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绒和蒲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论文_张中华1,张一帆2,彭,翊1,王艳琦1

蒲绒和蒲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论文_张中华1,张一帆2,彭,翊1,王艳琦1

1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医院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42700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100053

摘要:蒲绒和蒲黄各种成分基本类似,但与药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总黄酮、槲皮素及山奈酚,蒲绒的含量明显高于蒲黄,本文研究中,为了将蒲绒和蒲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观察,通过采用超声、过滤、浓缩、冷冻、干燥方法提取蒲绒及蒲黄的化学成分,并对各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今后蒲绒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蒲绒;蒲黄;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

香蒲在全世界的品种共有18中,它是一种香蒲科植物,其分布地区主要集中于热带和温带,除南非外均有产【1】。香蒲的生长的适应力较强,且是一种较为耐寒的植物,尤喜生长于光照充足的浅水湿地,生命力非常顽强。在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重要蒲黄就来源于香蒲的花粉,具有较高的中药药用价值。蒲黄具有较好的止血、通淋和化瘀的功效,对于咯血、外伤出血、肿痛及血淋涩痛等均具有较好的疗效【2】。香蒲不仅其花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国传统中医中,香蒲的其他部位同样能够作为中药材,且同样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香蒲草、香蒲棒等。香蒲最常用于药用的为香蒲花粉,是蒲黄的主要原料,香蒲棒是香蒲的果穗,其同样具有较好的止血功效。在通常情况下,香蒲生长于六月,香蒲成长初期为蒲黄,经过生长2-3个月后,称之为蒲棒,待到秋季,蒲棒将会完全干透,其形状为细小绒毛状,如棉花一般蓬松,因此土家族民间习称蒲棒为“毛蜡烛”,在蒲黄果穗近成熟时将蒲棒采集回家备用,每遇外伤,常取蒲棒果穗搓绒即蒲绒外敷伤口,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皮肤大面积创伤、口腔溃疡等,能快速止血收口,且伤口不感染。有关蒲黄的成分及药理已很多,但关于蒲绒的研究尚未报道。本文针对及研究主要是针对蒲黄及蒲绒成分分析对比,并对于两者药理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 蒲绒和蒲黄的化学成分提取

蒲黄采用双层纱布包裹,按照料液比1:10,1:8,1:6加入去离子水,超声提取三次,每次超声时间1h,其提取温度为60度,过滤液采用旋转蒸发仪60度真空浓缩至固形物30%,浓缩液再采用冷冻干燥。干燥物即为蒲黄提取物。蒲绒采用双层纱布包裹,按照料液比1:12,1:10,1:8加入去离子水,蒲绒要完成浸在水中,超声提取三次,每次超声时间1h,其提取温度为65度,过滤液采用旋转蒸发仪60度真空浓缩至固形物30%,浓缩液再采用冷冻干燥。干燥物即为蒲绒提取物。

所用仪器及设备

AL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UV-390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立;SHA-D水浴恒温振荡器,苏州威尔试验用品有限公司;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MD-41磁力搅拌器,日本雅马拓;KQ-250E超声波清洗器(250 W),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D5-3冷冻干燥机,美国金西盟;Heidolph G3-VAP旋转蒸发仪。

2 化学成分分析

2.1黄酮

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剂,其具有多种功效,黄酮在人体中时,对氧自由基的清楚效果较好,同时黄酮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对细胞的退化和衰老可取得显著的延缓作用,而且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癌症发生。黄酮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取得较好的改善作用,据研究发现,不同物质中的黄酮其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如向天果中的黄酮中含有的PAF能够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不仅能够抑制,而且可缓解已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黄酮应用于外伤患者时,可对炎性生物酶的渗出进行抑制,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2.2槲皮素

槲皮素,又名栎精,槲皮黄素,溶于冰醋酸,碱性水溶液呈黄色,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可将其作为临床用药,槲皮素应用于临床中时,对患者的痰阻和咳嗽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从而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从外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可为其降低血压和血脂,对于冠心病患者能够抑制其冠状动脉狭窄症状,从而增加患者的冠脉血液流量。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山柰酚

山奈酚具有抗癌、抑制生育、抗癫痫、抗炎、抗氧化剂、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剂、止咳[分子式及分子量]:C15H10O6;

2.4 多糖

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种10种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多个相同的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之为同多糖,较为有代表性的有纤维素、糖原等;而由多个不同单糖组成的多糖将其称之为杂多糖,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为半乳糖、戊糖等。多糖中含有不同物质,各种物质经过不同的聚合程度后,成为多糖,因此多糖不是纯粹的化学物质。多糖类聚合物无甜味、且不可溶于水,但是因为多糖属于一种糖苷,因此能够溶解于水,通过水解后,期间经过中间产物的产生,最终可得到单糖【3】。

