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问题与朝鲜核危机背后的地区安全_朝鲜核武器论文

全球核问题与朝鲜核危机背后的地区安全_朝鲜核武器论文

朝核危机背后的全球核问题和地区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问题论文,地区论文,核危机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0月初,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爆发,一夜之间惊破了因9月中旬小泉成功访朝而弥 漫于东北亚上空的和平气氛。一年时间过去了,先有北京三方会谈后有六方会谈,和平 的努力看起来还是占了上风。

表面看来第二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显得十分突然,朝鲜在美国压力下的突然叫牌在形势 的判断和时机的选择上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其背后却集中反映出了长期困扰全球 和本地区的两大问题:核问题和半岛的非正常国际关系。

一、朝鲜与核武器

1.核世界中的朝鲜

人类进入核历史已经接近60年了,从核的角度大致可以把世界划分为五个。朝鲜属于 第三个世界。

第三个世界指正在核门槛上的国家,他们具备拥有核武器的意愿和能力。一般认为这 些国家有:以色列、日本(注:日本被列入核的第三个世界主要因为其特别突出的能力 而非意愿。)、朝鲜、伊朗,可能还有台湾地区。其中,有些分析认为以色列和朝鲜可 能已是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注:据报道,在1970—1980年,以色列可能已生产出十 几枚核弹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了100—200枚。1986年,一位以色列前核专 家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了以色列的秘密核武库,并提供了相关图表。有专家 据此推测,以色列当时已拥有100—200件核武器。据美国情报机构估计,到20世纪90年 代末,以色列已拥有75—130件核武器。最近,以色列已经改进了美国提供的巡航导弹 ,将其变成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潜射巡航导弹。由此,以色列已成为中东地区唯一一个能 够从陆地、水下和空中对敌国发动核打击能力的国家。(《解放日报》2003年10月13日) )此外,远一点的有1990年前的伊拉克。(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精心策划实施了“巴 比伦行动”,14架涂着伪装色彩的以色列F-16和F-15战机成功摧毁了伊拉克位于巴格达 东南17公里处的图瓦伊特核中心,伊拉克的核计划遭到重创。1990年海湾战争后,由于 美英的长期监视和不时的空袭,以及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监察,伊拉克的核计划再无法 重新启动。)

除第三个世界外,核的第一个世界指五个公认的核武器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 法国和中国,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是合法的核武器国家。他们构成所谓的核 俱乐部,长期享有核垄断的地位。美俄又是其中的核超级大国。

第二个世界是两个新出现的核武器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他们是目前唯一一对正处 在核对峙中的国家,同时他们均未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承认,是“非法”的核武 器国家。他们打破了五大国的核垄断地位,至今不能为核俱乐部所接纳。

第四个世界是无意愿国家,包括大多数经济发展水平中等以上的国家,他们中的一些 国家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但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与 核国家的正常甚至是同盟的关系,以及一些意识形态的原因决定了他们选择了无核化。

第五个世界是无能力国家,指绝大多数不发达国家。

由此可见,第三个世界是核世界里是最不稳定的部分,其中的国家始终处在跨越核门 槛的临界点上,是核危机爆发的温床。

2.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意愿和能力

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意愿往往比其拥有核武器的能力更起决定性作用。

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意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追求最高层次的国家安全;(2)实 现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抱负;(3)国内政治的需要。根本性的还是第一条,第二条第 三条的作用也往往是因为第一条的存在而放大,比如在印度。正因为如此,核的第二、 第三世界的国家都集中在军事对峙、冲突频发的南亚、中东和东北亚地区。

最近从中东传来的两条信息正好可以来做印证的案例。一条说由于担心中东日益动荡 的局势,沙特目前已着手研究制定新的战略,其中包括寻求核武器。另一条是来自以色 列《国土报》的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长巴拉迪称,以色列已表示如果中东地区 实现和平,那么它愿意销毁所有的核武器。两条信息正好从两个对立面印证了同一点: 中东核问题的根源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冲突。

朝鲜在核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就拥有核武器能力而言,排名靠后,与日本、以色列等国 比较甚至差距悬殊,至今有观点认为以朝鲜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朝鲜并不具备制造核 武器的能力。(注:徐宪忠:《解读所谓的“新的朝鲜核问题”》,《国际战略研究》 ,2003年第3期。)但就拥有核武器的意愿而言朝鲜绝对名列前茅,原因无疑来自其对安 全的深刻忧虑。

