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灾备系统中的数据库同步技术论文_冯国礼,柴育峰

论述灾备系统中的数据库同步技术论文_冯国礼,柴育峰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灾备系统能保证业务运行的安全效应,特别是金融企业对灾备系统的依赖性比较大,一旦重要金融数据出现丢失或损坏现象,会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这种提升数据信息抗灾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数据库同步技术在灾备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灾备系统;数据库;同步技术

1灾备系统的相关概述

1.1灾备系统的含义

容灾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手段和管理方式中的主要技术来源,它能够对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保障。如果出现灾难情况,系统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数据修复,从而保证企业日常业务的维系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容灾工程来说,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工程,在业务能力上,能对容灾进行良好的划分,在用户使用数据方面,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2数据容灾

数据容灾是在异地之间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系统,通过对当地的数据进行复制和传输,来保障系统中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正常使用。在业务实现上也能进行备份,保障数据运行的可用性。特别是在异地实现数据的同步方式,不仅在数据上实现了同步传输和读取的方式,在异地效果上也实现了远程数据共享的灾备方式。

1.3应用容灾

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建立的基础上实现的,无论在异地数据交流,还是在本地数据传输上都能保障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对于应用备份系统来说,它是一套比较复杂的、全面的系统方案,不仅能为数据实现完整的复制,还能保障负载均衡以及集群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应用容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业务的持续性,所以在整个系统设计期间,就要建立多层次的网络机制,任何一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的业务运行都能有效地得到保障。

1.4集群

集群一般是在性能比较高的系统上实现应用的,它能够为软件实现检测效果。如果一个服务器出现故障,系统就会自动切换到其他服务器上。备份服务器也是自动的模式,当故障被修复后,业务中的数据仍然能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系统中的服务器能保障业务能力和备份能力的有效运用,集群也能实现多种层面的检测和切换,在各个系统中实现了较高的可用性。

1.5负载均衡

每台服务器都能实现独立的业务完成方式,负载均衡机制能够在外部请求方式上实现服务器中的数据响应,从而反馈给客户。在这种独立的、对应的机制下形成了负载均衡。它在结构上是以网络结构为主要形式创建的,为实现的业务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实用性,不仅实现了WEB服务、FTP服务,还得到更好的伸缩效果。

2灾备方案典型比较

2.1存储灾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集中应用,网络对数据的存储方式成为较大的变化。网络存储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产品,对于NAS(网络附属存储)来说,它能实现网络信息的实时共享。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实现较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实现的部署价格和管理方式也变得更加优化。但这项技术的功能还比较单一,在维护方面主要依靠人工。它在内部系统中是一个独立的操作领域,不仅增强了服务器对资源的储存效果,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它在备份过程中,是不经过服务器来实现的,与其他的储存设备相比较,它是以外接存储系统的形式存在的。对于SNA(是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来说,在运行方式上不仅简单、方便,也实现了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灾备方案系统中,它是企业在存储上经常利用的技术。这项技术在存储结构上改变了DAS(开放系统的直连接存储)存储设备的模式,实现了多种服务器的运行。不仅实现了较大的存储容量,也实现了数据之间的共享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虚拟灾备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使用,虚拟存储技术在研究领域上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虚拟技术推动了容灾技术的优化,在储存和操作上都实现了恢复系统和备份系统。对于虚拟对象层来说,它是储存上能够依靠的主要层次,能够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然后在储存功能上实现虚拟技术。虚拟技术在容灾系统中的应用是以资源集约的形式实现的,如果系统能够保证正常的运行模式,这些储存资源就能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虚拟本身就实现了容灾技术效果。

2.3数据库灾备

在容灾方案建立过程中,要考虑客户在业务的实际需要而选择不同的容灾技术。对于联机事物处理来说,主要是在数据底层进行容灾现象。如果对数据多的进行读写方式,就能实现高级的复制效果。但这种事务处理方式也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在各个建构平台之间,实现的数据库不仅减少了对硬件实施的资源利用,也制约了一些复制技术的扩展性。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种高级复制在维护上不仅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而且对整个系统的运行也具有较大的影响。DataGuard(一种高可用性的数据库方案)是灾备系统中主要的手段,在初始化的数据上实现操作、备份,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同步效果。如果该系统出现故障,源数据就会产生损坏现象,这期间就可以利用备份数据实现业务的恢复形式,从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异地容灾方案的实现

3.1实现数据的同步

数据的同步机制是实现数据库容灾的成功体现。数据库在层次上的分布方式主要是生产系统、数据库形成的容灾系统,他们之间形成的数据同步过程,主要是操作日志在数据库中的执行方式。首先,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与生产系统相似的数据库,然后对该数据库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保证数据库的有效运行。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在运行方式上达到的统一数据方式,主要是根据数据变化产生的操作日志进行恢复的,如果生产系统能够产生一个操作日志,数据库就会对其进行归档,数据库在存档期间,就会利用备用的重做日志来实现。DataGuard重做在归档日志上是利用专门的管理进程来读取的,然后将这些重做数据输入到容灾数据库中去应用。如果以只读的方式打开容灾数据库,重做数据就会被积累,从而这些积累的数据按顺序保证运行。这样在整个容灾系统机制中,不仅提高了较大的可用性,即使出现故障,也能根据系统在数据库之间的切换方式保障数据的有效应用。

3.2容灾系统的同步模块

容灾系统的同步模块在功能上,主要将生产数据进行变更、调整,从而同步到容灾系统中作为主要的备用数据库。在前期进行准备期间,生产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备份到容灾系统中去,然后在日志之间进行传输,利用DataGuard将已经同步的数据进行调整。日志在传输过程中,还要执行验证,如果同步实行步骤是有效的,说明验证的方式就是正确的。如果验证的日志在传输和执行方式上出现了较大的错误,就要利用错误机制来进行处理。数据实现同步方式后,要保证容灾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还要对已经累积的归档日志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处理。不仅避免了日志在传输性能上实现的较低效率,也保证了一些不同步数据的处理。

结语

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使资源在利用率上也不断增加,虽然降低了运行方式中的成本建设,但也加大了数据丢失的风险性。所以为了保障数据在运行上的安全性,就要利用容灾系统实现业务环境的运行、数据的处理以及数据的保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上要实现更好的扩展效果,在管理层面上也要体现更大的可用价值。所以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景下,就要加大对容灾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保障这项系统的成熟性和完善性,从而使企业和政府在业务处理上能够保障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曲智辉.数据库同步技术在灾备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欧正英.VOIP中主从式异构数据库同步系统设计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冯国礼(1984.12-)男 宁夏银川人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 工程师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第二作者;柴育峰(1983.2-)男 宁夏固原人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 高级工程师。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论文作者:冯国礼,柴育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论述灾备系统中的数据库同步技术论文_冯国礼,柴育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