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与测验编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测验论文,中学生论文,兴趣论文,我国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9:C93
1 研究目的
人的一生中总要面临各种选择,高考选填志愿可能是学生时代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国家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职业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因此,帮助个体准确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兴趣特点成为职业生涯规划关键的一步,也正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高中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欲编制出一套适合全国范围内高中生的职业兴趣测验。
兴趣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倾向,它的形成受到自身和外界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兴趣则是兴趣在职业选择活动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了职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2,4,16]。通过对职业兴趣的分类测量,可以将个体归属到某种职业兴趣类型中,从而便于找到其适合从事的职业。对于面临升学的高中生,则通过兴趣测量准确了解个人的职业定向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学科和专业。为了帮助高中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编制出一套适合我国高中生的职业兴趣测验。为了突出其职业指导作用,并使其成为具有开放性的测评系统(即视需要加进职业能力、人格等内容),暂命名为“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
兴趣测验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12年,Thorndike开始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1915年James Miner编制了第一个兴趣问卷,这标志着兴趣测验系统研究的开始。随后,E.K.Strong于1927年编制了SVIB(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这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与此同时,G.F.Kuder也开始了对职业兴趣测验的研究,并于1939年发表了KPR(Kuder Preferenee Record),随后将其发展成为KOIS(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cale)。此后,Holland自1953年编制了VPI(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SDS(Self-Directed Search,1969),并提出了“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理论(1970)[4]。自1965年后,各个职业兴趣测验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首先是Kuder(1966)在KOIS中引入了Strong的一些思想;其次是Campbell(1968)把KOIS中的同质性测验引入了SVIB中,将其发展成为SCII(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然后是经验模式和理论模式的融合,即将Holland的理论作为Strong的职业兴趣测验的理论基础[3,4,13,16]。
职业兴趣测验经过9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当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三大职业指导测验分别是:SDS、SCII和KOIS。其中前两者都是以Holland的六角形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KOIS对职业兴趣的分类虽然与Holland的分类不完全相同,但是也将其测验结果转化成Holland六类型职业兴趣的得分,以便解释。由此可见,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在职业指导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14]。
Holland根据自己在职业指导领域所获得的经验提出,人们之间一共存在着六种类型的职业兴趣,随后又将其发展,构建成六角形职业兴趣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和环境可以分为现实的(R_Realistic)、研究的(I_Investigative)、艺术的(A_Artistic)、社会的(S_Social)、企业的(E_Enterprising)和常规的(C_Conventional)六种类型。个体和环境之间不断地交互作用,个体选择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特点的环境,环境则通过自己特有的氛围和活动不断地塑造其中的个体,使其逐渐形成某些人格和行为特点。Holland将这六种类型的职业兴趣放置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上,以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示类型之间的相似程度[14,3]。由于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的简洁性和实用性,目前该理论在职业指导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很多经典的职业兴趣测验都将其作为测验建构的理论基础[11,12]。