试以朝鲜与日本作一比较。

日本被列入核的第三个世界主要因为其能力而非意愿,其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并 已完全掌握了核弹技术,可在一个月内制造出核武器,且有计算机仿真核爆能力;日本 的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位居世界第三;并已开始与美国联合开发和建立战区导弹 系统。(注:罗小军等:《日本的核潜力及日本政府核政策走向初探》,《国际观察》 ,2002年第2期。)就核材料而言,日本通过对国内核电站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废核燃料 进行后处理,每年生产约10吨钚,到2010年可达到约100吨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按理 论计算,1吨钚可制造约120枚核弹头,这些“过剩钚储备”就可制造7440枚核弹头。( 注:《环球时报》,2003年10月06日。)而如果按2003年10月2日朝鲜声称的已成功完成 对8000根废核燃料棒的再处理的报道来推算,朝鲜已提取出了可生产6—12枚原子弹所 需要的武器级钚,虽然令人忧虑,但也反映出了与日本的能力差距。何况以朝鲜的经济 、技术水平,这种能力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开。

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国家安全环境,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意愿却远远强于日本。由于 日本与美国的盟国关系,其核政策受美国的重大影响和限制,但同时它也受到美国核保 护伞的庇护,因此并无必要一定拥有自己独立的核力量。此外,日本作为人类核历史上 唯一一个遭受过核轰炸的国家,其国民有很强的反核心理,因此日本政府至今表示奉行 “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如果朝鲜一旦核武化,日本拥 有核武器的意愿会由追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层面一跃到追求国家安全的层面,由政治人物 的意愿扩散为普通国民的意愿,则日本的核能力就可能转换为核武器,成为本地区其他 国家的重大安全威胁。

与日本形成对照,朝鲜非但没有美国这一冷战后仅存的超级大国的核保护,而且还处 于美国超强军事力量包括核打击的直接威胁之下。朝美之间不仅没有实现正常化的双边 关系,从法律上讲还只是处于停战状态中的敌对国家。

布什政府上台后,开始重新审查和评估上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对朝态度日趋强硬。200 1年6月,布什政府发表对朝政策声明,要求加强对朝鲜履行朝美核框架协议的检查措施 ,对朝鲜的导弹研制、生产和输出进行监督,并进一步提出要求朝鲜削减常规武装力量 的新主张。与克林顿时期的对朝政策相比,布什政府的要求增加了朝美对话的难度,美 朝对话被搁置。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把朝鲜等国视为恐怖主义分子的同 伙,是“邪恶轴心”国家。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又提出了“先发制人 ”战略,把包括朝鲜在内的“邪恶轴心”国家视为该战略可能打击的重点目标。由此可 见,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外交、安全政策调整表明美国已改 变了前任政府以接触、对话为主的对朝政策,转向强硬的遏制政策,给朝鲜带来了极大 的安全压力。

更大的、甚至被认为是迫在眉睫的安全压力导致了朝鲜更强烈的拥有核武器的意愿。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一届一次全会通过了支持朝鲜政府关于核问题立场和措施的决议 。按照这一决议,为防止美国的核打击,保障朝鲜半岛和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朝鲜 正在采取实质性措施来维持并继续加强作为正当防卫手段的核遏制力。(注:新华网平 壤9月30日电)

3.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收益和风险

一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的最大收益在于拥有了最高层次的军事打击或报复能力,可以 在国际政治、军事博弈的“高赌注的赌桌”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冷战时代美苏核力量 的“恐怖平衡”的终结,这一认识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核武器这种终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拥有,必然也同时构成了对他国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地区乃至全球严重的外交甚至军 事后果。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尤其是中小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努力始终受到全方面的 遏制。

对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遏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大国的封杀;二是邻国特别是 敌对国家的强烈反对;三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制约,在条约形式上主要表现 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组织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其中,大国的封 杀最为有效。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跨越或者试图跨越核门槛,都将面临政治上被孤立、军事上被 打击、经济上被制裁的风险。一个国家的核战略面对的与其说是要不要的问题不如说是 在收益和风险的得失中作出何种判断的问题。

