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泡沫经济影响发展海南经济金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泡沫经济论文,海南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泡沫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状态,其对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危害。如何消除泡沫经济的恶劣影响,使经济金融发展摆脱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增长中断”局面,并步入持续发展的健康运行轨道,这是当前经济金融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泡沫经济实质及其危害
1、泡沫经济实质。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是现代经济中出现的虚假的经济增长现象,是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畸型发展的产物。当经济发展经过一段时期后,原有产业及产品已达到饱和或相对过剩,而产业又不能顺利实现升级换代,经济增长就会后继乏力,缺少投资热点和投资机会,经济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大量过剩资金就会滞留于金融市场或房地产上,在短期投机利润的趋动下,进行炒作谋利。马克思称这部分脱离了资本循环运动、专司投机盈利的社会游资为“虚拟资本”。这些虚拟资本集中涌向个别收益高、见效快的行业,通过炒作赚取收益,推动资产帐面价格不断飙升,这种价格上涨又会向市场传递利好的错误信息,进而又吸引更多的资金盲目跟进,促使资产价格进一步攀升,导致市场中的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经济运行象泡沫一样越吹越大,迅速膨胀,形成经济的虚假繁荣和恶性循环。当泡沫经济高涨时,受利益的趋动,大量工业资金也会转入金融市场或房地产市场,工业生产因此而停滞,由于银行贷款利息成本低于投机炒作收益,贷款炒作变得有利可图,形成大量虚假的贷款需求。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泡沫经济现象表现为房地产、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过高,大大超过了实际经济运行中所具有的真实价值,使整个国民经济象一个大气泡。一旦新的游资注入匮乏或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市场人气不足,投机者信心减弱,房地产和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就会停止。特别是当宏观经济前景暗淡、恐慌出现,房地产和股票等价格就会狂跌直至市场崩溃,泡沫就不可避免要破灭。
这种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通病的泡沫经济,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泰国都出现过,在我国南部地区也上演过,如海南的泡沫经济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深受泡沫经济之苦,形成“高速增长中断型”的波振经济。
2、泡沫经济的危害。在泡沫经济状态下,一国(地区)经济可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或规模膨胀率,但这种增长是虚假的,其对提高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改善产业结构并无好处。当泡沫化的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增长中断,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或倒退。
(1)泡沫经济导致资源失配(Mic-match)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泡沫经济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使经济中大量的资源,如资金、设备、劳动力、钢材、水泥、木材等堆积在房地产上或沉积在股市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使经济发展蒙受损失和打击,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膨胀过快,使实物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产业和经济结构失衡状态加剧,加大了结构调整的难度和成本,特别是长期进行的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严重迟滞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发达国家而言,泡沫经济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或新一轮经济萧条,致使经济持续发展缺乏基础条件。
(2)造成大量不良资产,导致信用关系破坏直至动摇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泡沫经济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企业和金融机构因投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资金无法收回,无力偿还债务,形成大量呆帐坏帐,纷纷破产或倒闭,破坏了社会再生产的信用链,从而破坏了社会再生产。这种充满泡沫的市场并非是支持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经济衰退的阴影要经过较长时期的调整才能得以恢复。如海南前几年的泡沫经济就是一个实证,其一方面造成房地产及股票价格快速飙升,从表面看,经济短期增长很快,1992年经济增长达到38%;另一方面增长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和风险,在泡沫破灭后,海南经济曾出现了增长中断和低速增长的局面,形成较大的落差,1995年海南经济仅增长4.3%,大量资金被套压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中,各家银行不良贷款大量增加,致使银行资产不仅不能获利反而变成沉重的包袱,造成海南金融业全行业亏损,金融支付危机加剧,个别银行因挤兑而被央行关闭,成为建国以来首家被关闭的银行。
二、防范泡沫经济引发金融危机,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生在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泡沫经济所引发的结构失衡和资源失配,二者有着极高的相关性。具体讲,其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东南亚房地产泡沫有极强的相关度,而与东南亚、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相关度更高。海南个别银行出现支付危机也可说明二者的高相关性。