我国对职业兴趣的研究和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大部分以引进和修订西方量表为主。从我国目前已有的与升学就业指导有关的职业兴趣研究结果来看,80年代张厚粲、冯伯麟等人针对职业兴趣展开了研究。冯伯麟(1987)采用Kuder职业兴趣量表、Holland的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以及Cattell 16 PF探讨中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4]。结果发现兴趣是影响中学生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而人格、兴趣和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郑日昌(1987)修订了美国ACT的职业兴趣量表,并命名为中学生升学就业指导评定量表(VIESA-R)[5]。1993年,时勘在其《心理咨询读本》中介绍了Holland的自我职业选择量表(SDS)[5]。龙立荣(1991)对国外三大主要职业兴趣测验——SCII(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ty)、KOIS(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cale)和SDS(Self-Directed Search)——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2]。白利刚(1996)详细介绍了Holland六角形职业兴趣理论[6]。方俐洛等人(1996)以Holland理论为基础编制了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7]。该文辁(19981999)将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应用于职业指导,探索建立我国大学科系职业兴趣类型图[8]。龙立荣(2000)采用职业自我选择测验(Self-Directed Serach,SDS)1996年的修订版尝试建立我国大学专业搜寻表[9]。
本研究的提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Holland职业兴趣分类模式虽然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但是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挑战。由于该理论产生于美国文化,因此它在不同文化间的可迁移性也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质疑。以美国人为样本的研究基本支持Holland的六角型理论(Cole & Han-son,1973;Cole,1973;Crabtree & Hale,1974;Nafziger & Helms,1974),以在美国居住的美籍西班牙人为研究对象,也有类似的结果(Harrington & Oshea,1980)。而脱离美国文化环境,以其它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为研究对象时,Holland的六角形理论并没得到严格验证[5,6,10,15,17]。蔡永红于2002年对我国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研究也表明:Holland划分的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中学生[10]。由此看来,社会文化背景对职业兴趣类型产生的影响不能加以忽视。我国历史悠久,灿烂的东方文化有其独特性,在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东西方影响共同冲击下,我国青年们的职业兴趣有什么特点,是需要探讨的首要问题。
其次,我国已有的几个相关研究在抽样上都是以北京城市地区的被试为基础。方俐洛(1996)的研究是以北京地区6所大学8个科系408名二、三年级的学生为测试对象[7],蔡永红(2002)以北京地区309名初三以上的中学生为测试对象[10],虽然北京的大学生也有一部分来自外省市,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但在接受的环境影响方面有其特点,并非我国青年学生的典型代表。而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作指导,在年龄与教育水平、生活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以及他们与工作世界的接触程度、职业兴趣的成熟程度等因素上与其他被试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将从探索性研究入手,对当代中国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特点及类型展开研究。
2 测验编制
2.1 前期调研
在编制测验题本之前,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文献调研和职业喜好程度调查(《职业名称调查》和《职业活动内容调查》),以了解当代中国高中生职业兴趣特点和结构,并收集测验项目。根据对SDS(Self -Directed Search,Holland)[11]、《爱丁堡职业问卷》、《Kuder爱好调查表》、《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兴趣量表》(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12~14]等兴趣测验的分析,结合职业喜好程度调查的结果,在多名有关专家对项目内容逐一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测验项目的选择范围。
2.1.1 调查对象 职业名称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和成人两组被试。学生组被试来自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学,年龄在16~18岁之间,有效调查结果共578份。成人组被试通过街头拦访得到,年龄范围是18至52岁,有效调查结果共516份。两组的年龄总平均为27.5岁。职业活动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城区六所中学的高二学生,年龄在15.5~17.5岁之间,平均16.5岁。有效调查结果共479份。
2.1.2 调查工具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6]中抽取了217种职业名称形成了《职业名称调查问卷》。该问卷分A、B卷,两套间卷选取的是相同的职业名称,如“药剂师”、“物业管理人员”等,只是指导语和评定方向不一样。A卷调查的是对职业的了解程度,采用的是Likert四点量表,四点分别是“1-很不了解”、“2-不太了解”、“3-有些了解”、“4-很了解”。B卷调查的是对职业的喜爱程度,采用的也是Likert四点量表,四点分别是“1-很不喜欢”、“2-不太喜欢”、“3-有些喜欢”、“4-很喜欢”。学生组被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成人组被试采用单独施测的方式。根据对《职业名称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5]以及兴趣测验等的基础上,编制了《职业活动调查问卷》。该问卷有132道题目,主要分为两部分:“职业活动内容的喜好判断”和“职业名称的喜好判断”。职业活动的题目如“从事新闻的采访和报道”、“绘制房屋设计图”,职业名称的题目如“中学教师”、“护士”。问卷采用Likert六点量表的作答形式,六点分别是“1-非常不喜欢”、“2-不喜欢”、“3-有点不喜欢”、“4-有点喜欢”、“5-喜欢”、“6-非常喜欢”。所有被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