从朝鲜核计划实施的历史来看,朝鲜一直在收益和风险中寻求着某种平衡。20世纪80 年代中期朝鲜成立了核工业部标志其核计划的正式开始。但在这之前的70年代已与国际 原子能机构达成合作接受核核查;80年代中期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90年代初期 与韩国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到1994年6月半岛几乎处于战争的边缘,朝鲜发出了准备 “宣战”的警告,美国也制定了轰炸宁边的方案。但到10月21日,朝美两国经过长时间 的谈判最终于1994年签订了日内瓦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 约》,冻结并最终拆除其核设施,作为交换,由美国与日本、韩国合作向朝鲜提供轻水 反应堆,并每年提供50万吨重油以缓解其电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华盛顿表示将采取必要 的措施改善与平壤的关系,首先开始讨论在各自的首都设立联络处的问题。(注:崔志 鹰:《大国与朝鲜半岛》,卓越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39—41页。)

1998年11月,美国间谍卫星发现朝鲜在宁边以北40公里处的金仓里修建核反应堆的迹 象,朝核问题波澜再起,但到1999年3月双方又达成协议。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第一,朝鲜确实有其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和行为,第二,朝鲜并 不是一个为拥有核武器而不计后果的非理性国家,虽然1994年的框架协议并不能保证朝 鲜彻底放弃其核计划,但为了得到与美国建立正常关系的机会以彻底改善国家安全环境 并摆脱国际孤立和经济危机,朝鲜还是愿意在核战略上作出重大妥协的。显然,朝鲜认 为前者的收益比后者的风险更为重要。

那么第二次朝核危机是不是仅仅是朝鲜的又一次叫牌以便创建一个“美国窗口”?

也许是的。毕竟1994年朝鲜成功地利用了他的核牌,前所未有地建立了与华盛顿的双 边对话渠道。

但也许并不完全如此。因为在朝鲜看来,美国并没有实现其在1994年框架协议中所作 出的承诺,协议规定的轻水反应堆工程只停留在基础工程的阶段,朝美关系的正常化非 但停滞不前,反而在布什政府上台后大步倒退。布什政府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的名 单被视为几乎是对朝鲜的“宣战”,朝鲜大有成为第二个伊拉克的现实危险。

可以认为朝鲜正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朝鲜并不希望真的与美国彻底对立,从而使 国家滑向战争的深渊。核仍可以作为一张与美国讨价还价以争取安全、政治及经济利益 的牌,不然朝鲜全无必要大事声张他的核计划,大可一举跨过核门槛。另一方面,核又 不仅仅是一张牌,也时朝鲜不得已时的一个战略选择,不然朝鲜不会不惜国力,投入极 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完成对8000根废核燃料棒的再处理。朝鲜可能已作好准备,如果认定 美国毫无改善与朝关系的诚意,且有意更迭朝鲜的政权,朝完全可能一举完成核爆,宣 布自己为核国家,以“超强硬”抗衡美国的“强硬”。虽然因此经济危机摆脱无望,甚 至可能战火临头,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者,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以“核遏制力”谋得在一 场非对称性战争中的生机。

二、朝核危机和朝鲜半岛问题的出路

1.朝鲜核武装化严重威胁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

一旦朝鲜核武装化,可能会出现三种局面:

第一种,危机在较短的时间里升级为战争。美国“先发制人”对朝鲜核基地和核设施 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以彻底摧毁它的核武器,或绕过非军事区直接攻打平壤的。也可能 采取“挑衅性”的作战方式,消耗朝鲜有限的资源,制造军队和国内的混乱。(注:参 见2003年5月一份美国对朝作战的最新计划,编号为“5030”,《环球时报》,2003年7 月18日。)朝鲜进行报复,将汉城和朝鲜半岛变成一片“火海”,并可能直接攻击日本 ,日本就此全面卷入。由于朝鲜已拥有核武器,美国可能进行核突击,半岛核战争爆发 。朝鲜最终可能战败,但半岛遭受重创,部分地区包括汉城甚至遭受毁灭性打击,东北 亚的军事、政治、经济格局彻底改变。

