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特征实证研究论文

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特征实证研究

王 馨

(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663000)

摘 要: 选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归因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526名壮族青少年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分析其归因风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壮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倾向于稳定、可控、整体的归因;壮族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归因于稳定、局部的因素;人均月收入中等家庭的壮族青少年更多采用倾向于内部、更持久的归因;与父母亲居住的壮族青少年更多采用稳定、可控、整体的归因.

关键词: 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

0 引言

归因即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之原因的知觉与评价[1-2],是和个人感知事件以及态度转变等密切相关的内容[3].在个体心理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称之为归因风格[4-5].根据沃建中等的研究,归因风格由内外性、暂时稳定性、可控性和整局性构成[6].归因风格是影响自我效能感、自我认知、自信心、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因素[7].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文山市、广南县分层随机抽取小学六年级到大学且心理行为无异常的壮族青少年学生560名,对其进行集体问卷测试,收回有效问卷526份.

压缩机的开车模式分为热态和冷态两种模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暖机时间和升速速率上。压缩机控制系统(CCS)根据汽轮机轮室温度来自动确定开车模式,并按照预设的暖机时间和升速速率升速暖机。轮室温度和390 ℃比较,高于390 ℃选择热态模式,低于390 ℃选择冷态模式。压缩机升速曲线如图2所示。

1.2 方法

1.2.1 归因风格测量

选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6].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内外性、暂时性、可控性、整局性.每个维度又包括4个项目,共16个项目.问卷为自评问卷,采用1-4级计分,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每个维度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即该维度得分.在内外性、暂时性、可控性、整局性分量表中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内部、暂时、可控、整体归因[7].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3[8]120-126.调查了年级、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谁居住等人口学信息.施测过程由笔者担任主试,以学校为单位,根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

对家庭人均月收入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内外性(F=3.14,P≤.05)上差异显著,家庭人均月收入中等或较高的(601-1200元)得分显著高于收入较低的(低于600元)壮族青少年得分.在暂时性维度(F=3.82,P≤.01)上差异也显著,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900元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900-1200元)的壮族青少年得分.在归因均分(F=4.76,P≤.01)上差异显著,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壮族青少年得分显著低于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的壮族青少年得分.如表3所示.

对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性别因素方面,在可控性(T=-5.14,P≤.05)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整局性(T=-3.91,P≤.05)维度上差异显著,这3个维度都是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独生子女与否因素方面,在可控性(T=4.27,P≤.05)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整局性(T=4.94,P≤.05)维度上差异显著,2个维度都是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如表2所示.

对与不同亲属居住的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暂时性维度(F=9.49,P≤.001)上差异极其显著,与父亲一块生活的壮族青少年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与其他亲属一块居住的士族青少年得分;在可控性维度(F=13.14,P≤.001)上差异极其显著,与父母一块生活的壮族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的壮族青少年得分;在归因均分(F=7.96,P≤.001)上差异极其显著,与父亲一块生活的壮族青少年得分显著低于与母亲、双亲或其他亲属一块生活的壮族青少年得分.如表4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归因风格年级纬度差异

对年级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发现:在暂时性(F=17.81,P≤.001)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高中、大学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在可控性(F=27.48,P≤.001)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高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小六、七年级、八年级及大学;在整局性(F=20.52,P≤.001)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九年级、高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小六、七年级、八年级.在归因均分(F=21.49,P≤.001)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高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小六、八年级.其他维度未见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归因风格年级差异检验

2.2 性别及独生子女与否纬度差异

(4)实现网络物联网服务器集数据采集、汇集为一体,可以独立记录单点居室数据,未来推广后也可做为汇聚层收集多个居室,跨区域居室的数据,有效了解城市不同区域内环境情况,提供环境大数据分析参考依据。

表2 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归因风格差异检验

2.3 归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纬度差异

1.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红绿灯切碎了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日子。当365个日子被切完,地球绕着太阳走过一周。这个叫做年的时间单元,便翻开新的一页。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在距今六亿年的寒武纪之前,还有更为漫长的前寒武纪。人类不知时间起于何时,自然,也无法窥见其无限遥远的未知边缘。如同空间没有边际,时间也没有起始。以此观之,人的一生的几十年时间,岂不就是被时光的红绿灯放行的那个极其短暂的几十秒?

表3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归因风格差异检验

2.4 与不同亲属居住的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差异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多重比较等.

