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目标的教学原则_读书论文

小学语文学科实现思想教育目标的教学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原则论文,目标论文,语文学科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要有效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针对性原则——把握心理,针对实际

教学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社会气候”“现实国情”,还必须研究学生的思想现实,分析其形成原因,把握其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提高教育的效益。

然而,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课文只能是过去的作品,这与现在急剧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生实际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距离。因此,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师就必须对部分教材中的思想意义更新认识,改变教育的角度。如《赶集》等文章,教学时应该充分地揭示背景与思想意义。但如《饲养员赵大叔》等一类以合作社、大跃进、人民公社为背景的课文,我认为不必刻板地展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将学生硬带入当时的历史真实中去。这类作品的思想意义,还是放在人物本身“对工作负责,热爱劳动”的层次上说为好。又如《再寄小读者》《落花生》等课文所反映的学习观、价值观、审美观,我们都应根据变化了的要求与结合现在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处理,既实事求是地把握好教材中的内在思想性因素,又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而作新的认识与评价,给这些教材以新时代的思想生命,否则,只能是“刻舟求剑”了。

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思维变得空前的活跃。要使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应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罗盛教》一文时,一学生提出:罗盛教可以不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出崔莹,他可以在摸到了孩子后,将他拉出水面,即自己先爬上来,然后再把孩子拉上来。不能说,这个孩子的想法没有一点儿合理性,也不能简单地说这个学生的思想是错误的,是出于自私的利己主义。面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因势利导,要学生再看课文,想想是否有这种可能性。结果,通过认真学文,学生都认为不可能,因为一是窟窿四周的冰连小孩的重量也承受不了,崔莹爬上去时冰就塌了;二是从字里行间看罗盛教这时是一心救人完全没有顾得上自己的安危,他用手“托”,用头和肩膀“顶”都是为了让孩子上升,使孩子不被冻死、闷死,而且托着顶着孩子在冰上的份量也轻了,容易被救上来,这样做的后果对他来说是极为严重的,但他却置自己于不顾。通过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具体情境,认识人物行为的意义,学生深受教育,同时也自然明白了朝鲜人民的领袖也要为罗盛教的死而题词纪念。

渗透性原则——披文入情,强调渗透

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是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所负担的任务所决定的。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主要应注意“阅读点”(关键词句等),“阅读面”(材料相关),“阅读过程”等三个方面。

1.从语言文字内容中开拓丰富的思想蕴含,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语义,使学生在深切理解语言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一教师在教学《草地夜行》中老红军掉进泥潭里时,抓住他的两个动作: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的“顶”和“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的“甩”。教师没有直接问学生“这一项一甩说明了什么?”而是抓住人物的这种行为让学生想象这样做的具体后果:草地韶上夜行背人已经很危险,背着人就陷得深,把人往上“顶”(一上一下),越“用力”顶、甩,自己越会下陷,就再无生的希望了。然后,又让学生通过阅读老红军在“快没顶时”说的一句话(要……要记住革命!)来理解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交流中学生领会了老红军为什么“找”和“背”小战士的原因)由于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由表及里地体会(想象体验)词的蕴含,学生不但深切地理解了词义,培养了理解能力,又深深地为老红军为革命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感动。

2.在材料的互相联系中,在形象特定的背景中让学生理解语言与形象的同时接受其思想教育。

如《詹天佑》一文,写詹天佑接受任务是与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阻挠与嘲笑相联系的,从中表现出詹天佑超人的胆魄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表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工作态度是与特定的自然环境困难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更可以表现出詹天佑严肃认真、踏实、科学的工作作风与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写开凿隧道与设计人字形线路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来表现工程科学价值、实用价值与时间价值的,这样就更能体现詹天佑杰出的智慧与才干。这一类课文如果忽视材料的互相联系,不注意背景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就既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形象与语言,也难以收到思想教育的理想效果。