第二种,危机虽然没有发展为战争的极端形式,但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对朝进行海陆空 全方位的封锁,在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下,朝鲜国内发生严重的动乱,出现人道主义 危机,大批难民涌入邻国,半岛出现长期动荡,核武器有失控的危险,各大国出于各自 的安全利益考虑开始介入本地区,国际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第三种,虽然没有出现战争或者动乱,但危机陷入长期化的僵局。在朝鲜核武装化的 刺激下,日本改变“无核三原则”而成为强大的核国家,地区内出现核军备竞赛。美国 增强在东北亚和西太平洋的武装力量部署,加紧部署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并在客观上加 强了其“协防台湾”的能力与态势,使台独势力得到进一步鼓励。

无论出现上述何种局面,都将改变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严峻的战略决策困境,并可 能因此丧失发展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同样,对本地区的其他国家乃至全球也是灾难性的 后果,即使是美国作为可能的战胜国,它也不仅将面对战后长期的抵抗,还要背负重建 的经济、社会负担,而且必将恶化与本地区大国的互信,从而可能陷入一场新的冷战。

北京六方会谈达成的共识,是至今为止围绕朝核危机的和平努力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为以后彻底解决朝核危机乃至整个朝鲜半岛问题奠定了基础。共识包括:各方都愿致 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开创半岛的持 久和平;各方都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也都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 提出的关切;各方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探讨并确定公正合 理的总体解决方案;各方同意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各方 都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的进程,并 尽快通过外交渠道确定下一轮会谈的时间和地点。(注:新华网汉城10月21日电。)

如果要给朝核危机乃至整个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本解决画一个路线图的话,大致应该是 :先要避免目前的危机升级或激化,就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朝鲜的安全关注达成一项协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朝鲜的安全问题即实现美朝两国的关系正常化,更长 期的是要解决朝鲜的经济发展问题。

2.从朝核危机的解决到朝鲜安全问题的解决

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解决朝鲜的安全关注,是解决朝核危机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最近美朝双方均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姿态。美国总统布什10月20日在曼谷与韩国总统 卢武铉举行会晤时表示,美国愿意向朝鲜提供书面安全保证,通过六方会谈推动朝核问 题实现和平解决。在随后发表的有关美韩首脑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布什正式承诺将向 朝鲜提供安全保证。这是美国国家元首首次以书面形式就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问题作出 承诺。(注:新华网10月25日。)10月25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如果美国总统布什日 前在曼谷关于“书面安全保证”的表态是出于与朝鲜共存的意图,并有助于在同步实施 基础上实现朝鲜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朝鲜将予以考虑。(注:徐宪忠:《解读所谓 的“新的朝鲜核问题”》,《国际战略研究》,2003年第3期。)

虽然美国仍然拒绝如朝鲜所要求的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但愿意向朝鲜提供书面安全保 证,的确为朝核危机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窗口。然而,提供书面安全保证乃至达成新的朝 核框架协议还只能是真正解决朝鲜安全问题的一个开始,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根除朝鲜对 美的不信任和对安全的担忧。

因此,要想避免朝核危机再次反复,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朝鲜的安全忧虑,这就要求美 朝双方重新回到1994年日内瓦框架协议所开始的高层对话的局面,并超越此协议,实现 两国的关系正常化,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应该说朝鲜长期以来一直在为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作着努力。早在1974年3月,朝鲜就 开始了与美国打交道的尝试。当时朝鲜以五届三次最高人民会议的名义致信美国国会, 信中建议两国举行缔结和约的谈判。1980年10月10日,金日成在朝鲜第六次党代会上呼 吁,“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的问题只有在平壤和华盛顿之间用和平条约来替代先行的 停战协定,才能得到解决”。1994年10月美朝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后,朝鲜副外长姜 锡柱说:“美朝协议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它将有助于改善目前非正常的朝美双 边关系,并将为朝鲜半岛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注:崔志鹰: 《大国与朝鲜半岛》,卓越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37—41页。)2000年,朝鲜国务委 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访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朝。即使在布什上台后的2001年,朝 鲜也先后签署了反对资助恐怖主义和反对挟持人质等多个反恐怖主义条约,向美国表示 了愿意改善两国关系的意向。(注:陈池:《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形势》, 《社会观察》,2003年第1期。)在此次朝核危机中,无论是朝在4月三方会谈中提出的 四阶段方案还是在9月六方会谈中提出的新建议,都包含有与美关系正常化、朝美建立 外交关系的要求。(注:新华网,2003年6月27日;人民网,2003年09月1日。)

