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活水润泽数学课堂论文_余月婵

让“生活”活水润泽数学课堂论文_余月婵

(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325000)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现阶段课程中如何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给课堂输入“生活”的活水,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

一、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前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有目的的思考。在课堂上不仅举出了很多例子,而且把找到的圆形物体带到了课堂上,有硬币、手表、赛车的车轮。学生还发现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比较多。我便问:“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许多东西要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猜想出许多理由:“人们喜欢圆形,它看起来很美。”“圆形的东西便于滚动。”“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为什么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呢?”于是,我和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流淌着探索生活奥秘的喜悦之情。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巧用生活经验,活化数学文本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使学生体验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是那么有趣和有用。

1.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厘米的认识》一课,课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牙签、火柴、硬纸条等,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边。有的学生量出5根半火柴长,有的量出的是3根牙签长,有的量出2个硬纸条的长。教者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刚刚测量的经验,发现这些材料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看来得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学生马上想到尺子,这是在生活中看到和用到的,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了解,一下子激起学习的愿望。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创设购物情境,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购物经验,让学生体验小数加减法题的生成。

2.对教材内容进行“编码”。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现行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有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可以适当进行改编、重组、删减、增补。如有这样一道例题:甲乙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人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对修路不熟悉,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于是,我把它改成:两个同学要完成60朵小红花的制作,小军单独做10天完成,小丽单独做15天完成,如果两人一起做,几天能完成?出示此题后,可配上图,让学生形象的感知、理解。然后把“60朵”这个条件去掉再解答,学生很快理解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书本上的一部分例题和习题都可以改编成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三、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利用数学方法服务、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文本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

1.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如:教学“探索交换律”一课,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四位学生到讲台上,每人拿一把长柄勺,模仿舀汤喝。但他们怎么也不能把汤送到自己的嘴里。一番思考和讨论后,学生想到了交换,于是得出来一个规律: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不能为自己做事,却能为别人做事,这样我们得到的收获总和是一样的,这就是生活中的“交换律”。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课堂即将结束时,教者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生活中的测量。学生测量自己身上的或别人身上的手指、手掌、腿、头、裤子的长度。孩子们在生活的课堂里解决了身边的问题,体验了身上藏着的神秘的尺子,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2.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例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 ,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学了比例尺后,让学生按一定的比例设计自己房间的平面图。研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我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研究、发现,以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学生在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我们的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

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因此,数学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堂由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论文作者:余月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让“生活”活水润泽数学课堂论文_余月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