3.在课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渗透思想教育因素。

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并不是用说教把思想硬塞给学生,也不是在课文的终结阶段归纳中心思想就是所谓渗透了。渗透性的基本特征,不仅表现在词、句、段等内容与形式的一个个“点”上,还表现在课文学习的有始至终的学习全过程上。学生体会文章感情,领会其中道理是应该(或必须)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的全过程相一致的。小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般有四个层层深入、依次递进、互相联系的阶段:即整体感知阶段,剖析理解阶段,抽象概括阶段与巩固发展阶段。以《信箱》(选教课文)为例,学生初读课文时一般仅感知到娃丽比哥哥更认真负责,克服困难送了一封信,得到了信箱的保管权。他们这时对内容的了解是浅表的较笼统的,知道的是一件事的基本内容与大体的阶段过程,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不断分化与深化的学习,他们一般会越过表层信息进一步认识到起关键作用的深层信息:送信是困难的,信是很特殊而重要的,送信完全是出于纯真的善良,不求报答,也不是为了与哥哥争保管权,进而又顿悟到她开始时与哥哥争着保管信箱与“央求开一次”等都是出于这种心理。这是学习的第二阶段,也是重点阶段。学生在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为娃丽的精神与善良所感动。接着学生通过综合这些人物的表现,通过与哥哥的行为作比较,抽象出同样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娃丽的品质是不同于哥哥的,从而概括出人物品质的结论,同时更深切地理解了娃丽在文中各处为什么有这样行为的原因,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第三阶段。此时学生不但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动,而且对这种思想感有了“理智”的认识。最后,就教育方面而言,学生会通过重视与回忆课文内容,随意或不随意地进行联想、反思、比较等,对自己过去的现实中的(或假想现实)类似现象进行自我评价和设计,调整以后的行动(当然,不能排斥也有无动于衷的),从而教育效果真正发生作用,这是第四阶段。分离出的概括流程如下:

教学中常有某些老师把“传道”任务置于第三环节而弃其它而不顾。这是片面的认识。四阶段中的后一阶段的学习(教育)均是以前一阶段的学习为条件的。当然在具体的学习时四阶段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覆叠现象,这种交叉程度的差异取决于材料性质和学习者的知识、感情、经验与能力的强弱程度。

整个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接受知识、获得智能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时时渗透着思想教育的过程,其间的教育因素随着语言所练的层次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因而理解的分析,单纯的灌注,既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收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强调“过程渗透”并非等同“面面俱到”,因此,在目标上要注意层次性、适度性与集中性。

发展性原则——面向未来,放眼发展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看,学生的思想面貌还会随着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目前的教育给予他们的思想认识与思想方法到底是否成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坚实基础,数年后学校要将现在的小学生交给社会,他们是否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上能够较快地适应这个发展变化了的社会,这一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适应”的问题是任何教学均应考虑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已有历史与现实的教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时,必然地要既立足于“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以加强针对性,又要放眼未来以注意发展性。

如一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学生提出: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来说明“不能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其比喻是不恰当的。“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什么不好?它们又实用(果实好)、又体面(美丽)。做人应该做既有用,又讲体面的人最好。这位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这样的审美观、价值观,同时解释了作者这样比,仅是为了说明观点,并没有从实质上否定桃子、石榴、苹果,接着他又让学生讨论,如果“体面”(外表美)与“实用”(本质美)择其一而取之呢?并要求他们用事实作答,结果学生很受启发。教师这样做是明智、积极的。他既准确地把握了课文思想中的本质内涵,没有机械地表面地理解教材,又看到了学生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两者恰当联系,辩证地又因势利导适当深化知识,在教育方法上具有远见性。

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具有真正的效果(包括后效),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与写作中,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中适当地经受思想撞击,接受较复杂思想挑战。如,小学语言教材中反映的事物形象与感情认识一般都是崇高的、光明的、进步的、健康的,但是学生在大量的开放与自主的阅读中,在影视信息中,在写作观察中,在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落后的、阴暗的、不健康的与反动的形象与思想观念,而且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恰如“美丽的魔鬼花”对青少年是很有点迷惑性与诱惑力的,加上在优越生活中成长的小学生心理又较脆弱。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教育都是应该看到,有所预见,并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有所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内容,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经受一些思想上的挑战与历练,让他们有一点思想上的准备,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学生也是会随着社会与身心的发展而变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也应该有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把握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现实与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我们的教育的内容、观念与方法,让我们的学生有点政治意识,有点忧患意识,有点辩证思维,有点应付现实的经验,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标签:;  ;  

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目标的教学原则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