可以说,在大多数时间里改善美朝关系的球在美国一边。美国可以在过去的时间里与 前苏联、中国、越南都实现关系正常化,却始终对朝采取“敌视”的政策。要改变这一 不利于半岛及东北亚和平的局面,美国应该从以下层面有所检讨:在意识形态的层面, 美国应该改变习惯性的冷战思维定势,改变对朝社会制度极端仇视的态度,同时美国应 该修正其单边主义的政策,单边主义只会刺激朝鲜对核武器的意愿,谋求非对称战争的 优势;在地缘战略层面,美国不应该故意在本地区制造某种紧张态势,以达到控制日韩 ,保持和加强在东北亚军事存在的目的。美国在朝日刚刚实现首次首脑会晤之机引爆第 二次朝核危机,不能不说是美国的一个有时机选择的行动;在外交层面,美国应该制定 一个建设性的、明确的、有持续性的对朝政策,对朝鲜的旨在谋求双方关系发展的呼吁 应该有积极的、可操作的回应。

3.从朝核安全的解决到朝鲜发展问题的解决

要在根本上解决整个朝鲜半岛问题就必须解决朝鲜的发展问题。这是一个更长期的挑 战,既需要朝鲜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周边国家的援助。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苏联的解体、经合组织的消亡,朝鲜失去了主要的外援, 原先所承袭前苏联式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再加上连续多年遭受 自然灾害,朝鲜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到1998年,朝鲜国民经济连续九年出 现负增长,经济总体规模比1989年减少50%。

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朝鲜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开始着手“革新 ”。如1998年朝鲜第一次提出“实利”的思想,强调在经济工作中追求实际利益;1999 年朝鲜提出建立经济强国;2000年朝鲜提出重视科学技术;2001年朝鲜提出重视经济工 作。2002年4月提出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整顿现有的经济基础,对国民经济进行 全盘现代化改造;7月,朝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管理、经济调整措施;(注:成贤: 《朝鲜的经济困境和改革趋向》,《中国评论》,2003年6月号。)9月通过了新义州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特区内制度“50年不变”,被韩国舆论称为“朝鲜自1948年建国以来 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改革”。

为配合其国内的革新,朝鲜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活动,拓展了国际空间, 也得到了更多的外部经济支援。至今,与朝正式建交的国家已达141个,其中与欧盟许 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这些努力,朝鲜得到了许多回报,缓解了国内经济压力。 国际社会从1995年7—8月份开始向朝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01 年7月末,国际社会共向朝鲜提供了20.3921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美国援助5.1699亿美 元,韩国援助4.4967亿美元,日本援助2.5537亿美元,中国援助2.0156亿美元,欧盟援 助1.8171亿美元。朝鲜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外法规,以吸引外资,振兴经济。此外,在联 合国开发组织的帮助下,朝鲜已有215名朝鲜经济管员先后在中国上海、新加坡、匈牙 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注:成贤:《朝鲜的经济困境和改革趋 向》,《中国评论》,2003年6月号。)

虽然2002年10月以后朝鲜的外交活动完全转移到朝核危机上来,但可以肯定一旦危机 解决,朝鲜改善、发展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各国包括美国的外交努力一定会重新开始 。

三、从朝核危机看中国的战略选择

1.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担当一个更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的角色

在这次朝核危机中,中国担当了一个促和者、斡旋者、组织者、推动者的角色,为4月 的三方会谈、9月的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朝核危机的和平解决 营造了一个“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的平台。中国的贡献赢得了 本地区各方和世界的一致认同和赞赏。

其实,中国这次之所以采取如此积极的姿态,并不仅仅是为了国际形象的提升,更不 是为了显示国力,而是因为本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关系到中国 如何保证20年的战略机遇期。同样,从超越本地区的更大的范围来看,由于中国正在全 球政治和经济秩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必然会存在于更多的地 区和领域,任何地区的不稳定都可能造成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损害。

这次朝核危机从积极的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和本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地区整体的安全 利益上,共同要求要多于不同。就这次多边会谈的价值而言,它为本地区主要大国间的 合作提供了一个框架,可能为亚洲多边安全框架打下基础。是否机会将这个模式发展成 为一种机制,而不仅仅是一次危机反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要做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而责任总是就多边关系而言的。中国对地区的 安全负责,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责,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利益负责。