2.1.3 调查结果 根据两次调查结果,我们排除了24种高中生不太了解的职业,如“冶金工程技术人员”、“五金制品制作装配人员”等,112种社会称许度过低或过高的职业,如“社会服务和居民服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此外,由于军、警、运动类的职业比较特殊,兴趣不是选择这些职业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决定在编制本测验时不包括这些职业。
2.2 初拟题目
根据前期文献调研的结果,在参考SDS(Self-Directed Search,Holland)、《爱丁堡职业问卷》、《Kuder爱好调查表》、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兴趣量表》等兴趣测验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测验题目。初拟题本共有200题,采用Lickert六点量表,要求受测者对每道题目的描述进行从“非常不喜欢”到“非常喜欢”的喜好程度判断。
2.3 测试与分析
初拟题本形成后,我们对其进行了两次试测,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题目和确定维度。
2.3.1 测试对象 第一次测试的对象是天津市、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766名高二学生,其中男生923名,女生843名。第二次测试的对象是河南省、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9070名高二学生,其中男生4333名,女生4737名。
2.3.2 测试结果 采用SPSS 9.0对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在以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分析后,从碎石图和公因素的直观意义来看,抽取7个因素比较合适,解释率为38.94%。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筛选题目,主要依据的指标有:各题目在本类型上的负荷(小于0.30)、各题目与本类型总分的相关(与本类型总分的相关低于与其它类型总分的相关)、各题目选择“喜欢”的频数(频数≤15%或≥85%频数),各题目上选择“喜欢”的性别差异(差异高于30%)。此外,还召开了专家讨论会,针对题目内容进行修订,最后将题目总数缩减到160题。
采用SPSS 9.0对第二次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在以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分析后,参考碎石图拐点的位置,仍然得到7个因素,解释率为40.12%。再次根据项目分析结果筛选题目,主要依据的指标有:各题目在本类型上的负荷(小于0.30)、各题目与本类型总分的相关(r<0.50,或r>0.50但p≥0.01)、各题目选择“喜欢”的频数(频数≤15%或≥85%),各题目上选择“喜欢”的性别差异(差异高于30%),各题目上选择“喜欢”的城乡差别(差异高于30%),最后得到测验用正式题本,共140题,每个类型20题(题目确定后每道题目在各个因素上的负荷表,见附录)。根据对各类型题目分析的结果,我们将七种类型分别命名为:艺术型、事务型、经营型、研究型、自然型、社会型和技术型。
3 结果
3.1 我国当代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类型
通过认真的研究过程,我们最终得出了我国当代高中生的七种职业兴趣类型,这也是构成测验的七个维度。各类型的特点描述如下:
艺术型(A,Artistic):敏感深刻、自由奔放,喜欢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借助于音乐、文字、形体、色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追求与众不同。情感丰富,做事凭直觉,厌恶常规性的工作。
事务型(C,Conventional):细致严谨、自制认真,喜欢规范明确、秩序井然的工作环境,偏爱系统性、条理性、规则性比较强的活动。注重细节,追求精确,不太喜欢变化过多或冒险活动。
经营型(E,Enterprising):精明自信、乐观进取,对商业信息比较敏感,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喜欢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能力。工作时精力旺盛,喜欢冒险竞争,不喜欢讨论学术性问题。
研究型(I,Investigative):严谨缜密、勤学好问,善于观察分析,逻辑推理,喜欢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探究事物。对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批判精神,喜欢独立的工作氛围,重视知识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型(S,Social):热情友善、容易相处,在人与事物之间,偏爱与人打交道。善于表达,喜欢倾听和了解他人,关心社会问题,乐于助人。交友广泛,亲和力强,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但缺少竞争意识。
技术型(T,Technological):稳重踏实、崇尚实干。在人与事物之间,偏爱与具体有形的事物打交道,不善社交。喜欢在需要动手的环境中,通过使用各种工具、设备,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制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自然型(N,Natural):喜欢户外活动,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索生命现象,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喜欢受约束,实干意识比较强。
