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
利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感知发现周边事物的特点,并且得出相应结果的过程,便是观察。对于新鲜事物人们往往充满好奇和想法,而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使得他们想要一探究竟。因为学生接纳和吸收能力非常强,如果教师对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指示,学生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察能力、严谨的思考推理能力和正确的思维判断能力。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阶段中,应该合理安排基础知识教学和科学实践教学,增加课外活动和科学实验操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辨别新鲜事物的观察能力都有显著效果。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观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首选。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新天地、新认知,慢慢形成观察事物的兴趣,乐于去观察新鲜事物,积极主动的投入科学观察的海洋。因此教师在科学这一特殊的学科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观察和交流讨论中,迸发出大胆假设和创新思维。例如,学习“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时,各准备几个瘪的不漏气的和瘪的漏气的乒乓球,让学生多动动脑筋,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丰富的小常识和生活经验会使得学生将瘪掉的乒乓球放置在热水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因为发现有些乒乓球重新鼓起来而感到兴奋,而没有鼓起来的乒乓球会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秩序的讨论,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疑问得到解答,学生从观察中得到成功感和喜悦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科学实验,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各个实验现象,将自己的疑问大胆的提出,从观察中寻得自然规律,找出真相得出结论,使得学生拥有积极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价值判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是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例如教科版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教学,提前准备洋葱、显微镜、吸水纸、镊子、滴管、载玻片、放大镜等实验器材,教给学生详细的操作步骤并且逐步演示出来,将肉眼无法看见的洋葱表皮细胞通过显微镜、放大镜等实验仪器展露出来,让学生观察细微事物,拓宽视野,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科学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例如,教科版中《静电现象》的教学,提前准备丝绸、气球、铅笔和纸屑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将丝绸和气球轻轻接触,然后反复摩擦,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摩擦后的丝绸会吸附在气球上;将摩擦后的铅笔缓慢的靠近纸屑,在一定距离内,纸屑会突然吸附在铅笔上。学生观察到这两个实验现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产生小小的疑问,教师应当及时的答疑解惑。充分的准备和完整的实验,对于提高学生观察新鲜事物的能力有所帮助,并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拓宽视野、丰富经验,夯实科学知识。
(一)目的性观察
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重大作用,清晰明确的观察对象,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目标指向性,而不是进行盲目的观察,这样能有效提高观察效果。例如,对于《土壤里有什么》这一节内容,通过课本知识,学生已经熟知土壤里应该有什么,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花坛边,学生能清楚的看到土壤里有花有草,教师问:“土壤里还有什么?”让学生对土壤深入观察,然后汇报自己观察到了什么,通过交流沟通,查漏补缺,学生会惊奇的发现课本里内容真的都能在观察中发现。带有目的性进行科学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感知性观察
利用手、眼、耳、鼻、口等多种感知器官去观察和感知身边的各种事物,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全身心投入大自然去切实感知,从中得到观察结果,并且将结果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通过观察,有的学生会观察到树林里的树木有高有矮、有粗有细,参差不齐,高矮不一是因为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长度按不同,粗细不一是因为种植的年份和吸收营养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会观察到同一株植物上会开出两种颜色的花,而且香味也有差异,这种情况可能是同种植株的嫁接;有的学生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树叶的纹路不同而且触感也不同,有些树叶有尖刺,有些树叶有绒毛,有些树叶正反两面的颜色还不一样;有的学生通过品尝果子会发现,不同的果子味道不同,有的酸有的甜有的涩有的无味,而同一种果子因为成熟的程度不同,酸甜程度也不一样,等等。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了眼睛、鼻子、嘴巴等感知器官去观察,这样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掌握教学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在课堂上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观察和探索的时间,通过有效观察以及教师正确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并运用科学知识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新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1]段开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 [J].新课程小学,2015,(5):157
[2]王娟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J].小学科学,2016,(9):145.
[3]范秋香.在科学观察中开启智能———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J].学 子,2015,(14):235.
论文作者:蔡招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教师论文; 事物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