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海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妇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3)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3)采用有效护理联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低于观察组18.6%(P<0.05);两组护理前SF-36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配合采用有效护理与延续护理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措施
在女性生殖器中子宫肌瘤作为良性肿瘤最为常见,30~50岁女性为高发人群,据统计[1-2]其发生率在20~30%范围内。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改进,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子宫肌瘤,逐渐成为常规术式,其优势在于体现微创理念、术中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等,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将子宫器官保留下来,故而广受临床及患者青睐。加之当前妇女提倡晚婚晚育,对身体完整性与子宫生理功能更加重视[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更加体现出其优势。而手术效果离不开护理配合,为此对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还需采取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为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现将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妇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5~47岁,平均(36.4±4.5)岁;4例未婚,11例已婚未育,28例为已婚已育。观察组年龄为24~49岁,平均(37.2±5.2)岁;5例未婚,12例已婚未育,26例为已婚已育。两组在婚育状态及年龄上具有均衡性,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手术方法
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作直切口于脐上弧形水平或脐孔,将气腹构建出来,维持压力在14~15mmHg,辅助trocar穿刺用透照法。对盆腔行探查后结合肌瘤部位与生长方式针对性剔除,术后给予抗生素与催产素。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常规准备,避免患者过于紧张;保证休息充分。术后擦净皮肤,对静脉通路予以检查,密切观察尿量、生命体征等,常规饮食与引流管护理。
观察组行围术期有效护理与延续护理,具体如下:
1.3.1 术前准备
①心理:腹腔镜手术为新型微创术式,广大患者因对其缺乏了解故而情绪多紧张或担忧。护士需掌握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予以健康宣教,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交流,重点讲解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及相关注意事项,可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因一无所知而盲目担忧。而在腹腔镜手术中因实际状况与B超检查结果导致腹腔镜手术难度增加,可能会中转为剖腹手术,术前需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但要解释几率较小,避免过于担忧。②阴道:500ml30%洁肤净液冲洗阴道,每天2次,持续3d,避免出现逆行感染现象。③胃肠道:术前进食因食用易消化食物,术前12h禁水禁食。清洁灌肠,用1/1000肥皂水。④术区皮肤:为避免穿刺口感染需做好脐部清洁,此为重要步骤。腹腔镜手术中脐孔为主要入路,该处皮肤娇嫩,且凹陷体表,有较多污垢,清洁难度较大,细菌易增生繁殖,常规皮肤准备无法与腹腔镜手术所需相满足。护士需结合脐孔深浅行4步清洁法:脐孔用液体石蜡油浸泡,持续3~5min,若脐孔污垢较多或较深可将浸泡时间延长;再用肥皂水面前将脐孔清洁干净,应轻柔操作;再用双氧水棉球清洗,若存在干痂用镊子将其小心夹出,再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0g/L络合碘将脐孔及其周边消毒干净。脐孔清洁全程需轻柔操作,防止损伤皮肤,将穿刺口感染风险降低。
1.3.2术后护理
①活动与体位:麻醉未消退前让患者去枕平卧,偏头至某侧,避免误吸,因腹腔镜手术后较少静脉补液,亦可早期进食,故而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更早,麻醉消退后可鼓励患者多活动,使其了解尽早离床活动可将肠蠕动恢复,避免术后肠粘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进行预防,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患者离床活动时护士应密切观察,避免晕厥或虚脱现象,及时处理异常。若患者存在其他合并症或体质虚弱应将离床活动时间延长。②监护给氧:腹腔镜手术中将CO2气腹构建出来,术后有高碳酸血症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为此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应常规多功能心电监护,对生命体征如氧饱和度、呼吸等予以密切观察。常规吸氧,流量控制在2~3L/min,将血氧饱和度增加,且排出CO2,缓解或预防CO2聚集导致的反射性肩部不适现象。CO2在体内残留后对膈神经反射产生刺激会导致肩背部疼痛,若CO2气体有过高的压力且手术耗时长,术后未排尽气体会导致程度不一的肩部酸痛现象,可常规低流量吸氧,对肩部予以按摩,协助床上翻身以排出CO2气体。指导患者深呼吸与有效咳痰,部分患者对疼痛敏感,护士需多鼓励,使其了解掌握正确方法可减少疼痛感。若有必要行雾化吸入,以排出痰液,对术后肺炎或肺不张等予以预防。③引流管护理:术中患者腹腔留置引流管,术后每间隔2h对引流液性状、量及颜色予以观察并记录,定期观察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定期更换引流袋,若纱布潮湿也应及时更换,离床或翻身时避免患者牵拉或移动引流管。④导尿管护理:用0.5%碘伏溶液擦洗会阴,每天2次。定期对尿液性状及量予以观察,确保导尿管无压迫、堵塞等现象。腹腔镜手术不会过多干扰盆腔,故而术后无明显疼痛感,膀胱功能可快速恢复。术后48h可拔除导尿管,为观察术后有无尿潴留现象可鼓励患者排尿。⑤切口观察:定期对穿刺口敷料予以观察,术后24h内切口出血风险较高,护士应观察敷料是否外渗血液,若外渗应及时更换敷料,若有必要缝合止血或砂袋局部压迫止血。因术中构建CO2气腹,部分CO2从穿刺鞘周边进入后致使皮下气肿,多发生于胸腹部,为此应密切观察,且了解皮下捻发音是否加重或扩散,少量皮下气肿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但若患者症状明显可持续低流量吸氧,且取半卧位。腹腔镜术相较于开腹手术术后疼痛感更轻微,且持续时间更短,因术中切口小,可减少机体损伤。研究证实[4-5]取舒适体位或给予心理安慰可将疼痛感缓解,为此患者一旦主诉切口疼痛护士应开展心理护理,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以有效止痛。若有必要可使用镇痛药物或镇痛泵。⑥饮食护理:术后6h给予患者流食,恢复肠鸣音后给予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d依据患者实际可过渡至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易产气食物及甜食等。⑦出院指导:腹腔镜患者多出院于术后3~5d,护士需重点对注意事项如营养补充、适当运动、合理休息、术后12个月内采取避孕措施避免怀孕等予以讲解。若出现异常情况如阴道出血、腹部疼痛等及时复诊。文献称[6]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复发率较高,5年累积达51%,为此应叮嘱患者定期复诊。
