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学科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一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扩大知识面并激发学习兴趣;学科课程则侧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为探求有效促进两者整合的操作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内容为主,将实践活动内容进行恰当的整合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整合的课程资源,构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主题。
一、学习方式实施整合,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主
化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科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课堂教学,以讲授式为主,教师主体性强,以班级学习形式为主。
新课改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由于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研究的方法、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现象知之甚少,独立性强、互助性弱的课堂式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实践与创新的。为适应整合后的课程形态,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具体实施小组学习活动的流程如图1。
例如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建立实验探究小组学习法,改变学科课程的演示实验教学法。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来完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A小组说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B小组说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滴入石蕊见红色,加热一直是红色。针对这两个实验失败的个案,组织学生进行诊断性讨论,小组分析、找原因,经小组检查,认为A组未见石灰水变浑浊,不是“石灰水变质”“装置漏气”的问题,而是盐酸用量多,实验时少量酸液连气体通进了澄清石灰水。学生都同意这小组的诊断分析。
在整合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化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并随时鼓励,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评价方式整合,以反思性评价为主
分数往往是学科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在课程整合后,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反思性评价是学科课程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整合过程中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为此,使用“评价+反思”的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评价缺失。
(一)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优化评价系统的一种方式,记录袋的内容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认识也应该有化学学科的特色。内容可指导学生放入,可以是一次化学小实验的报告、一次小组活动的记录、一项实验设计制作、一种解题方法、一个化学知识问题的提出和解答等等,只要材料能使学生感到自豪和光荣,或者能证明学生走向进步就可以放入。教师定期抽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辅导,可以使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更加完善,更加多彩。
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成长记录袋展评活动,交流展示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进行阶段的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同伴互评、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认清自己的不足。
(二)设计多种评价表
课程整合实施的全过程除了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还需要阶段性的评价。我们设计了“说说我的心里话”、“我们说说看”小组评价表等多种表格,关注、记录学生探索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有效的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对自己作自我评价,也要接受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
例如在进行化学小课题研究时,同学之间通过填写“说说我的心里话”一表(见表1),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一次自我反思,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利用表格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后,学科学习的课堂中体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交往活动更积极,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作选择,这种具备互相交流的评价形式,使师生关系转化为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关系,同学们的交往呈现出合作、民主、平等竞争的和谐。这些收获是不可能单靠分数的评价能取得的。
三、学习内容实施整合,以激发学习兴趣内容为主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程以学生实践与活动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化学学习情感。初中的化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化学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探寻学科知识,发挥学科特长,明确学习目的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介绍先进的化学学科知识的,如:第二单元介绍了“绿色化学”、“催化剂的作用”,第七单元介绍了“海底‘可燃冰’”、“车用乙醇汽油”、“西气东输”等等。这些内容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活动主题,把这些学科知识整合到综合实践课中,开展科技讲座,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就在我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并进行交流。这类整合后的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情感。
(二)尝试实验探究,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课程的乐趣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活动与探究板块,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仪器,让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然后再分析各小组装置的优势,加上教师的引导看能否得出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发生装置;让学生通过二氧化碳的密度和在水中溶解性的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并把这种制取气体的思想、收集气体的依据迁移到其他气体的制备上。这类整合后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做”科学。这种整合模式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创设走向社会生活的机会,体验课程整合的魅力所在
走出课堂融入社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社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之一,它能把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使学生在实践中看到自身的价值。例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时让学生参观城市周围的河流、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观察家庭用水情况等,讨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消除污染、净化水的方法;学习第十二单元的有机合成材料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居民区进行现场教学,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这些都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归纳主题。这一整合的思想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天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同时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调查、考察、观测、感受。因此,这类整合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是学科体现到现实生活中的魅力所在。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初三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后,制定活动计划表举例如下:
四、课程整合后的研究结论
1.通过课程整合后实施研究,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意义认识加深,从而使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增强。根据调查,实验班中,90%的同学认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对照班的比例只占66.7%;实验班85.4%的同学认为化学这门自然科学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但对照班的比例只占54.8%;实验班63.4%的同学认为化学比其他科学更有吸引力,但对照班的比例只占36.7%。由此反映了实验班的同学对“为什么学化学”,“为什么要学好化学”的看法,实验班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意义有了较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习的兴趣持续性增强。
2.通过课程整合后实施研究,学生善于寻求对学习的理解和组织。以实验班的学生在初三级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学生就能运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研究步骤作为提纲,设计出系统性较强的系列问题:①实验室怎样制取?共有多少种方法?②制取的原理是什么?③能否采用与制取相同的制取装置?④如何收集?为什么不能采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⑤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就是?⑥如何检验集气瓶已经收集满?这些问题不但能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清晰化和条理化,更能让他们的思维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碰撞,从而重新整合和建构自己原有的化学知识结构。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与化学学科课程的相互交融与整合,让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整合课程中,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主动用现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或顺应外部实践,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