内容分析”,就必须把课文当作“例子”;要用好“例子”,就必须“踩”好“点”。处理教学时,我们主要“踩”了三个“点”:

一是小艇的样子这个“点”。不是单独而枯燥地在特点上挖掘,而是从形象上思考——正是小艇如此独特的样子,才表现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教学时,通过语言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多么丰富啊:“天上有一个月亮,旁边有很多星星,星星们众星拱月地环绕着月亮,月亮的银光撒在水面上,散发出点点银色的星光,小艇从水上掠过,让人觉得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也有一个月亮!”学生在如此奇妙的想象中,也体会到了语言的精妙,进而达到语言与精神与情致同构共生的效果。

二是船夫驾驶这个“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怎么的好,结果只能是枯燥的语言挖掘。我认为,既然把课文当成一幅风景画来欣赏,那么船夫的驾驶就不是“死的”,就不能仅限于“技术”这一静态的层面,而应该让船夫驾驶“活”起来,让小艇“动”起来。教学时,我用朗读来代替语言分析,通过转化角色,通过幽默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到行船的乐趣。枯燥的语言肢解,变成了富有生命激情的对话和朗读,课堂真的“活”了起来。于是,便有了学生那动人的歌唱:“威尼斯,我多么羡慕你,你拥有精美的小艇,你拥有宏伟的石桥,你还拥有城堡般的建筑,就连波澜壮阔的大运河也投入你的怀抱,我爱你!威尼斯!”

三是小艇与人们生活、与城市的联系这个“点”。在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里,有这样一项要求:“默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说说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这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一道思考题。对于新课程实验教材课后练习思考题的编写,教材编者改变了过去重机械语言训练的做法,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淡化理性分析的训练,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的思想,“导学”的功能十分突出。这道思考题遵循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部分到整体地把握课文。因此,我们不能放弃这个“点”。教学时,我分两步走:第一步,仍旧以朗读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情趣,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像威尼斯这样,要用小艇来构筑人们的生活,这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这独一无二的风景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拥有了独特的风情;第二步,在学生体会到威尼斯人独特的生活风情的基础上,引发思考“假如威尼斯没有小艇,会怎么样”,使学生明白,假如威尼斯没有小艇,就不会有威尼斯这些别样的风景,也不会有人们这种独具风情的生活,更不会有威尼斯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难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到——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至此“水到渠成”。

标签:;  ;  ;  

让阅读教学走出“内容分析”的“幻境”--以“威尼斯之舟”为例_威尼斯的小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