2.透过朝核危机看中美关系的处理

与美国的关系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从这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来看,美国对本地区的安全态势仍具有左右的能力。在朝韩关 系、朝日关系取得新突破的时刻,美国一举引爆朝核危机,使地区安全形势一夜改观。 在本地区的多边关系中,日韩与美国的盟国关系不会改变;俄罗斯在远东的能力已经大 不如前,只要不危害到其根本的国家利益,不会与美国形成冲突;朝鲜也很愿意与美国 达成妥协,其首要目的在于寻求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

因此,中国在本地区仍然应该保持和美国的建设性关系。“9·11”以后中美关系得到 了较为健康的发展,在这次朝核危机中,双方的合作应该是比较成熟的,被称为是中国 和美国第一次就一个国际问题携手合作,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注: 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9月5日。)可以考虑如何以这次朝核危机为契机将中美关系全 面推向成熟,并在本地区的安全事务上保持与美沟通协调的渠道,这也有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但另一方面,这次朝核危机也表明了由于美国意识形态、地缘战略及外交政策的颟顸 和单边主义倾向,往往使美国本身成为本地区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即使美国的政策不是 直接针对中国的,但破坏了周边安全环境,也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因 此,中国仍应该对美国保持警惕,并需要保持制衡的力量。

3.关注国际关系中的“非对称性”的问题

非对称的概念是冷战后美国的一大发明,用来说明在没有同等战略对手的世界上,美 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的特点。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关于非对称战争的定义:非对 称战争是指使用出乎意料的或非传统的方法来遏止或削弱对手的力量,同时通过未预料 到的技术或创新手段来利用对方的弱点。(注:周建明、张曙光:《美国安全解读》,6 2。新华出版社,2002年6月。)非对称的概念其实不仅可运用在战争上,亦可运用于外 交。

如果说“9·11”恐怖袭击是一个说明什么是非对称战争的最好例子的话,那么朝核危 机则可作为非对称外交的最好注脚。朝鲜以制造核武器相威胁,公然挑战美国先发制人 严厉打击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的战略,其“边缘政策”貌似危险,但却可能逼迫 美国最后不得不作出妥协。若果真如此,则可以作为成功运用非对称力量以弱制强的范 例。

中国相对美国来说处于明显的弱势的,但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同时 也可能会面临非对称的威胁。因此,研究国际关系中的非对称性问题对处于双重地位的 中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4.评估及应对未来的地区和全球核态势

冷战结束以来,地区及全球的核态势不是简化了而是更趋复杂。但“核禁忌”还是被 两次无情地打破。一次是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一举跨过核门槛;另一次就是第二次朝 核危机,朝鲜公开以制造核武器相威胁,这种事先大肆声张的核警告也算是开个一个先 例。

总的来说,核武器对世界的威胁在增加,原因包括:由于苏联的解体,其核武器与核 技术扩散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美国成为独大的超级大国,其在全球使用武力的能力和意 愿使得一些感到威胁的国家和仇美的非国家体寻求核武器作为遏制和打击美国的终极手 段;同时,美国基于对遭受核武器威胁增加的判断,一方面开始研究对战术核武器的使 用,模糊了核与非核的界限,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建立,破坏了大国间达 成的相对核平衡。

就中国的周边核环境来看,存在着美俄两个超级核强国、印巴两个新出现的核国家, 还有日本和朝鲜两个处在核门槛上的国家。即使这次朝核危机得到解决,朝鲜也未必完 全放弃其核计划,美日也一定会因此次危机加紧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中国现有的核威慑 力必将受到严重削弱。

因此,面对尚在不断变化中的核态势,中国也应该制定新的核战略,进一步发展核遏 制力量,提高遭受第一次打击后的核生存能力,甚至包括在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已不 可更改的事实面前,在增强自己实力的前提下,谋求与美达成“大国间的协议”,即美 国允许中国象俄罗斯一样具有打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注释:

(20)参见美国在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对待中国的三种可能性。周建明、张曙光:《美 国安全解读》,87。新华出版社,2002年6月。

标签:;  ;  ;  ;  ;  ;  ;  

全球核问题与朝鲜核危机背后的地区安全_朝鲜核武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