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再次聚会——探讨创建中国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家学者论文,中国论文,经济学论文,首都论文,聚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 日前,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市场经济课题组、中国经济研究改革基金会和经济日报理论部共同邀集首都部分经济学专家和学者,再次以“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为主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以历史的眼光对中国经济学家为创建中国经济学而走过的艰苦道路进行了回顾,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重大理论发表了意见。
与会者认为,历史的教训值得总结。建国以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著作就在中国传播。当时,理论工作者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介绍观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有中国自己观点的经济学。建国以后,由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误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始终未受到应有重视,未走上正轨。几代经济学家中虽然有些人曾为创建中国经济学进行过艰苦努力,但一次又一次被“左”的错误将他们的探索扼于摇篮。
与会学者还认为,改革开放的实践给创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提供了空前有利的历史社会条件,从70年代末,中国经济学家,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面对实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市场调节理论、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相继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步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模式,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实现这个目标,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是对自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理念,一般来说,它要求以某种集体行动来保障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社会上的财富,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实现这种理念的一种实践。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有过不少极端的倾向和偏差,但是它从反面促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并使市场经济的运行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体现社会主义原则,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与会者也指出,搞市场经济,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概括,其中也有不少是对市场经济操作方法的总结。无论是它的基础理论,还是具体操作方法,都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任何人都不能以为读一两本书就可以夸夸其谈,更不能拿出一种派头,要公众“应当”怎样,或“不应当”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