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资产流失现状分析_体育论文

我国体育资产流失现状分析_体育论文

我国体育资产流失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分析论文,资产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九届人大之后,我国进行了机构重组,原国家体委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体育总会,这是体育进入市场的关键。我国体育最高权力机构的职能转变标志着体育向市场过渡的外部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体育进入市场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形势下形成的体育资产结构和生产关系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体育由事业型转化成市场型时,显示出体制的极大弊端。过去体育资产属于国家,各项资金的来源由国家财政补贴,然而在市场经济中,首要明确的是体育产业的产权关系、债权关系,体育立即显示出一个较大的资金缺口,即体育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以及保值和增值的资金来源,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体育资产处于不进则退的恶劣竞争的环境之中。

2分析与讨论

2.1 我国体育资产结构的现状

体育资产结构是指体育所含部门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的体育资产大概可分为三大块:体委所属资产、学校体育所属资产和社会体育资产。体委所属资产主要用于培养竞技人才,包括各省市运动技术学院、体工队、业余体校、少儿体校等,它们拥有较齐全的训练、比赛、住宿、饮食和交通设施,有较高层次运动技术和训练水平的教练员,周到完备的保障系统,消耗着政府大部分的体育经费。学校体育所属资产基本上由教育部门拨款。其资产产权归教育部门所有。但是,近年来高校体育蓬勃发展,有部分省市已出现了高校体育与体委部门结合,与企业结合,跨入竞技体育的领域,欲与体委部门一争高低的趋势。例如去年北京体育大学参加八运会的学生在八运会上获得19枚金牌,若排名将位居全国前十名之列。而且高校体育界一直在论证着与市场接轨和与企业结合的可行性,只是还未找到最恰当的时机和结合点。社会体育资产属于集体或个人,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正进行体育向市场过渡的策略,体育市场尚未全面打开,所以社会体育仍处于萌芽阶段,社会体育资产与整个体育资产、其它第三产业资产以及整个社会资产相比尚属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迄今为止,体育改革只是将经营权归各地各部门所有,并提供相应的维持费。而体育资产经营者只是通过租赁场地、举办培训班、辅导班等形式获得微薄的收入用于发放职工工资、资金和应纳的税收等,根本无力累积资金对体育资产进行维修、维持,更谈不上扩大体育资产或使其升值。从根本上说,体育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

2.2我国体育资产流失途径

2.2.1 体育有形资产的流失途径

2.2.1.1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种隐形的流失, 我国的体育固定资产绝大多数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各地各部门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由于过去体育重于事业型和福利型,所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由国家承担,而这笔昂贵的费用同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相比却是杯水车薪。我国的体育固定资产分布主要在各级体委、各地高校、业余体校、中小学中,它们恰恰是事业型和福利型体育的代表,绝不可能创造出大于固定资产投入的经济效益(这里我们暂且不谈社会效益),而这些固定资产却每年都将进行折旧,这就意味着体育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如果不能迅速地开发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创造出大于折旧费用的效益,那么体育资产的流失就将是一个无底洞。如果体育改革将这些固定资产的产权下放,那么接手的任何一个部门都将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所有短期行为都将给体育本身带来致命的打击。

2.2.1.2 维持费用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流失。体育馆的用水、 用电及维修;体育场地划线、草坪的修补、保养,游泳池的用水、施药等等,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支出,这些支出在经费预算之初就要做出计划,不管体育设施是否用于经济活动,是否有经济效益。换句话说,体育资产无论能否得到利用都同样需要消耗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恰恰是国家事业拨款的主要方面,如果将资产归经营组织所有,那么它即使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也仍然不可避免一些基本消耗,对于刚刚起步的体育经营实体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不小的财政负担。

2.2.2 体育无形资产的流失

2.2.2.1 体育与第三产业的其它行业无竞争意识造成体育市场的流失。社会的整个消费市场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第三产业都在争抢这一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闲置资金的不断扩大,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消费市场也趋向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和白热化。体育经济本身起步晚,市场占有率低,再加上体育界自身处于向市场转化的过渡期,自身机制转变的震荡尚且应接不暇,无意识也无力进行消费市场的竞争,这本身就给自己的对手即第三产业的其它行业以可趁之机,市场经济规律将使它们不遗余力地先入为主,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体育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本属于自己的市场,对于青少年的市场流失更为关键,因为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培养起来的爱好和生活习惯将伴随人的一生,这就意味着体育就永远失去这部分人中的消费市场,体育市场的流失将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前途和未来,不可小视。