1、泡沫经济、经济发展与金融推动密不可分。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与增长密切相关,但并非同一概念,特别是在泡沫经济下的高增长低发展、有增长而无发展即是一个有力的实证,海南前几年盲目地追求经济超常规增长的后果即是以结构调整后的超低速发展为代价的,必须汲取这种教训。实践再次证明,要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统一协调,从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国民经济从劳力密集产业主导和资金密集产业主导向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主导转变,全面提升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要从根本上避免泡沫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府必须对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等知识经济要素进行大量投资,为产业结构升级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以适当的知识产业激励措施促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顺利升级。
金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且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即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的推动;另一方面,金融又具有脱离实质经济而快速膨胀的冲动和可能,具有潜在的风险。其一旦超过一定的界限和承受能力就会发生金融危机而波及整个经济,泡沫经济泛滥、虚拟经济膨胀、债务恶化以及金融监管不力等因素就可成为金融危机的触点。因此可以说,现代经济是十分脆弱的。金融机构在泡沫经济中推波助澜,在一定时期内掩盖了风险,而危机又首先从金融机构诱发,亚洲的印尼、泰国、韩国都是如此。目前,我国也存在银行监管制度不健全、大量贷款支持房地产和效益不好的企业等问题,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应引起关注。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融资机制均发生了变化,使社会经济风险集中到了银行。在“居民储蓄→商业银行→企业借款”这个融资链条中,银行吸收居民储蓄是“硬负债”,而银行向企业贷款是“软债权”,企业亏损或破产还不了银行贷款,银行就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逐渐“空壳化”,这是十分危险的。
2、防范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途径。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我们认为,要防范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经济发展化解既有的风险,其关键是企业效益问题。提高企业效益要同时解决体制转换和技术进步两个问题。在体制上,原来的行政经济体制已基本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还远未建立,“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双弊并存,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至今仍未建立起能够在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的产业技术条件,现在还没有找到能够启动经济走出低谷的增长点,这是中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它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
3、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治理泡沫经济,支持经济增长。亚洲某些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活动能够助长危机、掩盖危机、引发危机,同时也能治理危机、消除泡沫经济的恶劣影响,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1)调整金融发展重心,支持经济增长。经过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我国局部地区的泡沫经济得到了抑制,特别是海南经济泡沫挤出后,金融业将必须面临相对过剩经济的现实。目前,经济呈现了需求增长趋缓、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大幅提高的过剩格局。海南较突出的问题是房地产相对过剩较严重,占压了大量资金,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时调整金融发展重心。金融业要采取措施引导和促进房地产需求增长,支持需求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目前,经济生活中大量实物生产能力和闲置资源、存量资产的存在,极大地扩展了央行货币政策运用的空间,有效地支持了金融发展重心的调整。商业银行要对以前的那种力促国有工商企业产量销售额增长的信贷投放策略作出较大调整。一是适度收缩对传统国有工商企业的贷款,摒弃短缺经济中简单促进生产的经营战略,扩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高新科技产业、基础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二是转换并扩大信贷视野,大力开拓对个人、家庭等消费信贷产品,以及面向个人、家庭的金融服务,例如,对住房、汽车消费信贷等要重点开拓。
(2)调整金融资产结构,加快直接金融的发展
面对泡沫经济过后海南经济减速增长及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风险累积,客观上要求大力调整金融资产结构,加快发展直接金融与证券信用。
在泡沫经济消退后,经济增长乏力,需求不畅的新形势下,新经济增长点十分难寻。从长远看,经济发展中最具前景的产业往往是高风险、巨额投资和回收期很长的产业。风险较小、流动性很强的银行体系与银行信用,显然无法支撑此类产业发展,能够大规模逐级分散风险的直接金融和证券信用可以大显身手。为此,要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发展,优化调整股票市场的结构,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培育共同基金、合作基金、信托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组织,发展养老、医疗、保险、失业基金,促进中小企业非国有化和产权流动重组等。
(3)适应知识经济需要,发展高风险投资的金融组织
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周期与回报不确定性大的产业。传统的金融组织不可能大规模介入高科技产业发展,强制其介入很可能会引致巨大金融风险。为此,要积极探索建立高风险投资机构与融资组织,诸如高科技投资基金,发行风险投资债券,成立省及大城市以上的风险投资公司等。对风险投资机构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规章,同时在明确风险自负条件下给予其合法经营的更大投资、运作空间。
标签:泡沫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经济论文; 房地产金融论文; 海南银行论文; 海南房地产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经济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房地产业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