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对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及护理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112例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针灸治疗及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较对照组的76.79%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良好疗效,辅以相应护理措施,还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紊乱
腹部手术患者因手术刺激、麻醉及腹部炎症等原因,通常会于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针灸具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为探讨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本案选取了112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2例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2001年第五版《外科学》中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临床存在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消失等症状,部分患者完全停止排气、排便。排除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3岁,平均(34.3±4.2)岁;病程3h-5个月,平均(2.6±1.2)个月。观察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23-45岁,平均(34.5±4.2)岁;病程4h-4个月,平均(2.3±1.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针灸治疗,方法如下: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中脘、气冲、梁门、内庭等为主穴,取内关、阳陵泉、三阴穴、膻中、隔腧及血海穴等为配穴,同时依患者伤口情况选择适当局部穴位,嘱患者取仰卧位,利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于术后6h开始行针刺,针刺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得气后,以补法刺足三里,以泻法刺阳陵泉,其余穴位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3min做一次捻转提插,每日2次,共治疗7d。同时辅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并帮助患者分析病情预后,告知患者行针刺时的相关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加强患者治疗信心。②饮食指导:尽早喂食,先给予流质食物,视患者实际情况转为半流质食物,然后逐步过渡至软食;坚持少量多餐原则,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腹胀患者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③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按摩穴位,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热敷;依患者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做康复操,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其中胃肠功能恢复包括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等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减轻,胃排空较慢,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胃排空均无明显改善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 和 进行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治疗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6.79%,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3.612;P<0.05)。
2.2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短,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肠在中医学上属“腑”,胃肠功能紊乱于中医学而言属“肠结”、“关格”等范畴[1]。腹部手术会伤及机体,破血、破气,导致机体精气亏损,气血滞瘀,腹气不通从而引起腹痛,治疗的关键在于通腑气,疏肠道,以恢复胃肠输送、吸收及消化功能,从而调整胃肠气机,促进气血通畅[2],所谓“通则不痛”,气血通畅,腹痛也会消失。足三里属胃下合穴,可调脾胃、和气血、通积滞等;上、下巨虚分别属大、小肠下合穴,可通大、小肠气机,腑气通畅则胃肠传导功能得以恢复;中脘属胃之募穴,行针刺有利调气机,加强胃蠕动;阳陵泉属胆下合穴,可疏肝利胆,避免上逆;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可健脾疏肝、行气补血。诸穴配伍,起到良好的健脾益气、疏通气机、行气活血之功效,从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本案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加施针灸治疗及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89.29%vs76.79%),同时患者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短,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行针灸治疗的疗效较好,辅以相应护理,还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胃肠功能,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璐.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8):3126-3128.
[2]柳瑞.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62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1):880-883.
论文作者: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患者论文; 胃肠论文; 针灸论文; 腹部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首次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