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论文_刘建华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论文_刘建华

身份证号:370911198611113644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城市内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逐渐上升,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时,合理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能够尽量避免应用传统雨洪控制技术时,出现景观设计和洪涝治理间存在的冲突,但由于我国引进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时间较短,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引言

新型雨洪控制有效结合雨水资源利用系统、可持续排水系统等相关学科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其各专业的优势,进而达到截污和滞留等目的。通过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式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可提升园林工程节能环保性能。对此,本文首先对洪涝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影响以及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雨洪控制利用的联系进行介绍,然后对新型雨洪控制理论以及其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以某城市风景园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新型雨洪控制方式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1洪涝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影响

洪涝对于城市风景园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地表径流受到阻碍,导水能力降低。随着城市大面积硬化,不合理的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导致城市发生洪涝灾害时,雨水很难渗透或者涵养在土壤环境中,在较短时间内会形成大规模地面径流,容易造成局部内涝,对风景园林造成破坏。第二,排水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当前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与实际要求不符,这样就会影响市政排水性能。为了保证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人们在游玩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风景园林美学效果,必须对雨洪控制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2雨洪控制利用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发展

现阶段,城市化进度加速,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不断增加,带动着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此技术,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效益良好。我国城市风景园林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发展,需强化专项规划引导,注重雨洪管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同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城市排水标准,完善雨洪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从风景园林实际情况来说,因为园林建设的影响,使得地表径流被破坏,引发水流不畅问题。若发生洪涝,使得洪水难以顺利排泄,会加重洪涝灾害的影响。此外,因为排水规划存在着不合理问题,排水设施的功能性较差,降低了排水系统运行的效果,破坏园林景观。应用雨洪控制利用,通过采取系列措施,通过小改造实现排洪泄洪,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3优化措施分析

3.1提升风景园林的魅力

随着大量的实践和反思能够看出,合理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风景园林应当具备的排水功能与其整体的生态美观性之间的契合度,以不破坏环境整体性为前提,规避包括洪涝在内的诸多常见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雨水湿地和花园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雨水湿地和花园的建设,不仅没有导致城市固有生态具有的美观性遭到破坏,还完整呈现了风景园林在生态保护、美化环境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当然,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内容外,对于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来说,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具有的作用还包括为人们的日常娱乐及休息提供场所,使人们在学习或工作生活告一段落后,能够置身于充满独特魅力的自然景色中,身心自然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城市风景园林存在的意义,也就由此体现了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利用硬性基础设施和软性景观来构建雨洪抵御系统,提出政策建议使得城市肌理能够减缓径流,构建一个绿色环路及3处水池湿地来存续雨水,同时通过现有水系流线和市政排水管网能够降水排出。(1)渗透。采取透水铺装材质、生态植草沟、生物滞留池等措施,有效增大径流雨水下渗量。为保证雨水渗透可渗透至地层中,采用绿色屋顶及雨水花园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净化水质。(2)滞留。结合场地竖向设置植被缓冲带,旱季为旱溪水景观带,雨季具有一定蓄水功能,降低地表水流速,去除部分污染物,最后将多余雨水排入池塘及市政排水管网,亦不会影响公园防洪设计。(3)蓄积。通过设置景观调蓄池塘和地埋式蓄水池,有效存储场地内雨水径流。(4)净化。应用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和人工生态滤池等设施,配合微生物填料、土壤自净功能等措施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5)利用。通过净化的蓄积水体,地表水池有效的丰富了公园景观效果。地埋式蓄水池可有效为公园景观用水、植物浇灌、功能房用水、道路冲洗等提供用水。(6)排放。通过预埋溢流排水沟,将超过续存总量的雨水排出至附近河流水系和市政排水系统,达到低污染甚至无污染排放。

3.3很大程度改善城市的水循环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所选用的主要材料均为混凝土,换句话说,城市中绝大多数建筑所对应的结构均是由混凝土所构成,而混凝土的特点,决定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城市固有地形受到的损害以及水循环系统受到的影响必然会逐渐加重,这一问题无法彻底杜绝,要想尽量缓解混凝土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缩小所对应的影响范围,工作人员应明确恢复水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主要目标,合理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保证城市固有生态环境的质量能够得到应有的提升。除此之外,新型雨洪控制为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带来的便利,还体现在以下方面:降低出现城市内涝灾害的几率、降低河道侵蚀问题发生的几率、缓解水污染等。无论是建立水循环系统,还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具有的作用都十分明显。

3.4积极借鉴优秀案例

国内外正在积极推广应用雨洪控制利用,以德国为例,在诸多景观设计中,均采用了雨洪控制利用,如柏林广场和汉诺威市康斯伯格生态城。基于雨水收集与利用,实现雨洪控制。雨水收集利用,除了采用植被渗沟或下凹式绿地等方式,利用景观水体实现雨水收集于调蓄。此外,哈诺佛克隆堡山的雨水处理等景观,也应用了雨洪控制利用。此理念和技术,已在许多国家得到较好的发展,有着较多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雨水花园较为常见,是雨洪控制利用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发挥植物和土壤的吸收作用,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或者水涝灾害严重的地区,应用雨洪控制利用,实现和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对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有极大的帮助。在非雨季期间,将雨洪控制利用设施作为公园设施或者运动场设施等,不仅能实现洪涝控制,还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可结合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借鉴方案,充分考虑水文、生态环境等条件,最大程度上控制人类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雨洪控制理念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探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意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形成针对性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有效的缓解城市洪涝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宁.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5(10).

[2]王兆龙.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142.

[3]唐坤城.试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13(21):309–310.

[4]刘恋.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探讨[J].魅力中国,2017(34).

论文作者:刘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论文_刘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