表4 与不同亲属居住的归因风格差异检验

3 调查结果的讨论

3.1 归因风格年级特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壮族青少年男性倾向于稳定、不可控、局部的归因,女性倾向于暂时、整体、可控的归因,这和其他民族有一定的差异.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壮族男女在经济活动中不同的地位导致的,男性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地位,女性在商业活动中(赶圩)占一定优势.壮族妇女在“忙里忙外”中获得了部分性别平等[11],所以女性倾向于采用暂时、整体、可控的归因.

本次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5.0%。171名社区医务人员中女性 149 名(87.1%);年龄(36.8±9.7)岁,范围20~66岁。其他基本情况详见表1。

3.2 归因风格的性别及独生子女与否差异

壮族青少年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采用稳定、可控、整体的归因,逐渐舍弃不稳定、不可控、局部的归因.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认知越来越成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评价也日趋理智,这与其心理年龄相符合,是其他民族都具有的共性[9].六年级、七年级是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与此年龄阶段思维发展特征是相符的: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七年级学生已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有一定波动性.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趋于稳定,归因风格也趋于整体的归因[10].

壮族青少年独生子女更倾向于采用可控、整体的归因,而非独生子更多采用不可控、局部的归因.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差异导致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关怀,较少产生排他意识,而非独生子女因不可避免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易激惹、专横、缺乏自信等个性特征.

3.3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归因风格差异

家庭人均月收入中等或者较高的壮族青少年倾向于采用内部、持久稳定的归因;家庭人均月收入更高些的壮族青少年更多采用内部归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壮族青少年倾向于采用外在、暂时不稳定的归因.导致产生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壮族青少年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容易自卑、不自信,容易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外在、不稳定的原因[8]120-126;而家庭经济较宽裕的壮族青少年由于比较自信,所以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原因.

回想当年广东王朝的建立,正是源于完备而专业的青训系统。杜锋、朱芳雨、王仕鹏从青涩的黄毛小子逐步成为队中主心骨,在老大哥李群带领下摧毁了八一王朝,宣告广东宏远的时代来临。随后宏远队8夺CBA总冠军追平八一队纪录建立属于自己的广东王朝。期间,陈江华、刘晓宇、苏伟、周鹏、董瀚麟、王征、高尚、陈大伟、季乐、于梁、曲绍斌等大批年轻才俊如雨后春笋不断充实宏远后备阵容,板凳深度傲视前联盟。

3.4 与不同亲属居住的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差异

与双亲一块居住的壮族青少年多采用稳定、可控、整体的归因;单亲家庭的壮族青少年多采用暂时、不可控、局部的归因[12];与祖父母一块生活的壮族青少年倾向于采用暂时、局部的归因.这可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是其他亲属无法代替的[13],而且祖父母教育孩子,往往注重物质、安全等方面,不注重能力、情绪、思维方面的教育引导,并且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也不太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教导孩子,导致孩子不具备正确的归因能力,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结论

小六、初一是归因风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家长应积极加以引导;壮族青少年中男性倾向于暂时、整体的归因,而女性倾向于稳定、局部的归因,因此,应鼓励男性多参加各种商业生产活动,多培养女性全面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家庭经济较差的壮族青少年,应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祖父母接受科学的教育方法,以改变教养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Wer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85(43):1142-1162.

[2]Ciro C,Alessandro R,Elena L,et al.Optimism and Its Impact on Ment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J].Clinical Practice&Epidemiology in Mental Health,2010(1):25-29.

[3]Tomakowsky J,Lumley M A,Markowitz N,et al.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and dispositional optimism in HIV-infected men[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1(4):577-587.

[4]Scheier M F,Carver C S.Effects of optimism o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Theoretical overview and empirical update[J].Cognitive Therapy& Research,1992(2):201-228.

[5]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6-8.

[6]沃建中,孙慧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2):90-94.

[7]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2):258-261.

[8]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9]王馨.彝族青少年归因风格调查分析: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5-38.

[10]王有智,沈德立,欧阳仑.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特点研究:兼谈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2008(3):514-519.

[11]罗志发.壮族经济活动与男女地位:壮族性别关系的研究之二[J].百色学院学报,2008(4):25-30.

[12]康廷虎,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4):272-276.

[13]刘志军,刘旭,李维.初中生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64-69.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8127(2019)04-0089-04

收稿日期: 2019-04-01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心理学》智能云课程建设项目”(201801059042)

作者简介: 王馨(1977-),女,白族,云南洱源人,文山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梧桐雨]

标签:;  ;  ;  ;  

壮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特征实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