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童伟伟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 分析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康复护理方法,n=2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n=20),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躯体、精神、社会)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明显,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及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责任制康复护理;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管理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并发多种合并症,患者病情稳定后,往往需要开展康复训练,从而有效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临床临床实践效果良好,为进一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对责任制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所选患者均满足诊疗指征[1]。根据所选患者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20)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5.63±3.58)岁。对照组(n=20)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5.71±3.62)岁。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标准:(1)无法定监护人者;(2)能够耐受相关操作者;(3)满足治疗指征者;(4)能够耐受相关操作者。排除标准:(1)合并多个系统严重疾病者;(2)合并交流障碍者;(3)合并精神分裂症者;(4)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5)无法耐受康复治疗或其他原因导致中断本院治疗者。2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方法,结合患者意识情况、四肢肌力评估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给予责任制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护理干预模式:由责任护士与辅助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24h负责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满足康复治疗者,及时开展对应康复护理。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一定数量患者,对患者开展病情监护,整合基础护理,做好家属沟通,讲解尽快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全程且具有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做好各项康复护理指导。

(2)完善被动康复训练:卧床期为患者提供被动训练,对偏瘫肢体进行按摩、揉捏、注意由慢而快、由浅入深,每天至少2次。指导床上活动方法,借助关节锻炼器材,为患者做好关节被动活动,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避免关节功能僵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避免卧床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时变化体位,避免一个位置长期受压,每天擦拭患者身体,必要时使用气囊,防止压疮形成。指导患者开展足趾、踝关节屈伸训练,每天3-4次,每次时间20min左右,以患者实际耐受性为主,避免超负荷锻炼。

(3)做好主动康复指导:待患者能够自主活动后,护理人员做好坐位、站立及行走训练,强化患者下肢肌肉、关节功能。为患者制定训练计划,以强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求患者独立完成一些基本操作,促进肢体功能进一步康复。协助医师,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分析,长期追踪患者实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对应处理。在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要扮演好患者的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健康宣导的执行者及护理问题的咨询者。

1.3评价指标

对比2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指数,分别采用Fugl-Meyer、Barthel量表进行判定,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越好[2]。与此同时,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每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比较

2组护理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2组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躯体、精神、社会四个层面,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突然,患者容易合并肢体偏瘫、吞咽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病情,同时增加临床处理难度,进而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做好原发病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及时为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进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4]。本研究结果显示,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强化生活自理能力。也就是说,为患者开展良好的护理干预,提供责任制护理模式,可改善康复护理效果。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际病情及恢复情况,给予个体化健康护理,协助患者制定高效、安全、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5]。关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对策,推行责任护理模式,可促进预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范海燕,施炜.时间目标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01):75-78.

[2]谢冬梅,柯阳.“一站式”护理服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模式下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03):40-42.

[3]顾莹,张睿,陶东霞,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6):146-148.

[4]李旭.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围术期的应用观察[J].罕少疾病杂志,2019,26(01):23-25.

[5]王倩,董立焕,成杰,等.急性应激障碍、患病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4):941-944.

论文作者:童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童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