2.2.2.2 我国的名牌体育项目未步入市场, 未能创造产值而造成体育资产的流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训练竞赛系统中,我国创造了一批在世界上闻名的体育优势项目,如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女子举重、女子中长跑等项目。虽然它们在世界体坛名列前茅,但未能开发其经济价值,使得体育所创造的世界范围内的辉煌成绩在经济领域里变得毫无意义。相反,美国的篮球制造了耐克公司,意大利的足球制造了阿迪达斯公司,英国的体操成名了阿瑞娜公司。我国体育优势项目是由大量的国家财政拨款支撑起来的,它却未能给国家带来相应的经济回报,这显然是违背经济规律而不长久的。随着世界体坛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国的一些名牌体育项目在日渐遭受外国对手的挑战,优势正逐渐消失,这就意味着国家投入巨资创造的体育名牌在未获经济收益的前提下被断送了。国家为培养和发展中国名牌项目的巨大资金投入并未得到任何经济回报,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2.2.2.3 我国著名运动员过早退役,退役后无适当安置, 流失海外或其它不相关行业,未创造经济效益,也是一种体育资产的流失。运动员是体育产品的一种形式,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货币投入,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但由于未能与经济实体结合和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在未创造任何经济效益前就过早地退役、转行,致使一个高经济价值含量的产品被人为地废弃,国家在培养运动员身上年进行的投入被无意识地流失了。如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获得者许海峰,体操名将马燕红、童非、楼云,跳水名将陈肖霞、高敏、伏明霞,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邱钟惠、江加良,中长跑名将王军霞、刘冬、张林莉等等,他们都在自己辉煌的体育生涯划上句号之前就无任何经济效益地荣归故里了。对比体育经济发达国家就不难看出其中的损失之巨大了。迈克尔·乔丹使耐克公司更上一层楼,是耐克公司的广告支柱,美国短跑名将卡尔·刘易斯使日本松下画王彩电享誉天下。国内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健力宝集团使李宁开创了李宁体育公司,创造了国内名牌体育服装“李宁牌”。可以想象,如果那些著名运动员们的名誉和肖像权不那样白白地流失,中国的体育产业中将有多少个类似李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大名牌,体育产业还会这样举步维艰吗?据报道,李宁公司的年产值上十亿元人民币,可见那些流失的名运动员所具有的无形资产也该有几十亿元吧。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政府所重视,这不仅是体育资产的流失,也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2.3 体育资产流失成因及对体育产业化的影响

2.3.1 体育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国家所有, 体育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所以其消耗必然由国家财政支出。在新形势下的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并非有文件阐述体育固定资产的所有问题,它意味着国家仍背负这一负担,而体育产业实体因此缺乏经营的主动性,也无法按正常的经济规律自主经营。

2.3.2 体育无形资产一直被等同于政治影响而忽略其经济价值。国家在培养运动员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其主要任务是完成体育的政治功能,一旦运动员在世界上获得佳绩便达到了国家财政投入的目的,而忽略了运动员的经济效益,使我国的体育优势项目和著名运动员的经济价值未能实现。体育产业在失去了这些名牌项目和名牌运动员的情况下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战略。

2.3.3

体育产业经营和发展的无序性是造成体育资产流失的内在原因。目前,正是体育机构的重组阶段,体育产业的目标不明确,体育经营的轨道不畅通,体育资产筹措的途径单一,体育市场未形成规模,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淡薄,体育对企业的依赖性过强,体育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等等,使得体育进入市场的经济活动缺乏系统性、指导性、示范性,也缺乏经济性,势必造成整个体育产业的无序性,这种无序状态和不经济的经济活动便造成了体育资产的流失,如我国甲A 足球俱乐部由于经营的不经济性使得大部分俱乐部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种亏损不仅是企业的直接货币亏损,也伴随着足球无形资产的亏损,对这种经营模式如果不加更进,将断送足球的职业化前途。

3 结论

3.1 我国现有体育资产结构与新形势下体育产业化发展目标的不协调性将直接影响体育产业化发展速度。

3.2

我国体育有形资产投入一直被视为事业经费和福利财政支出部分,将体育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现有体育有形资产状况,它处于严重的流失状态,这种现象一直被计划经济的体制所掩盖。

3.3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长期被忽视,仅重视政治影响。 体育无形资产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巨大,我国尚处于对它的开发和认识阶段。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流失以亿为单位计算,却并未引起重视。

3.4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关系和国家利益需要是过去我国体育资产流失的外部原因,在开发体育市场之初,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无序性是资产流失的内在因素。

1998—05—08 收稿

标签:;  ;  ;  ;  

我国体育资产流失现状分析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