3蒲黄的药理作用

3.1蒲黄具有凝血作用:通过口服蒲黄水浸液,或乙醇浸液,能够明显缩短凝血时间。据研究发现,蒲黄之所以具有凝血作用,可能是因为蒲黄中的黄酮类物质发挥了作用,黄酮类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后,会发生其特有的转化作用,经过转后后,黄酮类物质成为鞣质,鞣质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因此蒲黄的凝血作用来源于其黄酮类物质,而且研究还发现,当蒲黄的品种不同时,因为不同品种的蒲黄发挥凝血作用的机制不同,其凝血作用也不同【4】。蒲黄中含有一种抗凝血活性较好的多糖,其不仅具有抗凝血活性,同时还具有促凝血活性作用,而其活性与浓度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5】。

3.2蒲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蒲黄的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步得到明确,经过研究发现,蒲黄具有与糖皮质激素类似的作用,但是蒲黄不会对外围血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蒲黄与临床中常用的免疫抑制类药物的作用相比,其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6】。蒲黄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有研究报道称,将蒲黄通过灌胃给药后,能够有效为患者提高其大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率,而且对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作用,蒲黄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症状,而且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7】。

3.3蒲黄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人体的血脂水平一旦升高,会对其内功功能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内皮功能发生异常,但是,蒲黄之所有拥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降血脂等功效,得益于蒲黄各种有效成分的综合,因此,蒲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血脂水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高脂血症,帮助患者修复血管内皮出现的损伤【8】。蒲黄在临床应用后,首先为患者的血流变性和红细胞流变性进行改善,从而促进其血液循环和微循环恢复正常,使患者恢复期内皮细胞代谢功能,因此能够减轻高血脂症患者造成的内皮损伤现象【9】。

3.4蒲黄的其他作用

3.4.1蒲黄的抗结核作用:将蒲黄煎剂调整为高浓度,以1:100的浓度在试管内进行试验,它能够有效抑制结核菌生长和繁殖【10】。

3.4.2蒲黄的抗炎作用:据相关研究报道,以大鼠下肢烫伤为研究对象,采取蒲黄煎液,外敷与烫伤部位,其具有较为明显的消肿作用,将蒲黄水煎醇沉制剂通过腹部注射于大鼠给药,能够降低其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现象,且能够有效缓解其肺水肿现象。蒲黄的抗炎消肿作用主要是因为蒲黄对局部循环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11】。

3.4.3蒲黄的抗微生物作用:蒲黄水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其较好的抑菌作用,表示蒲黄抗微生物作用显著,不仅蒲黄本身的抗菌作用显著,而且蒲黄中的槲皮素同样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抗菌,槲皮素对变态反应同样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除此之外,槲皮素还具有解痉、利尿、平喘等作用,而且其作用较为明显。

4.小结

通过对蒲绒及蒲黄的成分分析,发现蒲绒和蒲黄的各种成分基本类似,但其中药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总黄酮、槲皮素及山奈酚,蒲绒的含量明显高于蒲黄。湘西土家苗族传统广泛使用蒲绒,但关于其成分的分析及药理作用几乎无报道,本文通过采用超声、过滤、浓缩、冷冻、干燥方法提取蒲绒及蒲黄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及比较,为蒲绒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今后蒲绒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权荣.蒲黄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0,20(12):81-83.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5-246.

[3]杨芳.蒲黄之药理[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22(1):49.

[4]GibbsA,GreecE,DoctorVM,etal.Isolationandaticoagu-lantpro-pertiecofpolysaccharidesoftyphaangustataand daemonoropsspecies[J].ThrombRes,1983,32(2):27.

[5]毛俊琴,黄晓瑾,李铁军,等.蒲黄总黄酮对麻醉犬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9):1089-1092.

[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57.

[7]张嘉晴,周志泳,左保华.蒲黄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4):20-22.

[8]耿群英.蒲黄的引产作用及一般药理实验[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5):299-300.

[9]苗明三,王智民.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320.[10]王丽君,廖矛川,肖培根.中药蒲黄的化学与药理活性[J].时国医国药,1998,9(1):49-50.

[11]王浴丰.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2.

论文作者:张中华1,张一帆2,彭,翊1,王艳琦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蒲绒和蒲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论文_张中华1,张一帆2,彭,翊1,王艳琦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