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小学教育这一方面,小学可以说是学生们成长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基石,这其中以小学语文为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成为当下要点,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赏识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因此,本文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展开探讨。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及意义
前言:
小学是我们这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语文又是我们的母语,那么小学语文的地位不用想也知道是异常重要的,笔者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实际应用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提出了笔者自身的一些想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一、赏识教育度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具有特殊性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以及学生自身的活跃性有着一定的影响,沉闷呆板的语文课堂无法完全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赏识教育便可以通过教师从中协调,在学生的思绪即将神游之际适时引导回来。但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制度有其两面和特殊性,赏识教育亦不例外。因此教师们在运用时要掌控好力度,避免“过犹不及”现象发生。
(二)具有必要性
如果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长期的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一个通病: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发表看法,缺乏在众多目光包围之下说话的勇气,在集体活动中能保持沉默就绝不多说一句话,这种情况类似于英语教学方面的“哑巴课堂”。在课堂害怕与教师产生目光接触,唯恐被提问到的是自己,不仅学习语文的效率下降,语文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沉闷压抑、缺少活力。小学语文课堂应当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适当的改变,例如: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管理班级,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自卑程度,培养他们敢于发言讨论的勇气,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的一面,在教师的关怀中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吧们自然会主动融入语文课堂、参加语文学习活动,这便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三)具有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小学语文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内容联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率。赏识教育可以让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沟通,突显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性化,也增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既缓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加强了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小学语文看虽似简单,其实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包含了对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生活,也可以当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是其在教学中重要性的体现。
(四)具有自信性
如今的教育体制,已经消除掉了从前的呆板,对学生的整体判断也不仅停留在“学习好、成绩好的才是好学生”这种基础层面。不仅是改革的原因,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在改变,例如:某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处于班级排名的尾端,考试常常处于及格线之下,这个学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越过了及格线,虽然成绩单上的排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他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仅仅因一份成绩单而坐实其“差生”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心理上极易受到创伤而引发自卑情绪,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赏识教育进行教学,针对学习中学生的进步、新奇想法的提出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示肯定,让学生意识到努力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便是赏识教育所具有的自信性特点。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任学生
在同一个班级中,中等生的数量比优等生要多出许多,通常情况下班级平均成绩也与中等生相差无几,那么如何让中等生迈过门槛,走向优等生的阵营,赏识教育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中等生意识到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清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其次,对中等生予以肯定,营造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相信他们的态度。大数据表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可以极大的增加并稳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进行肯定,表达充分的信任而不是怀疑学生是否作弊,那么长此以往,中等生就会渐渐消除潜在的自卑心,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语文的学习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二)尊重学生
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有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不要完全以自身的思维逻辑看待学生的观点,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肯定学生的努力并且引导学生找到自身观点的不足之处,学生有进步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尽可能触动内心的赞扬,且根据不同学生具有的特点,因才施教,赏识教育与普通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把学生当成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将学生的实际感受与兴趣融入课堂,充分展现赏识教育的效果,为学生树立自信。
(三)欣赏学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并予以欣赏的态度的态度。贯彻赏识教育的理念,充分的对学生进行肯定,也间接地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同身受地体验到教师对自身的帮助,这种欣赏也会像一粒种子一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带来一片全新的绿色。
(四)批评艺术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们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如果发言错误不仅会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也会批评自己,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这种意识把内心深处的恐惧与自卑心理无限放大,形成一种“越不敢说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说”的恶性循环,以及教师在面对那些可能拉低了班级平均分的学生时,要适度的批评,不要让学生觉得,课堂保持沉默、拉低平均分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要在批评中对学生的某些进步表示适当的肯定,松弛有度,才会让学生吸取失败的教训,从而奋发图强,而不是在言语攻击中把学生彻底打入学习语文的深渊,这便是赏识教育在批评方面的艺术之处。
三、结语
赏识教育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促进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尚有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多多担待。
参考文献
[1]郭忠英.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2016,(10):81.
[2]钟美兰.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思考[J].同行,2016,(14):205.
[3]潘招娣.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2016,(05):173.
[4]庞宁.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2016(4):153.
[5]张会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科研视点),2015(8):14.
论文作者:登巴达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小学论文; 意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