从以上七种职业兴趣特点的描述可以看出,前六种兴趣类型与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的六种类型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之有较大区别的是自然型的提出。实际上,在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到自然型的端倪。例如,Guilford、Roe、Kuder的职业兴趣分类都具有户外型(Outdoor),Jahansson分类的结果在现实型(Realistic)的7个二级类中有农业(Agricultural)、自然/户外(Nature/Outdoor)、动物服务(Animal Service)三个子类,Jackson的分类也得到研究型中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和现实型中的自然/农业(Nature/Agriculture)子类[16]。Rothwell Miller得到的12种兴趣分类中包括户外(Outdoor)和医药(Medical)两类[31]。而本研究得到的自然型则是与农林牧渔医有关的职业,其中包括户外、农业、医药、动物等内容。分析出现自然型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条:首先,从我国的职业构成上看:198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际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联合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将我国的国民经济单位分成了13个门类:(1)农、林、牧、渔、水利业;(2)工业;(3)地质普查、勘探业;(4)建筑业;(5)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和咨询服务业;(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15]。本研究得出的自然型包含了13个门类中的1、3、4和5共4个门类。此外,统计数字显示:农林牧渔行业的人口占据全国总职工人数的4%,采掘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业等户外型职业的职工人数占全国总职工人数的19.1%[17]。由此,我国职业人口中属于自然型的职业人口占总职业人口数的23.1%[17]。由于职业兴趣的发展是受到了诸如性别、教育、父母职业、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尤其是当前我国强调农业发展、提出大力支援“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号召。因此有理由认为在本研究中出现自然型的职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中国的职业构成与当前形势的影响;其次,在被试的抽取上,本研究的样本覆盖面大,克服了过去研究主要以城市学生为对象的不足,由于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职业对个体的职业兴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被试群体的改变也是职业兴趣中的自然型得以通过本研究被发现的一个原因。本研究在每次测试中都考虑到城乡和地区的差异,总数超过一万名的被试样本,在构成上既有城市学生,又有郊区学生,既有北方的辽宁省,又有中部的河南省,同时还选取了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结果对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所具有的职业兴趣结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我国高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可以分为7个类型的结果是合理的。
3.2 测验项目的筛选
本测验7个因素组成项目的负荷值见表1。
表1 测验的因素结构及组成项目的载荷值
注:A,C,E,I,N,S,T分别代表艺术型、事务型、企业型、研究型、自然型、社会型和技术型
3.3 信度分析
再测信度的测量数据来自对北航附中134名高三学生进行测试的结果,其中男生64人,女生70人,时间间隔为两个月。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的数据取自第二次试测的9070有效数据。再测信度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的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到:七种兴趣类型经过两个月的时间间隔,它们的再测信度分布于0.72与0.83之间,Cronbach α系数介于0.89~0.92之间,由此看来本测验的信度比较理想。
表2 测验信度分析结果
兴趣类型间隔两个月的再测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
艺术型0.830.9059
事务型0.800.8884
经营型0.760.9193
研究型0.780.8966
自然型0.720.9182
社会型0.790.8934
技术型0.770.9169
3.4 效度分析
采用SPSS 9.0对正式题本2001年的测验结果采用以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以验证其结构效度。数据来自四川、陕西、天津、辽宁、广东共12032名高三学生测试的结果,其中男生6053人,女生5979人。从分析结果来看,测验的结构效度是比较理想的:7个因素的解释率达到45.35%,而且负荷在一个因素上的题目基本上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只有少数几道研究型的题目在技术型上有一定的负荷。这与研究型题目的特点有关,因为研究型兴趣类型的覆盖范围比较大,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总的来说,本测验的结构效度是很令人满意的。
4 实践验证及反馈意见
《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于2000年11月通过部级鉴定并正式投入使用。根据2001年5月测试后的《用户反馈调查》,我们已经初步看到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的积极效果。662名参加反馈调查的同学中有76.9%的同学认为测验结果符合或比较符合自身的特点;54.4%的同学认为此次测验结果对他们选报专业非常或比较有帮助;60.6%的考生表示自己要把本测验推荐给自己的同学或朋友。由此可见,本测验对高中生选报专业有比较大的帮助,大部分的使用者对本测验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5 结论
(1)本研究发现当代我国高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分为七种类型:艺术型、事务型、经营型、研究型、自然型、社会型和技术型;
(2)本研究以指导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目的,参照国际通用职业指导理论,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套适用于当代我国高中生的职业兴趣测验;
(3)本测验的信、效度均符合测量学的标准,并从初步实践中得到了使用者的肯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