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能完善自我,能克服困难。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渗透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即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自卑和恐惧: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会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有的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虚荣心太强:如有些学生虑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爱表现自己。
二、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戏教材: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发展。
2.田径教材:田径教材的典型性表现在“竞争”和“达成”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理品质,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3.球类教材:挖掘球类教材的特点,利用球类教材的规则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体操教材: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和技巧特点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责任感等良好心理品质及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从而树立自信,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武术教材:根据武术教材的几个典型特点,通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功法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6.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韵律体操是以自然性动作为基础的节奏运动,其典型性在于节奏和音乐旋律。以肢体语言诠释人的感情和思想,重在满足学习者的自我表现心理。
7.发展身体素质教材: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一般是由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组成,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重复次数或强度,往往趣味性较低,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忍耐力。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游戏法:游戏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它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作用。
2.比赛法: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但由于比赛法竞争激烈性较高,因而对学生在心理、生理、技战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于游戏法,它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因此,要重视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沟通法: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在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鼓励他们,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
4.鼓励表扬法:教学实践证明,表扬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育能力的有效方法,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于体育差生,哪怕是微小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
四、小结
1.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应该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2.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学军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5,(3),34-34。
[2]蒋解峰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下旬,2014,(9),93-93。
论文作者:郑燕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