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与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系统、细致的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全面提升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34-02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是否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医护方案,对临床抢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出,临床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治疗进程中给予高效、及时、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1]。鉴于此,我院从2015年开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配合中引入急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系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现具体的急诊护理路径、抢救效果进行如下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号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与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8例;年龄36~67岁,中位年龄(46.7±8.4)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9例;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47.2±8.5)岁。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路径方案,主要途径为下: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灌注治疗,分别给予吸氧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生活干预以及疼痛干预等。
针对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急诊护理路径,主要途径如下:
(1)评估患者情况。在患者进入到医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当马上出诊,针对患者病情实施初步评估,并进行生命体征检测,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尽可能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
(2)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分别安排主任、主管医师、康复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综合参考患者实际情况,在征询临床医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表[2]。
(3)急诊护理路径表实施。治疗进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急诊护理路径表来开展相关的护理操作,同时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护理操作,并根据该表来进行检查与治疗工作的安排。除此之外,每天安排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病情、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以便于针对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优化。
(4)疼痛干预。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估,同时实施血气分析,必要情况需要进行给养护理。针对严重心律失常、休克以及胸痛的患者,应当给予相应的止痛方案,并安排专人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5)日常干预方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禁止患者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同时针对患者食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因为食量过多导致心肌负荷增大。饮食应当综合参考患者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3 临床观察指标
抢救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除此之外,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实施统计学处理,抢救效果各项指标采用(x-±s)表示,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抢救效果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共计发生3例心力衰竭、4例胸痛、2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并发症发生率为34.48%(10/29);观察组共计发生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急性缺氧,引发患者心肌细胞坏死,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痛、心功能衰竭以及休克等现象,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现代护理学提出,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十分凶险,护理人员在临床能够利用的抢救时间极为有限,而常规护理途径因为抢救效率不够理想,导致临床整体疗效不够理想。综合参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与临床症状,需要把现代急诊护理中常用的各种方案进行深入的整合,制定出一套高效、系统的急诊护理路径,以此来提升护理工作的预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
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途径,急诊护理路径主要是通过有关医护人员综合参考患者疾病特征,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实践性以及条理性,从而有效防止护理流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急诊护理路径能够让相关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密切相扣,使得相关工作时间能够精准化、具体化,尽可能减少抢救进程中的停滞情况,使得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均得以全面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在可救治的“时间窗内”得以抢救,降低患者死亡率。龚素贞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通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整体疗效得以显著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也得以显著改善[4]。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其抢救效果各项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提示,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在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抢救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临床疗效与最终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楠.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2(04):330-331.
[2]黄淑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1(05):573-574.
[3]张小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4(12):2175-2176.
[4]龚素贞.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5(17):91-92.
论文作者:相伟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效果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