1.3.3 延续护理
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组员人际沟通能力与亲和力强。出院前留下患者电话号码,若患者接触网络可留下邮箱QQ或微信等,采用电话随访、网络联系、门诊访视及家庭访视等,性生活答疑、疏导情绪、指导饮食、鼓励参加社会活动、疾病健康知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记录随访记录单,且持续评估,将护理干预措施及时纠正。电话随访在出院后1d开展,再于每周五下午开展1次。及时纠正患者不合理自我护理行为并指导不适情况,若有必要增加电话随访次数。小组成员向患者提供联系方式,随时接受电话咨询。出院后每间隔2周给患者打电话对门诊复诊进行预约,持续3个月。小组成员对护理内容予以评估,若有必要可电话预约患者增加其门诊复诊次数,直到解决护理问题。出院后4周家庭随访,而后每间隔4周1次。成员在休息之余随访市区患者,科室安排时间随访乡镇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QQ、微信号或电子邮箱等,小组成员在线指导与答疑。
1.4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应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内容包含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及躯体疼痛,同时记录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上述数据用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见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子宫肌瘤病因,可能关联于机体雌激素过高与长期刺激[7]。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偶尔发现于盆腔检查时。子宫肌瘤症状密切关联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及变性等,如肌瘤快速增长,供血不良,诱发变性后肌瘤越大缺血越严重[8]。临床多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周期缩短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对女性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腹腔镜手术为当前主流疗法,体现微创,但部分患者担忧会改变性功能,对夫妻生活产生影响或影响生育等,以年轻患者为甚,由此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术中需开展护理配合。
腹腔镜手术风险不大,虽可诱发相关并发症但术后多加注意即可。术前需常规护理操作,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减少应激反应。该反应为躯体被刺激后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9],患者自身心理紧张,健康水平降低,但过于期待腹腔镜手术效果,也会形成应激源。此时开展术前心理指导课将患者烦躁、恐惧或担忧等情绪改善,稳定睡眠,便于手术顺利开展。且术前应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情况,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加重疼痛。术前做好肠道、阴道及皮肤清洁等准备工作亦可减少并发症情况。本组观察组为4.7%,低于对照组18.6%(P<0.05)。延续护理为新型护理手段,便于掌握患者出院后相关情况,同时指导性生活,叮嘱定时随访,以降低复发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为(335.4±3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报道相近[10]。
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采用有效护理临床效果优良,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琴.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3):406-407
[2]蒋秋仙.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J].医药前沿,2015,(17):295-296
[3]梁秉伟.子宫肌瘤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4):343
[4]孙钦艳.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196-197
[5]万辉.70例腔镜下子宫肌瘤全切除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6872-6873
[6]欧秀华,温萃莉,杨晓荣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4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92-93
[7]石启彩,刘凤侠,季文等.延续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18-20.
[8]马瑛.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371-371,372
[9]王娟娟,张金梅,王晓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623
[10]刘小棉,吴千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36
第一作者简介:李秋玲(1983-10-0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海南,本科,护理师,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
论文作者:李秋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手术论文; 常规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